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花钱上了“奥数”成绩还是中等?

  

  相信大家给孩子买的各类奥数参考书、或者上的奥数班上,会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跟学校课内知识不怎么搭边的趣味专题,包括但不限于数独、幻方、火柴棍、狼羊白菜、迷宫、一笔画、狼羊白菜……一大堆。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过疑惑:学这些会提高数学成绩吗?在本来就很紧张的学习下,还抽出时间来学这些,到底是促进学习,还是会浪费时间呢?下面我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第一,这些趣味题一点都不高端,基本功扎实才高端。真的,其实在数学逻辑面前,这些趣味题屁都不是。

  以火柴棍题为例:小朋友在遇到这类题的过程中,仅仅是找到正确答案,其实是没什么学习意义的。毕竟题目千千万万,你觉得做多少火柴棍题算是“学会了呢”?但是对于数学基础很扎实、具有数学思维的小朋友来说,他会很快去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然后得出如下结论:

  火柴题的火柴棍包括拿走、添加、移动几种;

  以拿走为例,拿走一根火柴棍只会造成一个数字发生变化,很多可能性就排除了,移动也只能造成一个或两个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可能性有……种……

  然后就发现,这根本不算是难题嘛。

  再比如填数题,如果小朋友只是去“碰巧”填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而数学基础扎实的小朋友,会直接考虑这条线的和与那条线的和具有……的关系,然后算式一列,轻轻松松解出。

  然后也会发现,这根本不算是难题嘛。

  第二、这些趣味题,对小朋友提高数理逻辑意义不大。

  别觉得奥数课学些趣味题就“高级”了,真正高级的,是把“和差积商余”的运算运用的灵活,是把数字的加减乘除能玩出花来的小朋友们。当然,这种玩出花来,也并不是说单纯的记住几个特殊数字的速算规律,而是真正的理解数理,灵活运用数学的基本原理。

  如果连数字拆分组合都不熟练,连加减乘除逆运算都磕磕绊绊,连和差倍关系都搞不太懂,连等式性质和等量代换都不理解,学那么多七七八八的“怪题”,最多也就是记一堆“口诀”罢了,既不会对数学有什么帮助,也浪费了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

  第三、这种趣味题,应该是在掌握了相应的数理知识后,作为考察自己数理逻辑的一种游戏。

  其实,在掌握了基本的数理逻辑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之后,这种“趣味题”,当成一种对自己掌握知识的“考察”,还是蛮不错的,不过从本质上来讲,这种题跟课内正常的题,在数学面前,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简简单单是“一道题”而已,一点也不高端。

  真的,基本功扎实的才高端,这种趣味题一点都不高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