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一样推荐大不相同 AI填报高考志愿是否靠谱

  每日商报 记者 徐歆婷

  这些天,App Store里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高考志愿填报类App的下载量急剧上升,跻身教育类App前十阵营。求学宝、完美志愿、掌上高考、高考志愿君、优志愿……这些软件都主推一点——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收费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大数据被引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的高考志愿填报App也是其中之一。那么,大数据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付费咨询这钱花得值吗?人工智能AI推荐的高考志愿,你敢不敢相信?

  成为VIP就能预测录取学校

  “一对一咨询”才是平台的重头戏

  张雯(化名)是一名文史类考生,这次考出了565分(政/史/地)的总分,够不上普通类一段(595分),但相对于二段496分的标准,还是处于较理想的位置。是冲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学校,还是保一个热门的专业?张雯很焦虑。

  从朋友圈里,张雯得知了高考志愿填报App的存在,她一口气下载了“完美志愿”“高考志愿专家”“求学宝”等五六个App,希望从中得到选择的参考。

  张雯首先在“求学宝”上做了测试,输入“浙江省、总分565分(政/史/地)”,“求学宝”推荐了三个级别的志愿信息,分别是冲刺志愿、适中志愿、保底志愿,以此帮助考生做参考。

  然而点进某一级别,张雯发现,“求学宝”只呈现了前两所备选学校,如若想查看所有推荐志愿,就必须购买298元的“智能选校”服务,用户还可以选择多加1元观看视频专家讲座。

  张雯又注册了其他几个同类平台,发现情况大同小异,价格的浮动区间也不大。“完美志愿”推出了标价398元的VIP套餐,购买后可以得到录取概率分析、报考热度推荐、就业前景分析、性格测评推荐专业等服务;“优志愿”的VIP套餐标价300元,提供当年招生计划、专业定位测评、上千堂志愿填报讲堂等服务,截至发稿前,App上显示该套餐已有超22万人购买;“高考志愿专家”的VIP套餐308元,提供智能匹配分数择校、权威志愿推荐等服务……

  靠付费来享受大数据服务,似乎已成为这类平台惯用的“套路”。从功能上看,这些平台提供的VIP服务涵盖了大多考生与家长的需求。“今年报考季结束,我们预计将新增200万名用户。”位列App Store“高考志愿填报”下载量榜首,求学宝今年的“涨粉”情况似乎很乐观。

  而针对一些对志愿填报有较高需求的考生,平台还提供了高阶服务,即一对一咨询收费服务。一对一咨询,即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入驻平台的志愿报考专家根据考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职业倾向等,定制一套志愿填报方案。因为属于定制化服务,该服务的费用相较普通VIP也高出很多,不同平台的服务价格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

  “‘大数据+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入口,其真正目的是引导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咨询收费服务。”某高考志愿填报App代理商透露,查询院校、专业、性格测评花的都是小钱,一对一咨询赚的才是大钱。

  “这种坐地起价的现象在高考志愿填报行业一直存在。”贵阳某教育机构培训处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主要是抓住了家长和考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营销。

  一个成绩给出几百个推荐

  数据来源不同导致测算结果差异大

  “选择的平台这么多,用完之后我却更纠结了。”张雯说,输入“浙江省、总分565分(政/史/地)”,不同平台测算出来的结果差异很大,甚至在可选择的专业数量上,不同平台给出的结果也并不相同。

  其中,“完美志愿”显示,可冲击志愿64个、较稳妥志愿92个、可保底志愿329个;“高考志愿专家”显示,冲刺推荐74个、稳妥推荐86个、保底推荐105个;“求学宝”的冲刺资源直接放宽到1502个,适中志愿也有600个、保底志愿更是达到4198个。

  每个App推荐数量之大,令人眼花缭乱。一位咨询业人士透露,某些机构为了兑现100%录取的承诺,很可能在比例上有所调整。

  那么,这些测算结果,究竟是根据什么数据来源进行的分析呢?“求学宝”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的大数据来源于各大高校及招生考试院官方发布的信息,其中既有网站信息,也有文件和刊物信息,他们收集后再将此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完美志愿”的数据来源一栏则标明,其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推荐数据基于浙江2019年省控线和招生计划。

  记者选取了2018年山东农业大学面向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进行比较,学校官网上显示561分,这与好几个高考填报志愿App显示的数据都有出入。

  不同的数据来源影响了不同的测算结果。对此,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公司宣传“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但网上的数据来源鱼龙混杂、并不明确。

  某些志愿填报App对外宣称与招生办、教育机构合作获得数据,但其实依靠的就是收集了各个省份、各个学校历年来的录取信息,而这些数据家长和考生在各省教育考试院和各院校官网,都可以免费获得。

  据了解,各地教育考试院已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机构合作,App等商家所谓的“内部数据”属造谣,其数据准确性也有待推敲。而各高校招生负责人、资深教育专家都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数据必须查询权威来源。

  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决策

  专家建议:不依赖也不排斥

  “从技术角度看,这些算法仅提供了一些表象数据,价值不大。”作为一名深耕大数据行业多年的创业者,全拓科技CEO崔永庆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某高考志愿填报App前任合伙人也认为,所谓的大数据就是从书上搬到了计算机系统,结合互联网进行重新优化。

  说到底,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决策,不是代替做决定,也没有100%的准确率。对于一个十二年寒窗苦读的高考生来说,把填志愿这样一件大事交给一个App,交给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专家”,这个做法未免有些草率。而且,如果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所谓“专家”也并不承担任何责任,更无法进行维权。

  针对各种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教育部曾经发文表示,每年的志愿填报都存在其他考生志愿填报情况、个人成绩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家长和同学们对待志愿填报APP和广告需谨慎。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部副主任高良元也曾公开表示过自己的观点:“关于网络志愿填报App等一些工具,建议不依赖、不排斥。”

  他认为,通过这些工具对往年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为考生与家长快速提供可参考的高校报考范围,具有一定的资料查询与参考的价值。但针对部分网站宣传的“独家信息”或“内部信息”,高良元表示,可开放的信息都是面向大众的,不能开放的信息也不会交给某些机构或网站出售。“无论志愿填报意见来自哪个平台,都建议先到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及高校官网寻求数据源,求证之后再做出判断。”

  因此,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填报高考志愿最重要的,一是对自己意向高校的相关情况进行仔细了解和对比,二是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要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和认识。毕竟,自己的人生只能由自己来负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