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Faded03:36来自初中语文优秀实用文档
【导入新课】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莫言和屠呦呦先后获得诺贝尔奖,举国振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新闻,感受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盛况。
【学习目标】
1、把握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征;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和简明准确的语言。
3、了解诺贝尔奖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发明创造的科学精神。
【背景链接】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逝世。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 并在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晚年立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 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和平5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截至2020年,共有930个人和25个组织获得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整体把握】
分析这则消息的组成部分。
明确: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电头: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年12月10日电。
导语:瑞典国王……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主体: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举行。
背景:1867年……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合作探究】
1、导语交待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诺贝尔的遗嘱)。
作用: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2、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明确: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明确: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性。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9%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