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社会实践 | 走进汝州,感受汝瓷之美
中国,是世界的陶瓷之都,而汝州,则是五大官窑之首,是中国汝瓷的故乡。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曾作出过重要指示强调:“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7月8日至7月10日期间,河南农业大学“融媒体助力非遗文化传承——汝瓷发展调研团队”在温心怡老师的指导下,来到这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走进属于汝瓷的博物馆、窑厂和售卖店,感受着汝瓷的魅力,展开对汝瓷文化的深入研究,体验着汝州的文化之旅。
01
汝瓷-历史
实践团队首日的目的地选定在了当地的汝州市汝瓷博物馆、青瓷博物馆以及中国汝瓷博物馆(即中国汝瓷小镇)。作为收藏、展示、研究文物的场所,博物馆无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它见证着历史,展陈着现在,更预示着未来,是每一个区域独特的文化标志。汝瓷博物馆和青瓷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历史文物博览的胜区,是实践团队成员了解汝瓷的优秀窗口。汝州市汝瓷博物馆藏品丰富,大多是出土的汝瓷展品,而汝州青瓷博物馆窑口涵盖广泛,有汝窑、张公巷窑、钧窑、定窑、邢窑、越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等,为团队了解汝瓷作出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在汝瓷研究院陈会强主任的带领下,团队来到了中国汝瓷博物馆,对古今中外的瓷器及汝瓷作品进行参观学习。在这里,陈会强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首届中原国际陶瓷双年展”收藏展,结合馆中藏品,团队成员见证了当代陶瓷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历程。通过传承陶瓷艺术,推陈出新,一代代传承人不断迸发出新的思想,创造出陶瓷产业瑰丽的文化。陈会强为团队成员通俗细致地讲解了各类瓷器的不同,并特别强调了汝瓷的特点:“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酥满足” 汝瓷以天青色为基调,有天青、天蓝、月白、豆绿等釉色,釉面有自然形成的开片纹理,像蝉翼纹一样自然生动,质感甚佳,色泽素雅自然,有着“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称赞。
(图1 到达汝瓷博物馆)
(图2 青瓷博物馆)
02
汝瓷-工艺
次日7月9日,成员们来到了当地的汝瓷厂,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亲眼见证了汝瓷的制作流程和工艺。古老工艺素有“窑工七十二方可成器”之说,细小的环节也已过百,即便无法亲切体会,但仅仅是了解其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也为团队成员们带来了深切的体会。从原材料的筛选到胎体的制作,再到釉彩的施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等待。在汝瓷厂中,他们不仅看到了墙上悬挂着的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毕业合照,还认识了一位来自景德镇的师傅,看着师傅仔细塑胚的背影,团队成员们意识到:“汝瓷并非仅仅只是传承,更是在不断吸纳优秀的工艺,积极改良进步”。
在汝瓷厂中的收获当然不止于此,当每一位成员亲自坐在拉坯机前,亲手塑造手中的泥胚,感受着泥土的古朴在手中绵延伸展,相信每一位成员都会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对于汝瓷文化的独特体会。而在烧制时,汝瓷开片的声音,更是清脆中映出了土与火的构筑,似是一场文化跨越了时空的交响,让大家感受到了汝瓷独有的韵味和神秘感。
(图3 团队成员合照)
(图4 成员观看瓷器制作)
03
汝瓷-今时
7月10日是此次汝州之行的最后一日,如果说博物馆承载着历史,汝瓷厂的工艺决定着汝瓷的未来,那么当下的汝瓷如何终归要着眼于各大汝瓷店铺。团队成员们先后来到了惒堂文化、廷怀窑、鑫艺汝瓷、御鼎汝瓷等店铺进行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每一家店铺的发展历程,在与店家深入沟通的过程中,更了解到了从古至今汝瓷市场发展的历程。
从“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迷离梦幻,到如今汝瓷产业的蒸蒸日上,这是一代人与一代人的对话,围绕着汝瓷展开,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发展。调研的同时,实践团队还开启了直播,将汝瓷文化和每个店铺独有的历史与故事讲给每一位网友,充分利用网络窗口的优势,将这份属于汝州的魅力,向中国宣扬、向世界展示!
(图5 团队采访瓷器相关内容)
(图6 成员欣赏瓷器)
汝瓷的历史悠久,曾一度失传,但在国家的支持、一代代匠人的坚持不懈之下,终究使得千年的窑火得以重续,使得这份文化得以源远流长。以汝州市国营汝瓷一厂的建设投产为起点,在几代汝瓷人的不懈努力下,历经了70年的恢复和发展。在当地相关政策的帮扶下,汝瓷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匠人们将生命的情感、经验与智慧融入古朴的泥土,在焚烧中延伸着,获得最圆满最精细的梦想,就像中华民族坚实的脊梁,高贵着、永恒的亢长。团队成员们坚信着,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汝州,品味属于汝瓷的精髓,感受这座城市、这份文化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