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结婚请假半个月,该不该辞退,请假时间太长~?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日为您带来精彩内容,希望您不要错过哦~

  请了婚假请产假,老板内心慌乱啦!

  

  请婚假被辞退,赔偿还不到位,吴女士现在有苦难言,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来看一下!

  根据猛犸新闻7月13号的信息,江苏的吴女士今年4月28日结婚,但因为一直忙于工作,所以就没有向公司申请婚假。

  终于熬到了今年7月份,吴女士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便向公司申请了7月17日到7月29日的婚假。

  本来吴女士以为自己在公司熬了这么长时间,工作上还算尽心尽力,适当休几天婚假应该没问题,可是请假表递到老板手中后,被直接拒绝了。

  婚假不批,吴女士有机会还可以再申请,可婚假没请成,老板却对吴女士直接下狠手了,让她丢了工作。

  公司的老板真可谓深谋远虑,人家算到了吴女士这两天把婚假请了,再要不了多久还有请产假,今年没上几天班,倒是领了不少的工资。

  

  从公司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这么一笔损失,还不如直接将吴女士开除划算。

  所以,婚假被拒绝的第2天,吴女士就收到了公司HR给她发的开除通知。

  刚开始HR和她协商之后,得到的补偿结果是2n+1工资,HR将协商的结果呈到老板手中,老板又一次拒绝了,老板要求只给吴女士补偿n+1的工资。

  吴女士面对公司的处理结果肯定不同意,但是HR也说了,公司的补偿只能这样,吴女士如果不满意,可以直接找老板商量,再或者自己去申请劳动仲裁。

  

  吴女士因为申请婚假被开除的信息传开之后,引发了网友的大批讨论,网友们到底说什么,我们来看一下。

  

  有网友表示,这样的公司都是小作坊,大公司巴不得你生的。

  小公司确实是这样,因为他们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对于员工的婚假,产假没有太多的承受能力,公司少一个人干活,就如同屋内缺根顶梁柱。

  但是大公司不一样,因为家底厚,干活的人多,少两个人,人家经得起折腾,而且大公司更要脸面,员工请婚假和产假,如果领导不批,传出去也不好。

  大公司巴不得员工生孩子是不可能的!毕竟多一个人干活,KPI完成的肯定轻松些!

  

  也有网友表示,既然被辞退,赔点钱及时止损。

  不过现在的问题,吴女士本来可以按照2n+1的要求赔偿,可是商量之后,HR向老板申请却没有得到通过。

  吴女士是愿意接受赔偿的,只是公司赔偿的不到位而已。

  

  另外也有网友表示,像小公司都是这样,如果赔不起的话,就直接躺平,劳动仲裁该怎么赔自己就怎么赔。

  说简单点就是老板觉得按2n+1给吴女士补偿,自己赔的太多了,所以就按照n+1来赔偿吴女士。

  如果吴女士想要求赔的更多,只能申请劳动仲裁,到了劳动仲裁这一步,最后仲裁的结果是什么,反正也无所谓!

  公司顶多赔2n+1,现在直接赔吴女士这么多,显得公司太好说话了,以后就不好约束其他人了。

  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面对女士请婚假、产假,虽然有的公司很人性化,一般不会为难员工,但没见哪个领导遇到员工请假是开开心心的。

  如果公司效益好,人手足,大部分公司对员工的产假婚假还是比较宽容的!

  但公司比较忙,效益又不好,不管是何种公司,对于员工请假,都会扭扭捏捏,必要的时候还有可能要求员工提前上岗。

  有时候员工非要违背领导的意思请假,公司反手将员工开除,也不稀奇。

  

  从公司老板的角度考虑,他之所以辞退吴女士,肯定权衡过婚假产假期间,支付吴女士的工资!

  这样的担心老板都考虑到,老板可能还会考虑,吴女士拿够产假工资后,会不会突然跳槽,那么公司就亏大了!

  最终所有算计衡量后,才会决定开车吴女士,老板除了想降低损失,也有可能对吴女士的工作不满意。

  如果吴女士是员工中的翘楚,哪怕吴女士休产假,肯定还是希望吴女士留下,不会轻易把她撵出去。

  

  从吴女士的角度看,她作为员工在公司里面任劳任怨,干了那么多年,肯定是希望得到公司的尊重,和领导的认可。

  但公司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将自己开除,肯定会觉得公司薄情寡性,对公司的好感和尊重会荡然无存。

  

  说实话,老板既然可以答应n+1的补偿条件,也不差这点钱,为啥不能大气一点,赔给员工2n+1,难道是公司的经营真的遇到困难了。

  公司经营的好坏,有些数据是可以骗人的,但老板的格局不会骗人!

  其他员工看到吴女士的经历后,有怀孕计划的女员工都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

  下一次被老板拿来开刀的人是谁?

  员工们可能人人自危,因为等到那一天,自己可能会跟吴女士的结局一样,被公司毫不留情地扔出去。

  从这一刻,员工是否还有可能,像以前一样努力工作,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另外一个家?

  谁也不知道!

  老板虽然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但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要靠时间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