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烟台大学念书你后悔吗?

  我昨日看到了烟大2022年的山东省投档情况,烟大今年的分数线出现了滑铁卢。我想说,19、20、21年入学的同学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吃亏,22年吃到红利的小部分同学也不应该感到过分庆幸。现在互联网信息越发的充分,你想获得的信息也大多通过努力和不断争取就能获得。我看了一下知乎,对于烟大的回答八成以上都是负面的。我不太能判断知乎上的回答对于烟大这一次招生分数滑铁卢到底有多大的联系。我只愿大家都能够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进入烟大,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以校友的身份离开烟大~

  回答的正文:主要更新于2022年7月

  17级经管学院学生,窃以为自己比绝大多数学生和部分教职工要了解烟大。以下内容肯定带有个人的主观臆断,但我力求能客观分析,并且带一些趋势洞察。另外说明一下,不同学院肯定差别比较大,但我个人认为我是一个对烟大整体和很多学院都有一定了解的人。我肯定既不会母校情节泛滥给烟大做一些名不副实的宣传,也不会因为归咎于学校种种不行而添油加醋地口诛笔伐。就事论事。大家咨询我的事情,我只作为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不对观点准确负责。如果你实在有很重要的问题,可以私信我(不过我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了,偶尔有出差,回复不会很及时)。欢迎大家全文读完我这篇回答,不到十分钟,相信能不同程度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时间有限,读第四和第六章。

  烟大是一个省属综合类院校,前二十年以法学闻名于葱省,特别是在郭明瑞校长时代,法学在省属高校内风头一时无两。但烟大目前的发展策略,是把力量集中给理工科专业、药学、数学、化学、土木之类。这相对也是烟大性价比比较高的专业。因为理工科的成果易转化,能够体现在ESI排名里面,投入见效快;尤其是化学类的专业,特别好发顶刊论文,无论生化环材如何天坑,但这些院系这对于普通省属高校来说是用来展现科研实力的脸面。不得不说,这对于烟大来说是个正确的发展战略。是的,烟大法学也不错,我完整选修过法学院两门课,也蹭过法学院几门其他的课。个人感觉法学院的同学一般比其他学院同学更努力些,但是,烟大法学很难继续进步,保持现有水平已经不易。国内比烟大法学强的学校大部分都是原五院体系和其他部属综合院校,烟大很难跨过去。高三时我本来想来到烟大学法学,结果分数不够去了经管学院,怎么说呢,我感觉其实这两个学院都挺适合我。经管是个大院。本科一个年级700人左右,一个学院的学生都能赶上一些小而精大学了。哈哈哈,换句话说,在经管生均资源就很有限。你得选准赛道,向着自己的规划走。对于想报考烟大的同学来说,你不能因为烟大目前把发展重点放到理工科就果断填报理工科专业,首先结合自己的兴趣,其次你要明白,烟大是一个普通的省属院校(双非),你填报专业需要考虑以后的就业。一些天坑专业要谨慎选择。

  烟大一个痛点,就是博士点十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突破。(大家说的那个药学的博士项目不是博士点,是配合省内需求的一个特殊产物)十多年前,烟大的优势是教师里博士占比相比其他省属高校要高不少,这在申博士点时会有很大有优势。可十年前没有把握住机遇。非常可惜。前两年青岛农大都已经成功了。不免让烟大有点唏嘘。有了博士点、硕士规模上去,成立研究生院,学校才有推免资格。这对学风是一个很大的提振,学校能推免,学生肯定会从大一就注重GPA,后知后觉的人也会变少,战线拉长就能形成比较优势,前几年烟大考研和其他省属高校相比有点惨淡,除了学校氛围比较开放,周边玩的地方多之外,没有推免资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山东省内和烟大招生分数相仿的学校,甚至有些比烟大招生分数低的学校,也都有推免资格。这一点想报考烟大的同学要想清楚。如果你相对来说性格既能玩得开、又有自律的品质,那你非常适合来烟大,相比如去曲师、山理工、青理工,你更容易脱颖而出;但如果你是那种自驱力不强,依赖外在环境竞争推着你走的人,容易在烟大大一入学之后就佛系沉沦。烟大本身校风就比较开放,和高中是完全两个环境。开个小玩笑,拿同城兄弟鲁东大学比,如果鲁大是军营,那烟大就是俱乐部;鲁大校风更接近清华,烟大校风更似北大。我记得不错的话,鲁大大一的学生需要集体跑操和晚自习,烟大除了部分低年级理工科院系有晚自习,绝大部分院系是没有的,经管学院好像11月是学风月,热火朝天搞三旬,过后也不会再搞晚自习。如果你让烟大的学生跑操,我估计第二天就有学生去找校长抗议了。一些查寝之类的小事,我觉得自律的人不会把这种事情当做事情,咱们住的地方充其量只能说是个寝室,不到20平的开间,又不配厨房,不用你三餐刷碗之类的,能有多少家务可做?如果你有能力让舍友将宿舍家务分配有序那更好,如果没有能力我觉得一个人包下来又有什么呢?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反求诸己的品德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

