莫泊桑《项链》与梅里美《双重误》的比较研究分析

  梅里美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在短篇小说方面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一个被称为“中短篇小说大师”,一个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两位作家写的作品便有了比较研究的价值,比如莫泊桑《项链》和梅里美《双重误》,《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它描述了马蒂尔德为了一条项链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最终被证明是一条赝品的故事。

  

  梅里美在《双重误》中写道:朱莉因为她的丈夫的所作所为而生气,她要离开他,但是由于害怕,所以她决心向她的好友朗蓓尔夫人寻求帮助。在朗蓓尔夫家,她不但遇见了沙弗道尔,而且遇见了达尔西,这是他们结婚以前就相识的朋友。

  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朱莉没有告诉郎尔夫人她的真实目的,就这么走了,朱莉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场风暴,她的车子掉到了一条沟渠里。逢达尔西从这里经过,朱莉便乘上了这辆车。

  在汽车里,达尔西使朱莉认为自己发现了真爱,萌生了与达尔西一起逃走的想法,但是她不久就认识到达尔西只是将此视为一次浪漫的邂逅,当朱莉了解到这一点时,她果断地向达尔西告别。之后朱莉就带着病痛继续赶路,却遇到了一个江湖骗子,死于旅店。

  

  马蒂尔德与朱莉的生活都很悲惨,马蒂尔德只损失了年轻,朱莉则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朱莉更应该得到大家的怜悯,可是为什么大家更爱《项链》。

  《项链》是一部故事,故事很短,但是却有好几个曲折的故事,首先马蒂尔德对她的丈夫和她的地位感到不满,她的丈夫带着一张邀请函回来,给了她一个在社会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她原以为马蒂尔德会很高兴,没想到马蒂尔德却无动于衷,这就成了她的一个转折点。

  

  另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是,随着舞会的日子越来越近,马蒂尔德穿着一身新衣服,情绪也越来越低落,经她老公的提示,马蒂尔德向伏来士洁夫人借用了这条项链,在一次晚会上,马蒂尔德沉浸在欢乐和欢乐之中,回家却发觉这条项链已不翼而飞,这就是她的第三个故事。

  找了好几次都没找到,夫妇二人最终决定买一串一样的补偿给友人。十年之后,马蒂尔德偶然遇到了伏来士洁夫人,但她却不认识她,马蒂尔德得意洋洋地讲出了实情,但对方告诉他,他先前借用的那条是赝品。

  这是他的第四个选择。这本书的内容很少,但它的跌宕起伏和意外结局让人浮想联翩,包括马蒂尔德在得知真相后的心情,包括那条真正的吊坠该如何处理。

  

  相比之下,《双重误》的剧情就差得远了,首先是开篇一段西班牙民谣,它对朱莉的悲剧命运进行了直接的提示,朱莉·德·沙维尼结婚已经有六年,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她不但不会爱上她的丈夫,而且也不会尊敬他。

  文章里也有一段话,在结婚之后的数个月里,沙维尼的大部分魅力都已黯然失色,虽然沙维尼在与朱莉成亲之前曾有意讨好她,但显然朱莉是心甘情愿地选定了沙维尼做她的老公,结婚之后,沙维尼的本来面目和行为让朱莉很是厌恶,直到沙维尼在歌剧院里向公爵和他的小三献殷勤,想要成为一名御林军。

  朱莉感到文夫使她在上层圈子里丢了面子,决定和他分手,但是朱莉却犹豫不决,她必须得到她的妈妈和她的朋友们的支持,她才能做出决定。

  

  她的骄傲,这就是她的缺陷,直到现在,她还保护着她,使她免于受到世俗的诱惑,她对自己感到满足,对自己表示了怜悯,认为自己是个顺从的榜样,她的处境可以说是很好的,因为她谁也不喜欢,她的丈夫也对她百依百顺,她的那种纯真的魅力,与她的端庄、严肃的举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矫揉造作。

  朱莉的人格特征并非通过她自身的言语、思想和经历逐步显现,而往往在小说的前半段就被作家明确地揭示了,因而造成了其人格特征较为单调,缺少了对其进行多重阐释的可能性。

  《双重误》中的一些剧情设计其实并不可靠,例如朱莉之死并没有必然的原因,故事讲的是朱莉的一辆马车在一次风暴中坠入了一条沟渠,但是“朱莉没有受到任何惊吓”,她一直呆在那里,直到她看到了达尔西,她才迟疑地上了车。

  

  这本书没有提到朱莉,也没有提到她在下雨,但朱莉的病情却很奇怪,在心灵的悲哀和身体的痛苦方面,夜晚无疑起着极大的作用,使所有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

  这里所说的“身体的痛苦”,是指使读者迷惑的东西,第十五节朱莉在收到达尔西的下一次卡时,真的晕倒了,然后她就会喷出一大片血来,这显然会削弱她的力量。

  给他写封信,说他不认识我,这是她说出的最后一段完整的句子,然后她就晕了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

