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新政下的四大谎言
今年深圳中考分数线出来后,一如去年一样,网上充满了各种抱怨与不满。
好多粉丝朋友跟我私信哭诉心中的郁闷和不甘。
押中了指标生的欢欢喜喜低分进名校,失手的高分滑档……
中考新政策下,形势发生了很多改变,对政策的误读,导致规划失策,志愿填报失误。
今天先来盘点,大家普遍相信的四大谎言:
#1
Dr小鱼
中考新政下的四大谎言
01
深圳普通高升学率只有50%,一半人上不了高中
事实上,深圳普高的升学率,深户和非深户有巨大的差距。
2023年中考总人数约为126000人,公办录取总人数为65000人,2023年深圳公办普高率为51.59%。
其中:
非深户68200人,录取人数17280人,录取率25.34%
深户为57800人,录取人数47720人,录取率82.56%
去年的情况与今年相似。在深圳,普通孩子考上普高有多难?
因此,如果想读公办高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入深户。
02
初一开始自招体系,中考自招上岸
很多初一的家长对我说,“纠结该上中考体系补习班还是自招体系补习班?”
听到“自招体系”,我真的是很无语。
事实上,所有经历过中考的家长都会真心告诉你,没有所谓的“自招体系”。
一类自招就是看学校成绩,入围的标准也是看校内大考成绩。
哪有什么单独的自招体系?
自招体系不过是校外培训机构的话术罢了。
打着自招的名义,吸引家长报班。
多少人上了三年的自招班,最后连学校的入围自招的资格都没有。
03
不提前学,搞不定高中
不少家长为了害怕孩子到了高中占不了优势,规划着从初中就开始提前学。
初一初二学完初中,初三上学高一,初三下再回头复习中考内容,降维打击。
我自己就有不少粉丝对我哭诉,学霸孩子提前学了三年,最后反而与四大八大失之交臂。
回归常识好吗?
怕高中跟不上,先考上高中再说。
04
要搞压轴题,否则数学拉不开差距
很多初中生上两个数学班,就是为了压轴题。
但实际上,最后能做出压轴题的依然凤毛麟角。
中考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把这些内容搞扎实,数学得90分没问题。
花费大量时间攻压轴题,还不如固本强基,把时间用在能提分的科目上。
#2
Dr小鱼
普通人,要顺势而为
今年3月底,我开了两节深圳中考志愿的课程,其中讲到了填报中考志愿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顺势而为。《学填中考志愿》
国家政策导向势不可挡,普通人是无法逆势而为的。
国家的政策是什么?
就是“双减”和“教育公平”。
在中考新政策下,过去的很多观念和做法,已经不适用了。
但很多人还抱着不放,很多机构依然大肆宣传,这导致无数家长和孩子花了时间精力金钱,却最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3
Dr小鱼
中考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其实,从去年指标生新政开始,深圳中考就“变天”了,只是很多家长还没认识到。
这个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方面,对于深圳教育部门和高中学校来说,新政策增加了中考录取的确定性。
指标生掐尖,不仅最大限度保证了50%的指标生到校名额不被浪费,还能调节生源均衡分布,促进教育公平。
中考指标生改革后,前四十学校的分数差别越来越小,今年第一的深圳中学与第四十的第二外国语中学录取分数差距仅为33分,平均每个学校的差距只不到1分。
也就是说,前四十学校的生源都非常好,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这些学校的整体水平也会越来越接近。
那么,未来就将有几十所的好高中可供深圳学生选择了。
另一方面,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新政增加了中考的不确定性。
前四十的学校分差非常接近,稍微一个选择题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滑落到十几名的学校去。
因此,非常考验家长研究政策填报志愿的能力。
但从乐观的方面看,哪怕滑到后面的学校也不怕,因为国家大力均衡教育资源,深圳的好学校会越来越多。
高中是新的开始,到后面的学校当鸡头,未见得不如在前面的学校当凤尾。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