  推免资格在当下就业形势悲观的前景下是个很重要的属性加成。即便一个班平均只能推一个,也是一个希望。个人估计烟大2023年也无法在省内申报博士点成功,因为和竞争对手(山一医和齐工大)相比烟大没有优势,齐工大和第一医科大学本是济南市贯彻省内战略的产物,从各种程度上说都是嫡系、烟大肯定比不上。省府是肯定不允许山一医整合了省医学院却没有博士点,还需要借济大的壳才能招博士的,因此311明年拿下博士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齐工大虽然从前实力很差,但是省科学院的并入补足了其科研上的短板,双非想获得进步不像老牌高校一样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瞅准方向把资源砸进去就能迅速获得产出,不能瞧不起人家从前只是轻工学院,仿佛没有清北援建更有高贵的血统。况且这两个学校又都在济南,既然是近水楼台,势必也得先得月了。而且据我了解,烟大的很多硬性指标还无法满足山东省教育厅的博士点标准(具体不方便透露)。因此想要搞到博士点,个人估计得等到2026年。除非烟大这两年在学术成果和人才引进方面突飞猛进,最后能和311、齐工大一起携手拿到博士点。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感兴趣的同学你可以把烟大的人才引进和其他的省属高校做个比较,看看待遇谁有优势,95%的人才都是用脚投票的,为爱发电的人是少数。一些来烟大的年轻老师,如果自己身学校背景和科研还不错,来烟大的原因很多都是爱人在烟台生活,为了照顾家庭才入职的烟大。前几年烟大的人才引进待遇都输给过聊大,具体就不透露了。

  至于校园生活之类,烟大地段很棒,校园外部的环境可以打98分。但校园内部的设施相对比较陈旧,身为一个近3万学生的综合类大学,目前主校区只有一个,在全国也不多见。如果你问一个04年、05年入学的本科生校友,那他估计会说现在的烟大校园和他们上学时也没什么变化。烟大住宿环境即便在北方的公办大学里相比,也相对较差(这一点有可能我幸存者偏差,不一定准确)。北校1-5号楼被称作贫民窟。是1988年按照清华大学的宿舍楼的结构1比1建设的,是的没错,现在还作为宿舍楼使用,而且没怎么翻新。我的大三大四就生活在2号楼,只能说清苦中也有乐。低年级学生会安排住到离主校区3公里左右的南校,很尴尬的距离。我记得特别清楚,2017年,当初我们学院新生开指导会的时候,宋院长勉励我们说:“如果你有能力,那就每天早晨早起走着来北校上课。”当初我年轻,听得心潮澎湃,但可惜,我没有做到过。我个人认为我还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哈哈。烟台的冬天还是挺冷的,反正我刚来烟台前两年的时候,每到冬天年年感冒,在家乡我从来不感冒。冬天盯着凛冽的妖风走着从南校到北校上学,是对身心和意志的小考验。

  我上学的时候,以二教为代表的教学楼,还没有翻新,内部陈设很陈旧,阶梯教室很不符合人体工学。虽然烟大北部的红色建筑群是80年代后期逐步建设的,但其中能看出教学楼有很深的苏式建筑的影子。育秀大楼比较特殊,是台商捐献,大楼格调是典型的90年代初期风格,但是因为是国交学院,楼内部陈设很新。烟大南部的青色和灰色相称的建筑群是2000年-2004年逐步建设的,也是烟大目前承担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烟大2010年之后在主校区就很少大兴土木了。东南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我当初上学时是烂尾状态,不知道现在如何。好像这两年在原来青春广场附近的老五餐引进了KFC? 我毕业后一直没去过校园,还是很羡慕新人哈哈哈。

