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理包袱 走向人生晴天 请收下这份考后心理调节指南

  统筹/梁正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黄松炜 实习生 孙浩云

  今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已公布成绩,近日录取通知书陆续发出,一些考生从应试的高度紧张到假期的突然松弛,心理状态和生活作息等会产生较大落差,在等待分数、录取志愿等一系列应激反应中,心理起伏也可能会比较大。上周,外地一中考女生来佛山探望母亲走失后被寻回,引起社会关注。羊城晚报记者从考生、家长、专家的多维角度分析如何客观地对待成绩与录取结果,以平常心态调整好考后的心理状态,迎接新一阶段的生活。

  

  积极行动找到光明的方向

  胡同学,是前年的高考落榜生。“当时我选择了艺考,高考时艺考学校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公办学校,另一个是民办学校。”胡同学对记者说,他选择了公办学校,但分不够,被刷下来。那时的心情真是复杂,看着其他同学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而自己却感到无助和失落,觉得自己似乎陷入了绝境。

  经过反复权衡,他选择了复读,心情非常低落。“放假期间,朋友们出去玩,而我却孤零零地去上复读学校,感觉自己像是被边缘化的人。再加上亲朋好友的不断询问,那时候一度觉得人生一片黑暗,想要逃避现实,但又不得不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幸好有一个好朋友陪伴我一起复读,我们相互鼓励和支持,在彼此的陪伴下,我才勉强坚持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和压力后,胡同学逐渐走出困境,第二次高考顺利考取一所民办高校。

  胡同学分享说:“起初,我觉得很辛苦,感觉生活缺乏希望。在看着同龄人享受大学生活的同时,我却被束缚在复读的琐碎中,心情煎熬不堪。当我熬过复读的时光后,因为比同龄人高一届,而且加上复读的煎熬锻炼了我的心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找到了一些改变自己的方式,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并成为了大学的班长。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即使在低谷时期,也可以通过积极行动找到光明的方向。”

  大学后,胡同学通过积极参与社团举办的活动,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不断参与活动,我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和目标,也逐渐走出了高考失利的阴影。”

  

  同自己和孩子和解

  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面对?近日,一位来自深圳的家长李女士(化名)难掩其失望情绪,在微信朋友圈里发文,称只能“和自己和解”。

  “隐忍10多年,当真正拆开这个盲盒时,感觉自己又踩了雷,人生无比挫败。”李女士说,尽管孩子一模、二模考试成绩出来后,自己心里有了底,但经过3个月的一对一、一对二私教,心里还是抱着期待的,结果却还是不尽如人意。

  李女士认为,多年来,孩子带着百外初中(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深中(深圳中学)的光环,家长风里来雨里去的接送,再加上从小学到高中从未间断的“外培”,“就今天这个高考成绩,严重打脸。”家长回忆说,孩子曾经说过,总有一天父母将以他为荣。作为父母,失望之余,也只能安慰孩子。

  “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在他面前,我们还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和自己和解。当父母真的很难。”

  

  对此,不少家长对上述心态和想法提出质疑,有的认为其并未尊重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的认为供孩子读书被当成了投资。

  某位家长说:“我小孩离高考还有9年,有书读就很好了。”另有一位家长,她的女儿今年被录取至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但她对这一成绩并不满意,这位妈妈则认为,女儿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学校,女儿反对复读,是不是上进心不足?她正苦恼于如何劝说女儿复读一年,冲击“清北复交”。

  女儿表示,不愿意浪费一年青春,学一些对将来进入社会益处不大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已经接受了现实,希望继续好好生活,所以已经接受了成绩和录取结果,准备好迎接大学生活。她认为,妈妈单纯是因为自己的不甘心而希望她再读一年,因此,即使自己接受复读,也会为此一直生气而难以投入到学习当中。

  学生考试后应当适度放松

  

  佛山市医学会精神分会副主任委员、三水区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科主任医师梁婉仪认为,规律生活,保持正常的饮食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地不要打乱自己的生物钟。做一些有兴趣的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比如游泳、跑步、踢足球、打篮球、看电影、旅游等。参加社会实践,做义工、志愿者、打工等,做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也可学开车、学音乐、学烹饪技术等。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精神心理门诊主任、精防科主任陈劲芝对“过度放松”提出两种情况:一是长时间的过度玩乐。某地一考生中考考完后,连续五天五夜在网吧玩游戏,游戏中剧烈的打斗场面令他长时间过度激动,从而诱发心脏疾病产生猝死,令人十分惋惜。考后过度亢奋,不分昼夜连续地上网娱乐,易造成身体机能过度消耗,损害身体健康,引发疾病。

