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强位置佳!厦门这所大学,是你不错的选择!
解锁“华厦学院”
厦门华厦学院地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厦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海上花园、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是对外开放的窗口,金砖国家创新基地,素有“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之美誉。习近平总书记曾盛赞厦门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集美区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里,是嘉庚精神的领航基地,人文底蕴深厚。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省内知名高校汇集于此,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内涵式发展。教育,正成为集美走向世界的一张烫金名片。
学校毗邻厦门北站,地铁、BRT、公交车连接岛内外,交通便利;旺角商业街、奥莱生活广场、集美世茂广场、IOI MALL、集美万达广场等商业资源集合地和集美新型城市生活空间,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
走进华厦
厦门华厦学院坚守办学初心和使命,秉持学校发起人蔡望怀(厦门市政协原主席)倡导的“凡是沉重的都能承担,凡是困难的都能克服,凡是崇高的都能达到”品格和追求,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定办学自信和主动,弘扬“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精神,恪守“艰苦奋斗、勤俭办学、求真务实、清正廉明”的作风,一张蓝图绘到底,向美而生,逐光而行,朝着建设“特色鲜明,有区域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沿景观看而立之年的华厦
望怀厅
办学初心和情怀开始的地方,“鹭岛一隅播芳馨,几多风雨几多情”。
常勋艺术馆
以第一任校长常勋先生命名,以美润心、以美培元,涵养人生厚度。
“志炳日月”石
第二任校长郑学檬先生题写,立于日月池中,寄语华厦人要豪情满志、奋勇拼搏。
移步换景
“岁月如歌”石、滴水潭、芃然亭、如春瀑布等,环绕着“杏坛之光广场”。
目光所及,皆是美好。一花一木铭记着在发起人擘画和理事会的领导下,历任校长带领华厦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艰辛与豪迈。
“岁月如歌”石
芃然亭
滴水潭
如春瀑布
杏坛之光广场
向阳而生的“华厦”
公益办学 实践育人
学校于1993年由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等知名人士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创办,是厦门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民办非营利性质的高等院校。
创办伊始,学校理事会就坚持“零回报”办学模式,理事会成员不取分文酬劳;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定位,学校法人资产不转移、不分割、不流失,并建立了风险保障基金。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学校于2010年纳入国家“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院校,2013年成为首批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成员。国务院内刊《国是咨询》曾刊文指出:“理事会的‘零回报’办学模式是华厦学院创业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稳定发展格局下持续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全面探索和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学校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采取“学院+”的方式,通过校企共建实验教学平台、开发教学软件、编写教材、优化课程体系等形式,初步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厦门市物流与供应链学会” 落户学校,校行企共助“厦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ICT产业学院”,其中“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获评教育部示范性基地,通信工程专业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评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学校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项、教育部首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7项;连续三届获省教学成果奖,成果内容主要源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研究 创新育人
学校围绕福建省委“绿色发展”和厦门市委“跨岛发展”的目标,搭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地方产业。学校2015年获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19年获福建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是福建省唯一连续两年(2019-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民办高校;在《2021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科研竞争力、科研进步指数分别名列全国第37名和第19名。
建成“福建省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8个,服务地方企业200余家;依托通信工程等三个专业,建设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完成了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委托的“流域工业污染源调研”“环保竣工验收项目”等项目,从中开发出环境管理实践项目多个;物流工程专业与厦门易木科技共同研发《供应链管理》系列教学软件,出版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助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向高而攀的“华厦”
新工科先行、文工结合、协调发展
学校基本形成了“新工科先行、文工结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构建以民生服务类专业为特色、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优势、以商务管理类专业为支撑、以文化创意类专业为重要补充的学科专业布局,立足地方、定位应用、紧贴产业,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构建数智供应链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民生科技专业群、智慧财税审服务专业群、会展经贸专业群和人文创意专业群等六大专业群,通过优势专业引领专业群建设。
学校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福建省本科高校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培育项目2个等学科专业建设成果。
多元师资队伍,满足型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秉承人才强校战略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战略目标,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毕业于美国麻省大学、日本大阪大学、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等国内外高等学府的博士。
现有自有专任教师33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5%,硕士学位及以上占比超8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30%。拥有特聘院士1人、国家级及省级高层次人才14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个。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升本以来投入8000多万元建有校内实验室153间,保障了课内实验、独立设置实验、集中综合性实践等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完善“以开放性实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助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训相结合、现场参与和仿真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拓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67个,推行“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前3年在校学习,第4年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集中进行专业综合实践,以毕业设计为任务导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 实验室
缩影 /
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学研生态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个性化需求,着力激发学习兴趣与潜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行分级分类教学和标准动态化调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效率。
通过开展“育苗基金”等项目,师生联动开展课题研究,搭建科研训练平台,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提升学生应用研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建立学分替代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升本以来,学校“育苗基金”立项项目144 项,在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700项: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8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等。此外,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2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0项。84人次学生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9篇;123名学生申请的77件专利获得授权。
学生作品
搭建校内外优质资源平台,助力升学就业
学校积极倡导“人文、自然、简约、和谐”的绿色校园文化,搭建校内外优质资源平台,开展多元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学生提升。近年来,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举办齐礼讲坛、商道讲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以“绿色校园”为主题,开展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创意实验等活动;以“三爱”、“中国梦”为主旋律,以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团活动为“第二课堂”主阵地,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放飞青春的舞台。另外,学校与国内知名考研、考公辅导机构合作进行校内培训,定期开设考研、考公讲座,同时配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开放自习室,助力升学。
学校总体就业情况良好。连续数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95%以上,有85%毕业生留闽就业,其中在厦就业者约60%;考研考公人数逐年上升。
向左滑动查看
2023年关于招生
??
01 招生省份
2023年招生省份有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吉林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共计23个省份(自治区或直辖市)。2023年共有本科计划2000人(其中福建省本科招生计划1383人,外省招生计划计划617人)、招生专业18个。详细信息请登入招生办网站查询。
专业介绍
02 招生计划
分省分专业
招生计划
03 填报建议
请考生们认真研读政策,合理定位,提前了解目标院校,认真查阅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专业介绍、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等,尤其是新高考改革后,需要明确了解目标院校专业组选考科目要求,精准报考。
学校今年普通类本科批专业录取规则为“分数优先”的原则,详细请查看我校招生章程。建议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我校,并同意服从专业调剂,避免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另外,学校贯彻实施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在保证教学秩序和质量的条件下,允许学生调转专业学习。
历年分数
04 咨询方式
招生咨询热线:
0592-6276222/6279222
学校招生办官方微信号:
微信号 | xmhxxyzsb01
微信号 | xmhxxyzsb02
招生咨询QQ号:
QQ号|1353585377
QQ号|2054953693
QQ号|730766756(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