  2018年9月30日我在烟大拍的,我感觉每个烟大学生都在三元湖西侧拍过照片。平心而论,还是很有意境的。烟台的云很多变,像是几个月大的婴儿的脾气一样,映衬着三元湖,天蓝与湛蓝间透着澄碧。总之挺美。我还是很佩服谢照唐先生的构思,虽不是学建筑的,但还是要点个赞。这是2022年我在剑桥大学旅游时拍的,说句实在话,我觉得烟大的三元湖相比剑河也不差啊。烟大在北方大学中校园算很漂亮的了,和北大一样,也有“一塔湖图”,校园东门外就有海水浴场,总之很不错。烟大设施旧的现状会在今后的几年内缓解(但是对于2008-2016年入学的学生,他们是吃了很大亏的,连翻新的尾巴都没有看到),因为烟大2019年成为了省市共建的学校。烟台市财政还比较宽裕,第一年共建市里就给烟大拨款了4个亿。要知道烟大一年的预算连财政加其他收入都加起来也才只有10个亿左右。也借此东风,烟大2019年筹划了主校区的逸夫图书馆一楼的翻新、篮球场翻新等等。另外开发区的校园建好后,海院、生科、机电、环材、化院会直接搬迁,缓解主校区的资源紧张,也给予了更好的科研设施。我个人对烟大未来的发展是持乐观态度的。曾经烟大和济南大学伯仲之间,甚至烟大还比济大要强一些。现在已经不在一个段位了。2007-2017年这10年算是烟大失去的十年,整体在逆水行舟,省内的排名也掉到了12名以外。弄得整体竞争环境非常尴尬。今后10年应该会变得越来越好。

  大二下学期从南校搬到北校的凭证,以志纪念。我们宿舍当时只剩两个人了,打扫全屋,舍管阿姨的要求很严。当天我记得很清楚,我在烟大只订过一次外卖,是因为当天搬宿舍打扫没时间堂食了。当天累的啊,哈哈哈。搬到贫民窟后感觉还不错,2号楼比10号楼有家的感觉,这样就有睡午觉的条件了。其实1985-1990年的烟大是很辉煌的,援建的支持力度比深圳大学、宁波大学、汕头大学都足。曾经清北援建时,清北的领导问省内,要把烟大定位成什么样的学校,省内回答“全省10名左右”。这其实有点让援建的职工寒心,毕竟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援建了5年之久,远离家庭来到这个地理位置可以说偏僻的地方创业,最后省内也只按照很普通的省属高校来看待。

  烟大身为一个年轻的高校,和其他老牌一点的省属高校相比,有个劣势。那就是没有77-83级的校友。莫不要小看这个。77-83级的校友往往身处高层的比较多,能给学校带来很多资源。我举一个例子。在大学生还在计划分配的阶段。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和山东经济学院主要省内分配(后来合并的山东财政学院是财政部高校)、山东大学是全国分配。这使得山师、山工、老山经分别在山东政界、电力界和商界积累了无数校友资源。某些领域比合并前的山大在山东的话语权都要足很多。但是烟大第一批学生是84级,虽说那个时候烟大没有学位授予权,他们的学位证是清华和北大的。但是1984年后的大学生和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八十年代前几年的大学生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现在的省部级,大多也是84级之前的大学生,往后几年或许会好一点。不过烟大很难吃到这一部分的红利。