  二是不良的玩乐方式。某地一考生考完试十分开心,与几个同学一起外出宵夜喝酒,喝完酒骑着摩托车酒驾,后不慎将一名路过的行人撞至重伤,因此而受到了相应的严厉处罚,其学习和生活也受到了影响,肇事学生和家长懊悔不已。这两个案例都属于考后过度放纵的行为,因此而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家长应提醒并监督孩子注意控制考后玩乐的时间,同时避免不良的放纵方式,为即将到来的新的学习生活做好计划和准备。

  专家建议

  如何提前发现儿女的心理障碍或苗头?

  每年中高考发榜后,因考试结果不尽相同,部分考生会因为不如意的成绩而出现相应的情绪和行为的异常,如心情低落、焦虑、暴躁易怒、拒绝和别人交流等应激性心理反应。以下表现是需要家长注意和重视的。尽早发现考生的异常心理状态,及时帮助孩子进行调整,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很重要。

  梁婉仪提出,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失落感、负罪感,甚至自卑感;考后感到前途渺茫,悔恨平时不用功,浪费了美好的时光;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等,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通宵游戏、熬夜刷剧、日夜颠倒、饮食失衡;担心不能上理想的大学,每天处在一种惶惶不安中,情绪不稳定、沮丧郁闷,甚至产生一些躯体不适症状时要注意,可能小孩有不良情绪。

  陈劲芝认为,考试结果不如意,部分考生会出现长时间的心情低落,拒绝交流、失眠、出现轻生的言行等各种表现。部分考生会对未来过度担忧、焦虑不安,对未来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和目标,日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与此相反,有些考试结果出乎意料好的部分考生出现情绪过度亢奋,无节制的玩乐,自我放纵,“报复性”的狂欢、过度消费等,身体机能易受损,甚至沾染上不良的习惯。

  出现心理障碍时,有什么手段去疏导与调节?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言行以及内心感受,积极疏导。”梁婉仪表示,如果孩子在中高考前后有心理问题,甚至说一些消极话语。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的消极话语,父母都要重视,多陪伴观察孩子,加强心理疏导。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消极的思维和想法,应及时与孩子沟通或鼓励小孩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如果抑郁症状很严重,持续几天都无法走出情绪低谷,严重失眠、消极的,建议父母要尽快带孩子到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的帮助,以免贻误病情。

  

  陈劲芝提出四个解决方法:

  1、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要稳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但不要过度介入,少提出加重孩子焦虑的问题。2、多点理解接纳,面对没达到预期的考试结果,孩子自己的压力不可避免。如果孩子对父母过度的关心表现抗拒,父母也要学会适当保持距离。3、尝试彼此交流内心想法,探索未来规划,比如讨论一下假期的安排,志愿的选择,未来的规划等。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4、如果考生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出现明显的异常,无法自行调节,甚至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则需要及时到专业的精神心理机构进行咨询和诊治。

  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动向,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点来应对?

  陈劲芝和梁婉仪都认为:

  1、考试后:由于担心考试成绩,主要表现焦虑。考生在等待高考成绩公布期间通常会感到焦虑、紧张、不安。家长可以以陪伴为主,同时安抚孩子的焦虑不安的情绪。

  2、分数公布后:面对考试发挥不好,成绩存在巨大落差的孩子会出现情绪崩溃,家长一定要留意孩子的生命安全。帮助孩子正视现实,保持平常心积极面对,调整心态。鼓励小孩中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到达成功彼岸。

  3、志愿填报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以及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家长与孩子意见不一致。填报志愿前建议家长先了解熟悉政策,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根据孩子成绩跟孩子沟通协商,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尊重孩子意见尽量与孩子达成共识。

  4、录取后:对于考取理想大学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赞赏;对于没有考取理想大学的孩子,家长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应该过于苛责孩子。

  准备到新学校,离开父母,可能出现分离焦虑情绪。父母应该利用假期时间锻炼孩子独立能力,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多跟同学、身边的人进行交流,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为到新环境作准备。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牛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