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高考703分,弟弟730分:有目标和没目标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原标题:哥哥高考703分,弟弟730分:有目标和没目标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哥哥高考703分,弟弟730分:有目标和没目标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护苗有我2023#
目标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没有目标的孩子,将注定一生碌碌无为。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找到目标,并引导孩子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作者 | 夏天
这对双胞胎兄弟真的是太厉害了。
他们来自云南德宏,哥哥杜一郎高考703分,弟弟杜又郎高考730分,两个人一起被清华大学锁定。
一门二杰,真的是羡煞无数父母。
很多网友都忍不住感慨道:
“这是文曲星下凡了吗?”
“养出一双这样的儿子,做梦都能笑醒吧。”
事实上,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天才,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面对媒体的采访,双胞胎父亲一句话曝光了两兄弟高分的真相。
原来,2013的时候,双胞胎父亲带着两兄弟到北京旅游。
参观完清华大学后,两兄弟就立志要考上清华大学。
父亲本以为两兄弟只是随口说说,怎么也没想到之后的10年,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他们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直到今天如愿以偿。
这让我想起詹姆斯·艾伦曾说过的一段话:
“梦想这种动机是现实的籽苗,最伟大的成就。
目标的坚定是所有努力的根源,它可以将努力的信念,深根在孩子身体的每个角落,促使他锲而不舍地不断前进。”
换句话就是:
目标是一个孩子能够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小有目标的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
从小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孩子
差距到底有多大?
李笑来曾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讲到:
“这个世上大多数人都会跳进三个大坑: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为别人操碎了心。”
而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表哥就是如此。
从小到大,表哥都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去报了补习班,他也跟着报,报了名却又不认真学。
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看到好朋友都选择了理科,他明明理科成绩很差,却也跟着选了理科。
结果,他混完了整个高中,只考上了一所本地的大专。
大专毕业后,他依然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规划。
看到别人摆地摊卖烧烤赚钱,他也去摆地摊卖烧烤。
看到别人开大车赚钱,他也去开大车。
看到别人开超市赚钱,他也去开超市。
浑浑噩噩好几年,他不仅一样生意也没做成,还欠了不少债。
叔叔婶婶实在看不下去,花钱托人帮他在当地的一家肉联厂找了份质检的工作。
结果,他至今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透过表哥碌碌无为的一生,我真正理解了古希腊悲剧家彼得斯说过的一句话:
“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
心中没有目标的孩子,脚下也没有方向。
没有方向的人生,就像是无头苍蝇乱飞乱撞一样,空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生命,最终一事无成。
相反,那些有目标的孩子则会像瞄准靶心的利箭一样,一往无前,一击即中。
2020年武汉理科状元唐楚玥的妈妈,就曾在日记里记录过女儿11年前的豪言壮语:
高考最高分要考720分,最低分也不会低于590分。
为了这个雄心壮志,她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
最终,她以725分的成绩拥抱北大,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记得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说过:
“如果一个人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奋勇自信的前进,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尽力奉献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那么事业也会成功。”
成功的道路都是由目标铺成的。
它是激励孩子不懈追求的动力,是撬动孩子梦想的支点,也是孩子开挂人生的开始。
只有早早引导孩子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孩子才能拥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才能锲而不舍地走向成功。
想要孩子出色
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卡内基曾做过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
世界上只有3%的人能够有确切的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
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
十年后,他对这些人又做了一次调查发现:
原来那3%有目标的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而那97%的人,除了年龄增长了十岁之外,在工作、生活、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
所以,想要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确定目标,如何实现目标。
1. 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清晰而强大的长期目标