  另外一个劣势,是烟大地理位置吃亏。说句实在话,山东还是济南青岛唱二人转。比如说南开天大中科大先后援建的青岛大学,最后发展得就比烟大就快很多,其中城市禀赋是其中一个重大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青大后来合并了青医和纺织工学院后实力大增;而烟大除了建校初整合了新成立的烟台职业大学、后期合并了烟台水产学校外没有再加入新的生力军,整体“资本运作”与青大比小了不少)。而同一时期由名校援建而成立的深圳大学、宁波大学和汕头大学发展的速度也不同程度地比烟大快一些。不得不说,烟台地理位置有点闭塞,有些信息是不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这导致烟大在前几年处处慢半拍。烟台在现在的说法上是二线城市,GDP貌似是北方地级市的第一名。县域经济的发达程度也在北方能排到前三甲。不过烟台有点像一个弱化版的苏州,下面县级市很强,主城区实力还是偏弱,加之和济南一样,城南有山,北面有海(济南是黄河),导致烟台只能往东西两岸发展,非常狭长,区域之间的协同会很掣肘。从蓬莱到牟平,感觉挺远的哈哈。。我记得我入学前一年,烟台GDP在全国能排18、19名左右。我毕业时,烟台的GDP掉到了25位,相继被一些中西部的省会和南方的经济发达的地级市超越。我上大学的四年总感觉烟台GDP增速怎么那么缓慢?问一些领导,说是统计口径出现了变化,加之前两年山东GDP挤水分之类。反正我感觉,烟台GDP高,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县域经济发达,县区的上市公司比较多,细分行业的制造小龙头有很多。第二是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在北方还算不错,虽说有点小富即安的感觉。烟台主城区相对来说扯了后腿, 地铁两次因为人口不够被发改委驳下来,后来又说要搞轻轨。我感觉,烟台这个城市必须得有地铁,因为东西两岸相距太长了。但是,烟台的城市环境在北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这点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烟大现如今,从领导层还是本科生,绝对不能再沉浸在80年代的辉煌的梦中。脚踏实地,按照一个省属高校的定位发展自己,然后多立足地方进行校地融合,和济南方面处好关系。在部分学科建设中形成比较优势,才是正途。

  顺带说一句,如果你已经来到烟大上学,就不要考虑后悔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的东西,多考虑无益。自顾自怜有什么意思?钟楼没有对不起你,三元湖也没有对不起你。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就积淀自己,未来事业有成,稍微给母校捐点帑资,还一还愿。没那个能力就独善其身,我觉得这才是强者的心态。每个省属高校都有自己的痛处,只不过烟大比较特殊而已。有可能你也向我一样曾经有一段在烟大比较不得志、困顿的时光,但是这都是短暂的,跨过去,一切都好了。千万不要把这个归咎于学校,千说万说,在学校的发展,我是说在像烟大这样的普通的省属高校。第一靠的是自己的执行力,第二是规划,第三才是学校资源带给你的加持。请相信我这句话,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执行力比规划重要。

  另外,在大学时期,不能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能依赖于别人,还是要靠自己努力。我不否认某一两位贵人的提携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足够强。当你具备实力的时候,也应该适当帮助一下同学,当然需要有一定界限和边界。如果有很多人赖上你你肯定也不舒服。但是闭门造车肯定不行。一些交流能让自己变得更清醒。

  我从没真正后悔过来到烟大读书,大二的时候会感觉身边努力的同学不多,觉得来到这里有点亏自己,但后来想过来其实是自己戾气在作祟。不过你如果家里条件还不错也比较努力,会被班里其他同学所妒忌,或是揶揄你太能卷了,其实是烟大环境本身过于逸豫懈怠衬出来的罢了。不要心里笑话家庭条件不如你的同学,走好你自己的路就行了,也不要有傲物的心理,你在烟大比较努力,放到一个211有可能立刻泯然众人。你要跳出烟大看烟大。烟台本地烟大还比较能打的错觉会让一部分烟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但你出了山东、甚至出了胶东,很多地方根本不知道有烟大这一所高校。(在牟平的农大不为外人所知,影响力小一些)部分烟大的同学知道自己是双非出身,但烟大附近没有很强高校能碾压自己的环境又让他们在求学时期不能真切体会到竞争的残酷。烟大学生来自一二三线城市市区的学生占比不高,很多学生来自于县城和农村,很多人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现如今想即便没太大的追求,想在二三线城市过一个小康生活也需要自己冲一把,光躺平肯定是不行的。除非你家里比较殷实,都给你安排好的另说。大航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一切都是存量竞争的环境。我并不是给大家施加压力让大家卷,大学生活不能过于懈怠,否则40年的职业生涯会受很大影响。双非出身并不可怕,这能用自身努力与积极性、家庭条件等很多因素去弥补。很多情商不错还比较努力的学生,一样能在职场和事业上胜过其他名校出身的学生,例子不胜枚举。下面的这个文章记述了我当年高考后、和遭遇留学申请不理想的一些心路历程,想来当初也是有点不成熟,但或许与很多同学经历类似,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

