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低碳人物|冯远珊:深圳市蒲公英名师养成记

  冯远珊任职于深圳市翠北实验小学,是一位致力于推进环保教育的优秀教师,也是深圳市蒲公英名师。

  几年前,在一个教师培训的课程里,她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她,从此成了她的教育理想。于是,她朝着这个理想不断前行,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和创新,培养了学生树立环保理念、践行环保行动的习惯,同时也在家校社三方合作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不断进修提升自我,积极组织多种实践活动

  冯远珊老师在环保教育方面的探索成果,离不开她不断进修提升自己,持续性参与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她垃圾分类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源头减量的理念也不断得到深化,这给她在学校践行垃圾分类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冯远珊老师从初级蒲公英教师,到中级蒲公英教师,再到成长为蒲公英名师参与各项垃圾分类教研工作,搭建蒲公英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平台,指导其他学校和老师推进环保教育,为他们搭建环保课程体系答疑解惑,充分发挥蒲公英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从2017年开始,冯远珊老师尝试把环保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并结合劳动教育、习惯培养、家校合作、学科融合等方面,设计了关于环保生活的系列班级活动。

  冯远珊老师利用班会和劳动课,组织学生学习环保知识,让学生初步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方法。冯远珊老师擅于利用校园里产生量大的低值可回收物牛奶盒为教育动员抓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牛奶盒的清洗和整理回收,形成“一带一”的帮教模式,即先培养一批责任心和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负责牛奶盒的回收工作,在班级形成良好的氛围后,再让他们带领平时行为习惯或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一起做回收工作。

  冯远珊老师亲切地称呼参与牛奶盒资源回收的学生为“盒粉”。 “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统筹安排,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集体的归属感,还有来自同伴和老师的认同,再脏再累他们也乐此不疲。这,也许就是儿童的需要。”冯远珊说。

  而冯远珊老师带领孩子参与垃圾分类环保实践的形式还远远不止于此。冯远珊老师利用校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开展“寻找环保小搭档”的活动,分小组开展垃圾分类竞赛。2021年10月,冯远珊老师带领全班参加了清水河街道举办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以物换物”活动,孩子们通过互相交换二手文具、玩具等物品,体验到了交换的乐趣,懂得了源头减量的意义。2022年,冯远珊老师组织孩子创编《牛奶盒的前世今生》,鼓励孩子们根据平时回收牛奶盒的经历创编剧本,最后他们生动地演绎了牛奶盒从被丢弃到被利用的过程,自信地汇报了他们取得的成绩,有力地宣读了回收牛奶盒的倡议……

  推动家校社三方合作,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冯远珊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环保教育。她积极推动家校社三方合作,将环保教育融入生活、学习和社区建设中。为此,冯远珊老师动员学生和家长,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积极开展“团结一心,净山护林”班级亲子徒步拾取垃圾,参观罗湖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罗芳污水处理厂、洪湖水质净化厂的等环保户外活动,让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家庭。

  另外,冯远珊老师还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向家长们传递环保知识,让家长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通过布置环保打卡作业,引导家长们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增强了家庭对环保教育的重视。

  冯远珊老师不仅注重环保教育的实践,还创新评价方式,通过环保行为智能管理系统、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主题比赛和评比,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

  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期间,冯远珊老师利用“环保银行”平台系统进校园的机会,开展环保活动,设置“环保小标兵”奖项,鼓励学生在家进行垃圾分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从回收垃圾、称重到分类投放都已经驾轻就熟,承担了家里垃圾分类的任务。

  2022年1月,冯远珊老师班级参与“垃圾分类示范班”竞选,获得了学校“垃圾分类示范班”的特色班牌。

  2022年5月,结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周,冯远珊老师班级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3名参加学校决赛的代表,有两名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023年5月,冯远珊老师与数学科组合作,进行学科融合的尝试,数学老师以回收牛奶盒为切入点,设计出《长方体》获罗湖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等奖。

  “勿以善小而不为,环保生活尽善美”,这是冯远珊老师班级的环保口号,也是班级文化的展现,更是她的环保教育理念。她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垃圾分类能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童年,也能成为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冯远珊的故事将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积极推动环保教育的发展,共同为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

  【撰文】祁觊

  【通讯员】陈丽莉、蔡秉舒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