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桃李面包如何破局?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疫情对于渠道和生产的影响已经消散,但桃李面包的业绩却没有因此获得改善。
7月12日下午,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发布业绩快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0.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91亿元,同比下滑18.45%。
如何提升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产能利润率和毛利率,成为桃李面包破解当前业绩下滑局面的当务之急。7月13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就此向桃李面包证券部邮箱发送采访邮件,了解相关安排和计划,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复。
受原料价格上涨、新建项目等因素拖累,桃李面包上半年净利同比两位数下滑
对于业绩微增净利明显下滑的情形,桃李面包表示,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部分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以及部分新建项目投产后产能未完全释放且前期费用较高,导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其二是即将投产的新建项目陆续进行人员储备,工资费用增加导致管理费用同比有所增长;其三是本期利息支出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微增和业绩下滑,并非桃李面包首次业绩失速。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开始,桃李面包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24%和5.54%,已不复2020年以前动辄两位数的增幅表现,对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分别下滑13.54%和16.14%,亦不见此前业绩增长的情形。
如果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滑幅度,最近两年及最新的半年,桃李面包不仅营收规模增幅快速下滑,其净利润数据下滑幅度也在进一步扩大。相较此前两年,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已不复存在,这意味着,桃李面包可能正面对其他方面的不确定性。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桃李面包出现净利同比下滑的情况,到今年上半年度,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十个季度。
公开资料显示,桃李面包前身为1997年成立的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为吴志刚,“短保面包”市场定位和中央工厂+批发的运营模式,让该公司在后续发展中脱颖而出,并在2015年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面包行业第一股,桃李面包也一跃成为全国知名面包品牌,正式从东北走向全国。
但从今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来看,桃李面包市场竞争力仍待进一步释放。
桃李面包业绩快报还提到,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桃李面包的资产规模也有所下滑。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7.96亿元,较年初下降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2.9977元,较年初下降20.49%。
华东、华中、华南市场毛利率偏低,新产能建设市场效果仍待验证
相对于长保面包偏重零食化的消费场景,桃李面包主力产品短保面包更偏向主食化,消费场景主要在早餐、甜品,较短的保质期,决定了桃李面包较大的使用频率。
短保面包生意,更大的市场在华南,无论是人口稠密度,还是消费购买力和市场活力,华南市场对桃李面包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2015年上市后,桃李面包就加大了全国布局力度,南方市场也成为其布局的重要目标市场。
叠加达利园推出美焙辰以及其他华南地区知名连锁品牌贴身肉搏,桃李面包从2018年起就加大南方市场的销售力度,但从2021年开始,桃李面包的利润数据就已出现两位数下滑,2022年和今年下滑幅度逐步扩大。
对于这一变化,桃李面包2022年年度报告数据已显端倪。
从毛利率来看,2022年度,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等地的区域毛利率都在20%以上,其中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毛利率都超过25%,但其在华东、华中、华南等区域的毛利率则分别为10.50%、12.60%、3.66%。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桃李面包在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利用率,也明显低于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其中,华中地区产能利用率仅为64.67%。桃李面包解释称,主要系江苏桃李、浙江桃李、海南桃李、四川桃李和武汉桃李投产时间较短,过渡期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所致。
“桃李面包面临的困境可能是长期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华东和华南地区,是国内烘焙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市场消费者对于烘焙产品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与工业化相悖的个性化产品安排,还有产品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也比较快。
在朱丹蓬看来,华东、华南地区市场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桃李面包,存在明显的供需错配,磨合期间出现利润下滑也是市场必然。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度,桃李面包也计划通过项目建设去匹配和满足多元的市场需求,进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水平,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但就今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数据来看,相关产能建设带来的市场效果仍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与此同时,桃李面包的股价表现相对乏力。今年1月,桃李面包股价一度出现上涨行情,并于3月初涨至年内高点14.69元/股,之后股价震荡下跌。截至7月13日收盘,报10.34元/股,跌幅近30%,不及今年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价。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