  本科双非,是否真的是原罪?我2017年参加山东高考,文科,当时山东第一次一二本合并招生,12个平行志愿。马后炮来看,以我当年高考的水平,来烟大已经是一个局部最优的选择。当时我也知道我到了大学里肯定学习会比高中出色很多,因为我是文科,算是纯文科选手,政史地无不擅长,数理化比较瘸腿。只要选一个文科专业班内同学大多不是我的对手。因此那个时候选哪一所高校对我来说影响并不大。最重要的是选专业,如果我学了法学、中文、历史之类的专业,我就会考研了。但我选了经管类专业,因我数学应试能力较差,于是就选择了留学道路。高考结束后自己一心想去大城市读书,如果成绩高一些我甚至一个山东的高校都不会填。未来山东人口,济南和青岛以后会缓增长,烟台和潍坊紧平衡,其他的城市人口都会下降,我身边的朋友,男生居多,稍微优秀一点的人都不会留在山东的三线以下城市。我以前看过一些省内城市ZZB公布的新招录的公职人员名单,150几个人,只有十二三个男生。2017年12个志愿,烟大是我的第10志愿,前面冲了8个中外合作办学分数都不够,其实还是自己的分数囊中羞涩,不能怪际遇。人总是喜欢把最好的一次发挥当做是正常水平,殊不知自己的水平是一个区间。我直到上了大学才明白这点。一种后知后觉之感扑面而来。当然,我的志愿填报也让我进入了一个“伪二线”城市烟台读书,肯定眼界会窄一点。有利有弊,待以后评说。

  烟大的老师给我的感觉都很不错,我的专业课老师很友善、淳朴。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可惜的是我大三上的是网课,一些专业知识没有学透,研究生阶段才补齐明白过来。当然,最优秀的人才是不会来到烟大任教的,烟大上课的深度也无法与211、985相比,尤其是大二大三的专业课,起码在我们学院,讲得十分粗浅,或许是因为我赶上了2020年上网课,但我感觉差距不小,很多关键的理论老师不会讲,拿到的高分名不副实,会让你产生什么都学会的错觉。但是在现在这个网络资源很足的时代,其实真的可以靠自己去自学了。教学是相长的,如果感觉你有能力,你也可以适当去影响一下老师。如果你觉得老师讲得你不满意,你可以试一试自己上台去讲,如果你有能力说比老师讲得好,我觉得这才是高手的状态。烟大的教学水平,各个院系不能一概而论,我个人认为还比较好的院系是法学院、药学院和数学院,另外部分工科院系也还不错。

  对于我们经管学院,因为我毕业没多长时间。不方便写一些评价性回顾。知乎充斥了无数局内人的牢骚,多听无益。我从宏观上给大家讲一讲本专业的趋势和战略: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以看一看。

  其实这五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热度逐年在递减,反倒是变现能力强的理工类专业更火。有些舆论说经管类专业会是下一个红牌专业,我个人不苟同。因为经管类专业的社会需求摆在那里,不会断崖式下降。而且经济类专业和财会类专业还在考公上有优势。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的知识比较泛泛而谈,在考公上也没有那么有优势,相对来说危险一些,但也绝不会和2010-2022年期间的生化环材一样,这点大家放心。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经管类专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进行系统涉猎的学科。选择这个学科,名义上讲,在入学的那一刻,你和985的新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差距其实不大,当然,数理能力、英语肯定是有一定差距。但是这个学科的水平又和学校资源的禀赋密切相关。在这个领域真正有实力的高校,大部分是老牌的985。双非和名校在四年出来之后,很有可能就差距立显。如果你想学好,个人提几个建议:

  心态要积极,对专业外其他的知识要抱有好奇心,广泛阅读,争取能对两三个行业有超出同层次的认识。认识你自己,搞明白自己是适合体制内工作、还是体制外工作;是组织内工作,还是个体类工作。你读经管类专业,要考虑好今后去不去体制,对于这个专业,本科毕业步入职场,去体制内比95%的企业待遇要好。你如果真感觉内卷累得慌,得自己思忖一下,是不是误入到了本不属于你的层次竞争,中国虽然不缺人才,人才待遇水平很低,但如果你去了适合自己的层次,绝对不至于让人内卷到焦虑。正常的人生就是预期和现实之间的拟合,如果你发现预期和自己的能力差距越来越大,有必要自己主动调整一下了。人需要张弛有度,不能绷得太紧,要学会接纳自己。

