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山西长治学校创新教育实践

  央视网消息(记者 董淑云):11月28日至29日,“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走进山西长治市。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各地各校都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重要文件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山西省长治市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对全国各地都有借鉴意义。

  今年6月份长治市出台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明确了10个方面、24项具体工作,聚焦教育改革短板,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取得了初步成效。

  打造阳光课堂 推行蒙学课程

  为了优化学校教学方式,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长治市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实践、合作,力求打造快乐、公平、高效的课堂。在长治市长子县东方红小学的课堂里,记者观察到,学生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上课,他们踊跃回答问题,课堂秩序井然。

  

  “我感觉这让我自己能更加多地去实践,而不是老师跟我说应该怎么做,我自己可以去试一试,和同学去说一说,在考试的时候就不需要死记硬背,因为我体会过、实验过,那么我答的时候就自然而然会轻松一些。”六年级的李楚萱说,她从四年级开始便是这样的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角。

  此外,学校本着“六年阳光教育,光耀人生幸福”的办学愿景,研发了七大类100多门“阳光蒙学”校本课程。下午四点左右,东方红学校的社团活动教室便热闹起来,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到茶艺、中医、围棋、街舞、戏曲等社团中。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刘昕怡第一时间提出了申请,“放学时等家长的焦灼心情没有了,写作业轻松了,个人才艺也增加了不少,同时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更融洽了,我很喜欢学校开展的这种服务模式。”

  激发教师动力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上党区荫城寄宿制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于雄山脚下,近年来,为了稳定服务农村教师队伍,上党区加大财政投入,先后在教师补贴、绩效工资、班主任费、课后服务补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该校教师乡村补贴每年60多万元,人均每月600多元,2018年绩效工资也增加了10%。

  荫城寄宿制学校地处上党区东南山区,距离城区较远,为了解决教师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学校配建了教师周转房,夫妻双方在校的分给住房一套,单人在校工作的2-3人一套,为教师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90后的白正宇、侯婕于2017年通过公开招聘同时被分配到荫城寄宿制学校,两人参加工作后相识并恋爱,结婚后学校分配了一套90平方米的周转房。据他们介绍,学校每周二、周四、周六会安排社团课程,周末还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提供的周转房让他们上下班都很方便,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我们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对学生来说,他们不用去外面上各种辅导班或者兴趣班了,因为学校里的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有国画、音乐、篮球等等。”白正宇介绍,“对于家长来说,为他们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不用再花额外的钱了。”

  在这所寄宿制的学校,有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辅导孩子功课上有很大困难,而学校提供的课后辅导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三年级学生杨泽颖的妈妈冯永苗是荫城村村委主任,她说,“学校开展的老师辅导作业的服务让家长特别满意,对于家长来说特别省事儿,真的让村里边这些孩子特别幸福。”

  培养学生特长 创新劳动教育

  长治市推出的“十大行动”中,第五项便是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为了满足家长和孩子通信联络的需求,长治市开发了智能电子学生证,具有定向通话、定位等功能,家长还能通过手机APP查看孩子所在位置、轨迹回放及设定危险区域报警等,目前已有近七万名学生配备了智能电子学生证。

  “有了电子学生证之后,我家孩子看手机的时间确实变少了,可能最开始还是会看,但是现在除了必要的查资料或者找舞蹈学习视频,基本上都不看手机。”学生家长李玲介绍道,“因为在手机上可以看孩子的位置,有的时候我还跟孩子开玩笑,孩子还问我‘你怎么知道’,还挺有意思的。”

  图为李玲给记者展示手机APP上查看到的孩子的位置

  图为李玲给记者展示手机APP上查看到的孩子的位置

  李玲的孩子孙绍轩就读于上党区苏店镇西庄学校,这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公办学校,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城市化的教育,学校相继成立了30余个社团,孙绍轩就是在学校社团里学习的架子鼓,凭借良好的乐感和自身兴趣,孙绍轩在表演中常常是“C位”。

  跟很多由于家里离学校远而不得不住校的学生不同,孙绍轩家里到学校只需要步行十分钟,但他跟妈妈说自己想要住校。李玲说,“我也征求过孩子的意见,晚上接他回家住,但孩子说回到家没有小伙伴,在学校可以参加社团活动、晚上可以一起看新闻,他觉得在学校比较开心。”

  孩子住校后,李玲感受最深的就是孩子会主动帮家人做家务,她提到自己有一次临时要加班,早上出门比较着急,孩子就说自己收拾房间。回来后看到房间干净整洁,李玲觉得孩子真的是变得懂事了。而发生在孙绍轩身上的这些改变,跟学校强化学生劳动技能、创新生活教育、增强自理本领的理念有关。

  

  在平时的生活中,西庄学校的学生也是独立整理内务,通过培训,二至六年级学生都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整齐摆放生活用品。而平时吃饭的时候学校实行自主分餐,每个班的分餐值日组将自己班级的餐车推回教室,再根据分工为其他同学分配餐具、营养餐、盛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协作意识。

  西庄学校着眼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劳动美德、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形成受益终生的劳动习惯,找到了农村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路子。2018年4月,西申家庄村村委特批60余亩耕地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学校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劳动技术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方面,长治市经过积极探索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除了免费的校内课后服务,长治市在强化学生体育课教育和体育锻炼、加强实践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及加强中小学思政工作、校长职级制改革、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思路和新办法。

  正如吕玉刚所说,长治面临着其他中西部地区发展当中类似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但是长治市推动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这说明在与长治类似的环境条件下的其他广大地区,基础教育也是可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