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校长致辞接连刷屏,优秀校长该如何修炼自己的表达力?| 荐读
民小编说
前段时间,不少校长的毕业演讲刷屏了,演讲中深刻的思想和饱满的情感让不少人深受触动。作为校长,语言表达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其是一个人内在思想、文化、精神的外化。对校长而言,一套成熟的语言表达体系包含哪些方面?校长又该如何修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对于优秀校长而言,语言表达是一种创造,是思想的一对翅膀。用最短的时间,展示最丰富的思想与行动,就成了独特的语言表达带给师生的一场“盛宴”。
因此,校长需要做成一件事,就是拥有一套自己的成熟语言表达体系。
专业表达
专业的表达很具有辨识度,当你和业内同仁沟通的时候,专业的语言就是一张通行证,等同于音乐跨越国界一样,即使不同的国家语言的人群,也能够在美好的沉浸中听懂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我们掌握并娴熟运用的语言体系,正是我们在特定平台的成长高度。专业的表达基于专业的知识积淀和实践行动,通过专业思考与反复研究,形成了专业的语言体系。
如果这样的表达每一次都有新的延展,让听众能够从中学习到大容量的信息,那些超越自己知识“图谱”,点亮认知“暗区”的表达,会瞬间圈粉无数。所谓思想领导思想,无非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必须是老师的老师,能够给有机会听你讲话的人以专业的启迪,是这个职业的第一要义。
在一千多年前,意外闯入一个豪华大派对的王勃先生,稍作思考就写下骈文《滕王阁序》,对仗整齐显示文学功底,通篇用典显示知识功底,奠定了初唐四杰的文坛地位。王勃连自谦卖惨都专业非凡,你看他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脑洞大开的你,一定忍不住想听他的下回分解。
语言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无论口头表达还是文字表达,都在表达一定理论观念、情感体验、知识文化。也就是说,思想是本质,语言是形式、是外衣。
校长职业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所拥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教育领域创新高地的不断触碰,从边缘进入,向中心延展,进入内在隐性交织的逻辑探寻,寻找更为专业的职业体验高度。
创新提炼
复旦大学杜艳华教授说,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的话语表达方式需要有新思路,这会直接促进执政效果的提升。
校长的讲话要有新思路,要用创新提炼去发布普适性的观点,推广普适性的路径与举措。这就要求校长在诸多的教育现象中,抓得住本质去探究,本质蕴含的逻辑因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解药。
校长要重视改进自己的话语表达体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逻辑思维与实践辩证的能力。我们往往发现,两位办学能力不分伯仲的校长,一旦论及教育理解、办学思想,则立时有高下之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思维品格、理性层次尤其是语言能力,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理念提炼的水平。
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的评审现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蔡建东问了选手一个问题。他说,有一位班主任培养了一名得意弟子,以高分考入了好大学,后来这名学生开始追求班主任的女儿,班主任却不同意。请问,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和你讨论女儿交男朋友的问题,而是在问选手有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也就是我们的育人观,究竟停留在怎样的层面和范畴,有没有坚持“立德树人”,有没有建构科学的育人观、学生观和教育观。这个问题,本质上是“育分”与“育人”的问题。
用凝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要善于创新提炼。以《论语·为政》为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段表达,正是从时间上对自己人生认知境界的提炼。
直白易懂
校长的表达应该凝练而不失澄明,高远而不失信实,要真实而亲近,讲述真实的校园故事,真实的教育体会,站在听众的角度去讲。反之,空话、套话、大话一出口,听众马上会自动关闭耳朵。
毛主席的诗大气磅礴,用的正是老百姓都能够听得懂的话。“坐地日行八万里”道出了宇宙苍穹的奥秘,“一唱雄鸡天下白”隐喻了新中国黎明的到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说的是少年励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满了池塘蛙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示了英雄气概,他的诗无不闪耀着以“吾口说吾心”的智慧。
顾明远先生一直都在追求把话说得简单明白,编纂《教育大辞典》的他能把一本《教育学》写得平铺直叙,用大白话去讲述丰富的教育思想。以听众和读者为本,就是教师眼里的以学生为本,这是一种大智慧。
简练的语言,其实与一个人的思维方法、领导艺术有着密切联系。改变语言表达,要在实践中修炼,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把尊重实践作为源头活水,把深入课堂作为创新语言表达的重要途径,把服务教师与亲近儿童作为创新语言表达的目的用意,学会用儿童的语言做好儿童教育工作。
从心理学的规律来看,当受众感觉与某种话语出现隔膜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话不投机”的心理障碍,降低与之接触的热情,其教育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饱含热情
“员工是一名也好、两名也好,从录用的那一刻起,就要对他说:我就依靠你了!”这是在《领导者的资质》一书中稻盛和夫先生所写。
稻盛和夫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敞开胸怀,积极地向员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公司该如何发展。“我就依靠你了”这句话看似示弱或有些丢脸,但充满热情,拉近了与下属的距离,温暖了人心。
优秀的校长就应该向团队做出这样的表达,尤其在设定了较高、较难的战略目标时,一定要饱含热情地讲述目标的意义及实现的路径,得到大家的积极反馈,从而集聚团队的力量。
总是有校长抱怨中层或一线老师不理解自己的伟大构想,一脸的麻木和被动,习惯了“用鞭子抽一下,才动一下”。但问题是,你真的让大家理解了吗?你投入了多大的热情来传递自己的想法或目标呢?
将热情灌注给大家,要把“你们”变成“我们”。校长独特的语言体系,发挥威力的地方就在于建立共识,将上下级关系甚至看起来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
校长在讲述学校远景时,容易以一种发号施令的方式,这不是“饱含热情”,而是单方面的传达和官宣,长此以往,下面暗流涌动,整个学校就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
校长如何修炼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体系是一个人的容貌,你一出口就相当于你一出手,武林功底段位显露无遗。那么如何修炼语言表达呢?
教育思想的厚重是核心。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任何一种形式的表达都是生命个体情感和思想的外显。所以,优秀的表达一定是源自优秀的思想。
教育人格的完善是关键。校长的言说之正,还应该契合自身的行为之正。知与行、说与做,照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人的外与内,一个校长的神与形,是“合一”的,“统一”的。
教育实践的驾驭是基础。作为校长,其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是办学实践、教育教学生活。优秀的表达一定是源自表达者优秀的教育实践。
尽管知识、经验、理论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已经信手可得,尽管借助云计算、翻转课堂也可以重组知识,生成新的理论,但就具体的教育而言,实践出真知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
没有能力驾驭教育实践,没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要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一时做得到,也很难有生命力。
表达艺术的学习是路径。学校的文化表达、校长的教育言说,更多地表现为明理以服人、抒情以感人。
口头的言说需要“感染”,形成鼓动人心的力量;书面的阐述需要条分缕析,丝丝入扣,产生震撼魂魄的效果;学校理念的昭示需要精粹凝练,“增一字则嫌长,减一字则嫌短”,才能发挥引领号令的作用。所以,同样是弹琴,伯牙就可以使“六马仰秣,游鱼出听”。
语言表达对校长而言,是传布思想、抒写情感、发号施令、推进执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利器”,甚至是“思想的翅膀”。但表达不过是一种言说,仅止于言说的“思想”,仅止于言说的“情感”,仅止于言说的“号令”,永远成不了真正有生命、可以久远飞翔的翅膀。
言说的背后,言说的基础,言说的内核,根本上还是灵动的思维、坚实的创造以及言说者的精神风范和文化品格。
文章来源|新校长传媒,有删改
微信编辑|陶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