  再有,现在的中国,已经步入了硕研就业时代,本科就步入职场越来越“非主流”。改开也四十多年了,很多家庭也愿意让孩子脱产在家考研考公。但目前经济环境非常不好,读两三年硕士也不一定就真能熬过这个寒冬周期,硕研的优势也在被加速摊薄。如果你笃定要本科出去就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企业眼中,在没有硬技能加持的情况下,经管类硕士不比本科生有优势,硕士还比本科生“贵”。多出两三年职业生涯有可能会成为意想不到的优势。我2018年大一最后一节高数课的时候,数学学院的毕春加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无论怎么讲,考研是成功的捷径。”毕老师说的那句话其实有一个先验条件:“你能应届考上一个不错学校的研究生”现在这个年代,对于经管类考研,这个先验条件的实现成本和毕老师那个年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烟大经管学院在考研上并没有很深的积淀,虽然这几年越来越好。如果你想考研:

  现在读研的红利还剩多少?上面那位仁兄的回答以理性人视角考虑,是绝对正确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不想读博走学术,单纯想提高就业竞争力:在你数学水平无优势的情况下,多考虑一下大城市专硕。如果数学还不错,省会中等211学硕是一个性价比还行的选择。(在此说明一下,我没有考研的经验和履历,只根据个人经验谈一谈)据我个人了解,烟大经管学院大部分本科同学数学水平并不高,硬刚数学三要做好准备,另外,未来专硕会变得越来越主流、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

  如果想读博走学术:果断报学硕,提早和学校老师取取经,不要太在意外人的眼光。但你要明白,博士也只是在一个及其细分领域比其他人懂得多而已。鲜少有人能真正提出有价值的创新。学长提前祝你学旅愉快!

  数学能力、英语、计算机这三个大类,争取结合自身特点培育出一个优势,有能力可以培育两个。如果自己性格练达、交际熟稔,有可能专业知识对你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你要对学业设一个底线,这个底线肯定得在挂科线往上。然后自主在你细分领域配置能力、积累资源,如果在烟大毕业之后,你已经有了整合资源的能力,那么就恭喜你了。如果自己性格慢热不主动、交际稍微吃力,要主动学习一些其他细分的、偏硬的技能,往专家型人才慢慢靠拢。如果你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多阅读国外的教材,无论经济与金融、会计与财务、运营与供应链...大陆都是是后行者,国内教材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尝试性接触业态,很多时候,在经管领域。企业实践是领先理论学术研究的,在省属高校更是如此。如果你不准备考研,大三就得开始找实习了,给自己稍做一些规划,这不会误了你。

  操作层面我个人认为自己有些菜,我认识的一些女生是大师级,我真的很钦佩她们。我个人感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假若你设计划的话,要及时反思回顾计划,做一些控制修正。没有控制的计划,即便拍脑袋拍的再准,也很难落地。比如说烟大每年让你写的学业规划,每个学期中要点开再回顾看一下自己曾经立下的flag,莫不要写了就撂在那里。会计之类的经管硬专业有一个通过职业证书不断刷级打怪的通道,沿着这个通道走就行,别路径依赖就好。别的专业嘛,没这种显性通道,多结合自身兴趣做些小计划。

  以上建议,一家之言,供大家批判。我们本就是价值评价单一化的社会,短期无法改变。25岁硕研毕业之后,钞票、房子、车子,现实的束缚会让你越来越缺少选择的机会。本科时期是真正意义上自由、只背负自己命运的韶华时光。这四年在烟大度过,对于90%的同学来说,不会亏了你的。

  烟大是个年轻的学校,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80年代破除体制的藩篱在盐碱滩上建起的大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从我到2017年入学、再到2021年去了国外,再到2022年底准备工作,这个精神我都永远铭记。当大家走到老图的背书的时候,看到张承先同志的塑像,我想请大家都鞠一个躬。当初80年代教委和教育部的领导比较尊重张先生,当然是万同志拍板要下气力搞,但如果没有张先生长时间的支持与协调,烟大的前十年会很困难。甩手的顾问有很多,像张先生这样的伟人不多见。

  这是在烟大拿到的国奖,激励一下大家。烟大能带给你的资源是有限的,不想让自己后悔,就努力干下去。我尽力在今后的几年更新完善这个答案。对于烟大的奖学金,可以看一下我这个回答:

