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虫鱼鸟兽伴读 让学习更生动易懂 科学老师把武汉东湖“装进”小学课堂
原标题:邀虫鱼鸟兽伴读沉浸式教学让学习更生动易懂(引题)
科学老师把东湖“装进”小学课堂(主题)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实习生 李祥菲
“邢老师,我在圆明园的荷花池里发现了这只小乌龟!”“这片水域是不是被污染了?为什么是五彩的呢?”正值暑假,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的“华小观鸟群”依旧热闹,一些孩子远程晒出假期旅途见闻,该校科学老师邢彦超一一回复,并远程给予指导。
7年来,邢彦超致力将科学教育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把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深受学生喜爱。
把东湖“装进”课堂
华侨城小学地处东湖之畔,师生们对东湖有着特殊感情。2017年邢彦超来到华侨城小学,就参与编写了《大美东湖》系列校本教材之一的《生态东湖》。她主张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生态保护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
只要天气好,邢彦超几乎每周都会带着“巡湖小队”成员们走出校园,开展护湖实践活动。孩子们头戴小红帽,随身带着水质检测实验材料箱、采水器、望远镜、画板、相机等,徒步40分钟前往东湖子湖筲箕湖。师生一路走走停停,沿路观察东湖的生态环境——春天最早现身湖面的黑水鸭,夏季层层叠叠的荷花,秋季缀满枝头的果实,冬天栖息于此的红嘴鸥……都被孩子们用绘画和文字等方式制成一幅幅精美的笔记、大自然小报。
“我们把采样器抛入湖中,打上来的不仅是清水,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呢!这证明咱们东湖的水质相当棒!”邢老师则引导孩子们通过仪器认真观察,把采样情况和水质参数填写在记录表上。这份东湖水质检测报告已连续记录了5年,师生还积累了上百篇巡湖日记,堪称东湖水质民间版百科全书。
邢老师带学生进行东湖水质监测。受访者供图
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
在一次次巡湖过程中,学生也逐渐产生了保护东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8)班的王禹皓同学连续3年担当“小湖长”,每次巡湖对他来说都充满惊喜。“氮和磷是反映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2020年1月到6月,东湖的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是近40年来最好的状况。”关于东湖的水知识,王禹皓如数家珍。一次,王禹皓在东湖发现了一只皮鞋,于是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东湖生态环境调查行动,并在邢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一只鞋”引出的东湖水污染现状调查与研究》,在第二十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湖北赛区荣获一等奖。
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邢彦超带领巡湖队员们在华侨城湿地公园开展了一系列记录大自然和观鸟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湿地教育的成果。
7年来,邢彦超坚持用自然生态教育滋润孩子成长,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优秀教师”“湿地保护教育优秀教师”“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武汉市选拔赛优秀科技辅导员”等近11项荣誉称号。
爱琢磨让知识生动易懂
“邢老师有一批忠实的小粉丝,每当课间或放学后,他的办公室都挤满了来交流的学生。”华侨城小学科学教研组蔡静笑着说。
邢彦超是该校科学教研组组长,在教学中爱琢磨、不怕麻烦,动手能力强,非常善于创新教学方式,还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改进科学实验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比较不同的土壤》是一节新课程,为了让土壤的渗水性实验呈现得更清晰直观,邢彦超课前2个月便开始寻觅合适土壤。小区的花坛、学校的种植区、湿地公园、江滩、工地、花圃……但凡能找到土壤的地方邢彦超寻了个遍,最终选取了11种土壤,并将又大又硬的黏质土块捣碎研磨成粉末。在邢彦超的认真钻研和精心打磨下,该课程获评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程”比赛一等奖。
在邢彦超看来,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她主张让学生充分体验、大胆实践。在学校,邢彦超积极把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她组织的航天模型制作竞赛、纸船制作竞赛、观鸟塔台制作竞赛、水钟制作竞赛等实践活动,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来源:楚天都市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