  第二天,她就去世了,但她似乎一点也不难过,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关于朱莉的死亡,社会上有好几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都提到了她患有严重的肺炎,这是没有道理的。

  

  从这一点来看,《双子误》的故事设定有些草率,没有必然的剧情走向,而《项链》的故事却是一环套一环,最终的结果虽然出乎预料,却也是合乎逻辑的,让人不会产生迷惑和怀疑。

  马蒂尔德因为他天生就是为所有的美好和奢华而存在的,所以他一直在忍受着这种折磨,由于不甘心于现在的处境,马蒂尔德分加珍视这次的舞会,他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在舞会上出人头地。

  马蒂尔德用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姿势跳舞,用一种激动的姿势跳舞,她沉浸在一种快乐之中,她对她的外表的成功感到满足,对她的成就感到满足,对所有这些赞美和赞美,对那些在女人看来是如此完美,如此美妙的成功,她被一种快乐的气氛所笼罩。

  

  她不会考虑其他的事情,早上三四点钟,他们出发时马蒂尔德担心他身上的大衣冷得吓人,引起了“穿着贵重皮革的女士”的注意,便匆匆走下楼梯,在大路上花了很长时间,终于买了一辆老旧的汽车准备回去。

  在这样的迷醉和惊恐里,马蒂尔德很可能会失去什么,所以他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吊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她的项链做准备。

  马蒂尔德爱荣的天性使她失去了这条项链,这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必然的结果,而她的自尊心又使她没有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伏来士洁太太,因为她把它借给了她。

  尽管朱莉对她的丈夫和她的婚姻都很不满意,但是她对她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她认为她谁也不爱,她的丈夫也让她这样做了,这并不能成为她寻求爱情的动力。

  

  朱莉没有真正地寻求过爱,无论是她喜欢沙弗道尔,或者她“爱”过达尔西,都只是她在某些情况下产生的“错觉”。

  因此在重遇达尔西之后,她才会对沙弗道尔上校如此冷漠,在得知达尔西的内心世界后,她懊悔不已,觉得对自己的地位高于自己的丈夫感到羞愧,最终在精神崩溃中走向了自杀。

  她的死亡并不是身体上的疾病,而是精神上的创伤,她无法向任何人诉说,否则只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她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她的母亲,然后“到意大利去,在一个偏僻的、荒无人烟的角落里,过一种孤独的生活,然后死去。

  

  小说以朱莉的“以死来结束”为主线,建构了她对那个时代上层阶级的批判,因此我们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她会在第二天她便下世了,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这句话中写道,从事件的发展来看,朱莉与达尔西相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多的是一次意外。

  在《双重误》中,朱莉和她的丈夫,沙弗道尔上校,还有达尔西,他们都没有什么真爱,特别是达尔西,他们两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恩爱,但实际上他们都知道,他们两个人并没有什么真爱。

  从这一点上看,朱莉是一个悲伤的、不幸的女人,但是她的不幸也和她自己有关,她没有爱情,没有感情。

  换言之,《双重误》缺乏一种感召力,无法触及人心,朱莉之死使人们对朱莉这个人物的感情变得模糊不清,仿佛她只是一个为题材设定的工具。

  

  《项链》中的马蒂尔德,尽管有些自负,但却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她无怨无悔地工作了十多年,这是一种值得尊敬的行为。我们在嘲笑和批评她的同时,也会下意识地为她感到惋惜,为她感到悲哀。

  马蒂尔德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她是一个美丽的、青春的女人,但她不得不和一个普通的文职人员结婚。她虽有生活之痛,却以虚幻的形式得到了慰藉,没有做出任何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情。

  即使是遇到这种情况,她也果断放弃了自己的幻觉,回归了真实,并和自己的丈夫一同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她有着种种的缺陷和不足,却又让人觉得她很美好,很善良,很可爱。

  

  朱莉是一个很脆弱的女人,但她却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之后,选择了寻求别人的帮助,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眼前的困境,她不知道怎样对别人说“不”字,才能直截了当地回绝别人的无理请求。

  这其中固然有她从小生活的地方,也有她从小接受的教育,但更多的还是她本身的柔弱,对于她所不满意的事情,她总是抱着宽容的心态,但是到了后来,她才知道,她所不能忍受的,就是她所说的那些不恰当的话。

  在她看来,贵族的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她总有一种被鄙视的感觉,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她已经不想再逃跑了,而是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莫泊桑在《项链》中没有花费多少笔墨来描写这个小角色,这看起来并不重要,但事实上,马带尔德的不幸是由于他而造成的,要不是他执意要马蒂尔德把这条项链遗失的事实告诉她的友人,这对夫妇就不会有十年的痛苦了。

  因此卢瓦克在这本书中是必不可少的,《双重误》里,三个主角分别是朱莉的丈夫,沙弗道尔上校,达尔西,三个人物中沙弗道尔上校用的时间最长,但其实朱莉对他的感情并不深,所以他只是一个配角,你可以想象一下,去掉沙弗道尔上校,对整部作品的意义就不大了,从角色设定来看,这一点也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