  被烟台大学录取了有点…?照片很糊,近年来烟大唯一的一次线下毕业典礼,我有幸赶上了,还分配到了前台能给老师献个花哈哈。我当时是和张书记合的影,我在烟大的四年正和他任书记的四年重合,很共情。我当时也知道他过两个月就要退休了,他当时勉励我“好好干”,那段对话我这辈子无法忘怀。码了很多字,有可能逻辑有不自洽的地方,大家批判性看我的答案。个人感觉我说的还比较有代表性,因为我刚毕业没一年,信息还能跟得上,再过两年有可能我就是真的历史了。我已经是烟大嫁出去的女儿了,自2021年6月23日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娘家,本来我2020年就要嫁出去了,当时记得自己还在三教惆怅了一会儿,跑到了三元湖感慨,没想到自己的心还是挺狠的,谁明浪子心啊,我记得朱自清说过棕褐色眼球的人终归是要流浪的,我小时候看到之后不以为然,没想到这句话在我身上应验了。哪里下榻,哪里就是家。希望参加工作之后还有机会去烟大看一看,三元湖和钟楼承载着自己的青春。总之,遗憾和成就都已经作古,往者不谏;来者可追。时疫仍在,望学弟学妹能够顺利!万安!

  改开壬寅

  (以上是2022年7月-12月间陆续写的)

  半年过去了,我也已经参加工作了。这大半年经历了许多,争取过不少机会,放弃了一些机会。在招聘季和考试季搏杀。刚参加工作又经历了长辈的离世。冷暖自知间也体会到自己从前整理的部分经验之谈放到后疫情时代有可能有过时,再更新一下吧。

  如今的就业形式有了新的变化。研究生越来越重要,本科生直接进入职场变得更加“非主流”。有些时候,清北的本科都找不到“好”工作。名校生向下兼容的现象更加明显,学生比以往更倾向于央国企和公务员。但是这某种程度上不影响烟大本科就业的竞争力。因为双非本科和名校硕士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就业细分市场。两者之间存在比较清晰的边界。但是普通研究生会加速倾轧挤占原本是本科生的就业机会。但你如果已经研究生毕业,有可能会感觉就业变得更“难”。请注意,这并不与“研究生越来越重要”相矛盾。

  如果你是烟大本科毕业,男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行动力,本科期间也有拿得出手的奖项和实习、不介意出差和偶尔加班。也是可以找到一家细分领域龙头民营上市公司的销售类工作的、如果你想去央国企,金融企业找一个三线城市支行、实业类企业去一家央企三级单位也是有机会的。女生的话相比男生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要付出更多努力,同台竞技得肉眼可见比同背景男生实力强才能脱颖而出。工作环境对女生友好的单位,在招聘时往往对女生很苛刻。就业性别公平还是道阻且长,但男生也不要窃喜,这并不是因为你比女生强,而是因为你更容易在职业生涯早期保持工作时间不断档罢了。如今很多企业HC缩水严重,找工作是比你想象地难不少的。应届毕业生每年30%家里蹲超过半年是很常见的现象,也不要背过大的压力。很多23届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19届学长学姐们找的工作,大环境就是如此,也不必苛求自己。

  我小时候读过松下幸之助找工作的故事(网上应该都有在此不赘述),坚信自己坚持投,坚持争取一定能取得效果,但最后效果也没那么大。我工作的这个单位,和我定岗在一个部门的是一个中科大的研究生(女生),假如我是女生的话,有可能网申就会被毙掉了,其他部门也不乏有复旦、新国立、南洋理工和其他英国、中国港澳地区的学校。内卷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到往年,一个专业合适的211研究生就足够了。这种内卷我觉得还会维持几年。我网申了100家左右单位,参加了两次公考。统共收到面试通知的也不超过6个。经历的面试,有不少是复交研究生和本硕海龟一起PK,还有博士一起群面。自己在里面永远是本科和研究生背景都最差的一个,这种“神仙打架”情况我都感觉有点奇怪,疫情前是决不会发生的。群面我到都能通过,但是大多数时候二面、终面时会被HR毙掉,没办法的事情。假若我这家单位不扩招,有可能我也会继续下沉就业或者待业了。但无论如何,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学校背景之类的都是过往了,不要留恋。对我来说烟大的四年太快了,我也两年没回过学校了,朋友圈是我回忆烟大的好去处,烟大的照片很青春靓丽,愿自己有机会再回去一趟~

  持续地更新,也是自己梳理的过程,别嫌我写得唠叨就行哈哈。无论如何得保持空杯思想与积极乐观的心态。之后会留在哪里,谁都不清楚。许多原来在烟大认识的朋友也都断了联系,只有极少数还能在外地聚一聚,不过聚一次就感觉很美好。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虽然不太可能,但还是愿我们这几届是大环境最差的年头,往后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