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成绩不理想该复读?还是上学?或者就业?如何规划?

  

  每年的高考升学中都会有部分同学满怀希望却最终失望。以前的高考升学率很低,有些地方只有30%,与之对应,就有70%的学生会落榜。现在,高考升学率达到90%多,也还会有10%左右的学生无法上大学。而除了落榜这种情况,在高考中还有多种情况会让学生不爽。

  一种情况是,进了一所理想的学校,但没有进入理想的专业,专业是被调剂的,由此让同学不舒服。第二种情况是,由于考试发挥稍微差了一些,与自己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或者本有实力进一本,但是却低于一本分数线几分;本有实力进二本,现在却在三本或高职高专录取分数段内。第三种情况是,有的同学填报志愿过于谨慎,最终分数远远高于自己被录取的学校,而自己对这所学校并不是特别满意,所谓“郁闷志愿”。

  期望进更好的专业、期望进更中意的学校、期望进更好的批次,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出现失望之后,同学们有几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接受现实,先上大学再说;一种选择是放弃录取,选择复读,这种情况以前主要发生在被高职高专和二本录取的学生中,尤以高职高专录取新生为多,每年达到四五十万人规模,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分复读现象,有的学生已经考上一所985高校,还继续复读,想进更好的大学。再就是申请到国外留学以及直接就业。

  以上几种选择是每个学生的自主权利,旁人无权干涉。相对而言,很多人劝告学生不要轻易放弃大学录取的机会,专业不理想可以在大学里换

  专业,或者辅修其他专业;学校不理想,可以在大学里修读其他大学的课程,而且今后也可考研到自己中意的学校。但不少学生认为,大学“第一学历”对未来发展很重要。其实,“第一学历”概念并不存在,而是一些用人单位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产生的学历歧视。然而,这对学生选择大学有很大的影响。中学生可以在评估自己的家庭经济实力、复读效果、出国可能之后,再对是否放弃录取做出选择。现在有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把放弃录取视为不诚信,这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本质上是学生应该拥有的选择权利。减少复读现象,关键在改革高考录取制度,以及改革人才评价体系,破除用人中的唯学历、唯名校论。

  

  放弃录取选择复读的学生,毫无疑问希望来年以更高的分数上一所理想的学校,进一个理想的专业,或者进一个理想的批次,这都是他们复读的理由。选择复读是每个同学的自主权利,而且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的复读机构为同学们提供复读的机会。但是选择复读,同学们应该注意三点。第一,自己的潜能,就是复读之后能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很关键。如果复读之后还是一样的水平,选择复读的意义就有限。同学们在评价自己的潜能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心理因素,因为复读生的压力往往很大,不像以前应届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是应届的。复读时,一想到自己的同学已经上大学,自己明年的成绩一定不能低于现在的高考成绩,就会压力陡增,进而可能影响复读的效果以及高考的发挥。第二,家庭经济实力。复读的学生基本上要靠家庭的支持才能复读,而且现在复读费用并不低,因此家庭能不能给同学们提供这样的经济支持也很关键。有的学生连续复读三四年,这种复读对家庭来说是很大的压力,如果到了最后还无法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或许学生和家长都要崩溃。新闻媒体就曾报道,有一个复读多年的考生昏倒在高考考场上。第三,政策的变化。高考政策每年都在变,如果考纲变化、考试科目变化、录取规则变化,同学们就要谨慎考虑

  这种变化对复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比如录取规则从传统志愿变为平行志愿,在一本中录取得比较好的学校都会出现录取分数线比传统志愿时更高的情况,如果复读一年之后分数提高的幅度赶不上政策变化的幅度,有可能还是进往年考上的学校,甚至说不定更差。总之,是否选择复读,每个同学应该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做出理性的判断,千万不能盲目。

  出国对于落榜或者没有考上理想学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选择。选择出国的同学也应该综合分析家庭因素、性格因素、申请学校的办学资质与办学条件。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情况允许,你的性格也比较开朗,申请学校的办学资质可靠,那么出国留学的选择对你来说是适宜的。反之,则不一定适合,可能会由于盲目而后患无穷。

  还有的同学在高中毕业之后直接打工就业,这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对于这种现象,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要分析社会是否给了农村孩子、贫困家庭孩子同样的成长空间,他们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欠缺,还是因为家庭经济实力限制而不能继续上大学。如果是因为后者,则要检讨大学学费制度、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个体的社会责任看。高中毕业不上大学而选择就业,在发达国家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反而被认为是学生有多元的成才选择,但其前提是社会不存在学历歧视,各行业的待遇相差不大且都有基本的社会福利。我国的社会应朝这方面发展。当这样的社会形成,那么同学们高中毕业不参加高考而选择工作,工作几年之后再选择上学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选择。因为在多元成才模式下,每个人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而不是迫于无奈的选择),选择就业、选择上大学,其实都是个体选择。在国外,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高中结束之后不上大学,直接参加工作,工作几年之后再上大学,这时他通过自己赚来的钱上大学,而不靠父母的供给。第二种是虽然上大学,但由于大学实行弹性学制,有同学在中途休学出去找工作,打工获得一定的资金之后再回来上大学,由此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读完大学。

  

  4.成长的多元路径:终身学习与终身就业能力

  总体而言,在当今社会,每个人的成才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就是走通高考这条道路。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成才的路径会越来越多元,不可能一直局限在高考模式之中。

  我们已身处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的规划不仅仅是高中学习规划、大学学习规划,还有工作之中的学习规划、边干边学的学习规划。所以说,学习是延续一生的。同学们千万不要认为,高中毕业进入了某一所大学,未来也随这所大学而定,不会有太大的“变数”。这与刚进高中时把高中环境看得太重有何不同呢?

  现行的高考制度有很强的“一考定终身”的色彩,为此,有不少高中学生发誓非名校不读、非一本不读,甚至不惜多年复读。这些可以看作是制度给大家造成的焦虑,但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其实,事在人为,路就在脚下。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加剧,一考或可定同学上哪所大学,却无法定一个人的全部未来。我们要逐渐淡化“一考定终身”,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天空。

  在我的中学同学里,有两个人后来读到博士,其中一位当年高考只考入一所专科学校。她的成绩不是很好,高考只进入了当地一所师专,师专读了两年之后毕业参加工作,而工作单位也不理想,就是在小县城的县报编辑部编辑一份小报,工资并不高。小编辑当了三年之后,由于当时的政策允许专科生工作五年后考研,于是她认真复习了两年,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编剧专业的研究生,之后硕士毕业又报考本校的博士。前不久她还带了一个团到我所在的学校进行演出,据说演出的剧本就是她编写的。

  学历的提升只是未来变化的一个方面,除了提升学历这条路,其他的

  路也照样可以走通。很多时候,不要把自己的路人为堵死,进入一所高职高专就认为自己将永远打上高职高专的烙印。问题往往是这样,你越把它看得严重、想得严重就越是严重,如果积极一些、开朗一些,认为今后的路很广,那未来的路就果真很广。

  在今天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里,选择虽然有限,但在逐渐变得多元,因此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死。这除了会增加自己的焦虑感,限制自身的选择,限制自身的自由发展之外,别无益处。我们可以选择高考,高考成功固然好,但如果高考失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还会有其他的选择,照样可以实现人生理想。当然,对于这些选择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千万不要盲目。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