心理学家库柏·史密斯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梦想与结果”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人员分别设立了远近两个目标,让孩子们进行投篮,并提前设想自己的分数。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些最初选择了远处目标的孩子,最后的得分都很高。
而那些选择了近处目标的孩子,却有大部分没达标。
这让我想起闺蜜家的两个儿子。
大儿子从小就喜欢航天,立志要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为了这个梦想,小家伙一直坚持游泳、篮球、跑步多项体育运动。
学习上更是自律又努力,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10。
二儿子一直没有什么目标,并且一遇到失败或者阻力就想要放弃努力。
因而,他的学习状态时好时坏,成绩也是忽高忽低。
作家查尔斯说:
“有了长远目标,才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沮丧。”
强大而清晰的长远目标可以让孩子产生恒久的动力,更强的自律性,越挫越勇的抗逆商,帮助孩子奋力奔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没有目标的孩子,则很容易懈怠或者因为眼前的挫折和失败丧失动力。
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强大而清晰的长期目标,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2. 别让孩子的目标只局限于学习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他们有的对学习没兴趣,每天只想着玩。
有的只想考个好分数,好学校,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求知欲也不强。
还有一部分孩子,成绩中等偏上,但从小被逼着学习,承担着过重的学习压力,时不时感到压抑,甚至会有抑郁倾向。
这些孩子在高考后,很容易就会掉入“空心病”的漩涡,成为一个三无人员:
无兴趣、无目标、无驱动力。
心理学家威廉·戴蒙在《目标感》中说到:“孩子的目标不应该局限在方寸之内。
通过考试、考上名校,这些短期的目标,是为了达成更重要目标的手段,不是“终极关切”,算不上真正的目标。
真正的目标包含三大要素:
第一:对自己有意义。
第二:对社会有价值。
第三:意图可以概括。
所以,别让孩子的目标只局限于学习,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学习和努力的意义,才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凭借优秀的编程技术在支付宝ATEC小程序挑战赛上一战成名的11岁女孩万海妍说:
我以后想学AI,想要开发给人带来便利的软件。
12岁福州男孩倪浩洋在网上分享自己玩虫子的视频,收获了70万粉丝。
他不喜欢玩游戏,也不关心自己短视频的数据和评论,一心只想着了解更多的昆虫,向大家传播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希望自己能够发现一个新的昆虫品类,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为了这个目标,他不仅一有时间就纠缠着父母带他去野外寻找昆虫,还主动去学习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并且把这种探究的精神迁移到了自己其他的学习中。
看过这么一个心理原理:
让我们重复做一件事的动力是什么?
是两个因素:熟悉感和成就感。
兴趣是孩子动力的源泉,也是孩子目标感的前提。
我们只有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才能让孩子搞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标,找到努力的长久意义。
每个成功圆梦的孩子
背后都站着优秀而凌厉的父母
网上曾有一段爆火的视频: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精准地回球。
网友们纷纷表示:
“真是又心疼又励志。”
福原爱也忍不住在视频下喊话说:
“我懂你的心,可能我是世界上唯一懂你心的人了吧,有机会我们坐着好好聊一聊。”
面对媒体的采访,小女孩的父亲解释说:
“学兵乓球是孩子自己的意愿,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累了、倦了、受批评了……都会想到退缩,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并且陪伴孩子去坚持。”
确实。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难免会有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的时候。
我们想要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就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坚持。
刘国梁的女儿刘宇婕从三岁开始打球,妈妈每天坚持陪她训练比赛,五年时间从未间断。
8岁时,她一举夺魁,成为高尔夫冠军。
舞蹈家黄豆豆也曾在节目中,特别感谢童年被父母鼓励练舞的故事。
七八岁的时候,妈妈每天早上都会把他按在床头柜上给他压腿。
每当他因为疼痛大哭的时候,父亲都会在一旁鼓励他。
他的身材比例无法满足舞蹈演员的标准,父母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而是让他带着定制的铁环每天倒吊在家中房梁上。
坚持2年后,他的下半身比同步生长的上半身超出了12CM,终于达到了舞蹈演员的标准。
事实证明:
没有父母的狠心和坚持,就没有孩子光彩夺目的圆梦之旅。
每一个圆梦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优秀而凌厉的父母。
记得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边玉芳也曾说过:
“当家长表现出对子女所学内容的兴趣,并给与陪伴,孩子面对学习困难会更具坚持性。”
孩子不是天生就会坚持。
所有孩子的坚持,都源自于父母的坚持。
父母不偷懒,孩子才不会任性。
父母不放弃,孩子也不会半途而废。
正如有位教育专家所说得那样:
“小孩子都会任性,但大人不可以放弃督促的责任。”
父母付出了多少,都能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
父母越努力,孩子越优秀。
《塔木德》中有句话说得特别扎心:
“一位百分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的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
同样的,没有目标的孩子,忙忙碌碌一生也无法取得耀眼的成绩。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目标感,陪伴孩子学会坚持,孩子才有机会走上人生的巅峰。
这是父母最大的成功,也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