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年轻人来“整活儿”了!科技感、潮流范儿,咱们的村子里都有~
在麦田观测作物生长
在黄河边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在“青年洞”感受壮阔历史浩荡
在丹江口畔寻水溯源
.......
这个暑期
大学生们在“三下乡”“向基层报到”等
社会实践活动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理论宣讲、寻访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
他们的身影
点亮夏天的青春色彩
下面,跟随团团的脚步
来看看他们都干了啥
01
实践团队
河南大学科技助农博士服务团
实践地点
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
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
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等地
▼▼▼
为更好地开展科技助农工作,今年暑假,我们开启了一场社会实践之旅,对河南省沿黄流域不同种植区小麦种植现状进行调研。
体验与农民交朋友的乐趣
“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殷殷嘱托,这也为我们此次调研指明了方向。
7月中旬,我们先后来到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郑州市中牟县万滩镇等地,走进村民家、农资店、农业技术推广站等进行调研。团队中很多人是第一次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心中不免忐忑,“他们不搭理我们怎么办?”“我们问的问题会不会太专业,对方听不懂?”但顾虑很快打消。向对方说明了来意后,村民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与我们像朋友一样交谈。村民中也有许多“土专家”,为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田间实践课。
大家也感到,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学会与农民交朋友、打交道是多么重要!
行进中培养学农兴农情怀
“为啥俺去年留的种产量不如之前呢?”7月14日,在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的田间,一群农民向团队成员提出他们遇到的疑难问题。
“一般情况下,小麦自留种不会造成减产,如果产量降低,可能是种子上携带着病菌,或者是小麦灌浆期遭遇干旱天气,造成籽粒不饱满,这些情况留种都会导致出现弱苗病苗,从而染病发病,影响小麦产量。”我们的团队成员结合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耐心解答。村民们遇到的棘手问题往往也会成为我们今后关注的研究课题。
调研期间,大家顶烈日、冒酷暑,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大家懂得了唯有将自身所学服务于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誓做扎根乡土的新时代好青年
调研期间,除了发放问卷、开展助农讲座,我们还将穗发芽率低的小麦品种带回实验室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挖掘出优质小麦品种,为小麦种质前沿育种技术研发助力。
实地调研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从“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到“动人山色今还是,不见当年拾穗郎”,这一巨变的背后,是无数农业科研工作者多少个日夜的潜心钻研,他们的坚持与热爱,为我们新时代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我们愿扎根乡土,以求知为舟,以实践为桨,把理论盘活,令麦种生根。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正坚定前行!
带队教师点评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高安礼
暑假期间,我带领同学们深入乡村,实地了解各地小麦种植现状,取得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和小麦品种资源。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出发前我曾担心大家到了农村会感到“水土不服”、和村民交流时“无从下手”。可现实情况让人欣慰:到了调研地点后,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访谈,有的负责记录,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高效的团队协作让调研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我为同学们点赞。
通过调研,大家更加坚定了学农爱农、科技兴农的信心。未来,希望同学们继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02
实践团队
黄河交通学院小雏菊艺术文化实践团
实践地点
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
▼▼▼
在黄河交通学院,有一座黄河文化馆。到馆内参观学习,了解一幅幅图片和一组组实物展品背后的故事,感悟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是每一名黄河交通学院学子的“必修课”。
作为艺术设计系的学生,创造“美”是我们不断学习的目标,而传播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更是我们肩负的责任。这个暑假,我们走进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一幅幅墙体彩绘,画出心中最美的风景,让这座黄河岸边的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诉说乡土情怀
代表着传统文化的醒狮、蕴含美好祝愿的牡丹花、展示村民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如今,在中水寨村,宽阔干净的道路两旁,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墙绘如画卷般展开,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一墙一文化,一村一风韵。乡村墙绘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乡土情怀,展示着乡村的文化魅力。它不仅装点了乡村的环境,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这已经是我们连续第三年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暑期社会实践。2021年暑假,我们受邀前往武陟县木栾街道大城村的大城小学进行墙体彩绘。为孩子们画些什么?经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学校里有个特色耕读园,便萌生了将农耕文化“搬”上墙的想法,很快我们以二十四节气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墙绘就绘制完成了。开学后,校长告诉我们,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墙绘,争相“打卡”合影,这让我们坚定了将乡村公益墙绘做下去的决心。
从大城村到淇县庙口镇老庄村,再到中水寨村,这三年,我们绘制的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一幅幅多彩的墙绘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扮靓美丽乡村
今年暑假,我们受省社科联驻中水寨村第一书记李瑞芳邀请来到中水寨村创作墙绘。听村民们说,从省级贫困村到整村脱贫,再到如今的幸福小康生活,中水寨村在短短6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听说我们要在房屋的外墙上作画,让村子变得更美,大家都很热情,争相和我们商议墙绘的主题。
7月1日,我们团队的17名同学进驻中水寨村,开始了创作。每一幅墙绘都要经过起型、铺底色、绘制主体、勾勒细节、整体塑造等步骤才能完成,完成一幅面积比较大的作品需要几个人同时画上几天,非常考验耐心。炎炎夏日,我们头戴草帽,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绘制,经常工作到晚上7点多,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不知道多少次。绘制的过程虽然辛苦,但看到作品完成后,村民们纷纷用手机拍照、为我们点赞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以黄河文化为主题,运用甲骨文、青铜器、黄河泥埙等在黄河流域所诞生的历史文化符号为素材创作墙绘,并制作黄河系列文化产品,努力打造“黄河文化示范村”,做黄河文化的守护者。
带队教师点评
黄河交通学院艺术设计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 赵妍
黄河交通学院地处中国黄河文化之乡,学校将《黄河文化概览》等导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搭建了弘扬黄河文化、建设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的平台,打造了文化育人的新阵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在立足乡村发展的客观实际与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化校地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突出地域特色,激发高校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标题:《这群年轻人来“整活儿”了!科技感、潮流范儿,咱们的村子里都有~》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