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疾控重要提醒!

  7月份将进入伏天,天气炎热,学生放假,潍坊市疾控中心提醒您:重点预防戊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乙脑、蜱传疾病,谨防高温中暑和溺水。

  注意饮食卫生

  预防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播性疾病,其主要危害是急性肝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主要是疲乏、食欲减退、厌油、黄疸等。戊肝多发于各类人群,以青壮年为主。戊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通过污染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经消化道传播,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及海产品是感染戊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接种疫苗等可有效预防戊肝。我国已有戊肝疫苗,可自费自愿接种。

  讲究个人卫生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夏、秋季多见。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流行。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患者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

  预防措施如下:

  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脏手揉擦眼睛。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

  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包括家庭成员等,接触患者后用75%酒精消毒双手。患者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患者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患者应自觉避免进入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了解中暑常识

  避免高温中暑

  在炎热的季节,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中暑。抵御中暑最好的措施就是预防。

  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大量饮水。出汗多时,应少量多次地饮水,尤其是当出汗量>3L/天时,宜补充电解质-碳水化合物饮品。水或饮品温度10℃左右为佳,每次200mL-300mL。

  注意饮食及休息。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补充汗液中丢失的维生素。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以补充高温作业消耗。

  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即使外出也应结伴行动,互相关心,并穿着合适的衣服及涂抹防晒霜。

  对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以及在高温天气里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给予照顾与关注。

  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暑假已经开始

  严防儿童溺水

  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水渠、水井,甚至家里的脸盆、浴盆/浴缸、水缸都有可能成为儿童发生溺水的地点。

  发生溺水往往是无声的,家长要时刻注意看护,并记住以下预防措施:

  家中的水盆、水缸用完后立即清空;水缸、水井、下水道等要加盖;避免儿童在无看护的情况下外出到开放水域玩耍。

  去海滩玩水或游泳,要让孩子穿上安全、合格、适合孩子身材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的扣带且做到时刻看护。

  教育孩子不能去水塘、水渠、河湖等野外水域游泳、玩水。一旦发现同伴溺水了,应大声呼救,但不要下水,可以将周围的救生圈、木棍等扔给溺水者。

  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急救时用。

  防蚊灭蚊

  预防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的5-10月,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7-9月。

  库蚊作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于水塘或灌溉稻田繁殖,主要在傍晚或夜间叮咬。库蚊通过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牛等家畜后再叮咬人,导致病毒侵入人体,使人感染。

  主要预防控制措施:

  疫苗接种。儿童按常规免疫程序完成相应乙脑疫苗接种或补种。既往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易感人群至少接种1剂次减毒活疫苗或2剂次灭活疫苗(间隔7-10天)。

  蚊虫防治策略。消灭蚊虫孳生地。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的小型积水,翻盆倒罐加盖,填平洼地,消除积水;保持家畜、禽舍卫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对畜(猪)舍进行滞留喷洒等消杀灭蚊。

  个人防护。建议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尽量远离猪、牛等牲畜养殖地,避免在其他动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点附近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身体裸露处使用防蚊药剂,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感染风险。

  乙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和治疗。

  户外活动

  谨防蜱传播疾病

  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常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我国大部分地区4-9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人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或耕种时可能会与蜱密切接触。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但蜱传播的一些传染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病死风险较高。经蜱传播的疾病早期常有类似症状,发热、发冷是最常见症状,其次是瘙痒、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关节疼痛、皮疹等。

  主要预防措施:

  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无所遁形,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一旦发现有蜱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蜱,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

  如在清除蜱后的几周内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来源:潍坊疾控

  编辑: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