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们入学那天,命运齿轮开始转动!这10位学子成绩优异,世界名校深造,入职部委,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飒爽的秋风已经吹进了大学校园。时至今日,理想依然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青年逐浪前行,攀登时代高峰。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有这样一群学子,他们“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在追求理想时坚毅、勇敢,直面困难,乘风破浪,摘下比赛大奖,捧回国奖及各项奖学金,升学至世界名校,就职于国家机构。左手繁弱弓,右手忘归箭,知止而后有定,他们是新生、后辈学习的榜样!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同回顾10位北外学子的追梦芳华——
江承泽,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获全国第九届WTO模拟法庭二等奖、最佳书状奖,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等。转专业,辅修双学位,国际组织、知名律所实习……她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是不折不扣的“高效率大师”。她表示理清自己喜欢的方向去不断钻研,提高上课效率是应对繁忙学习生活的关键——“功夫在平时”。
张嘉雯,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一二等奖学金等荣誉;获Philip C. 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最佳书状奖、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关于保研,她建议尽早确定深造方向,提前总结自己的优势与弱势。寄语新生后辈在大学尽可能尝试更多可能性,挖掘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保持热爱的走下去——“乘兴而起,兴尽而归”。
张诗淇,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一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党百年大会、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建校80周年校庆等活动志愿者。在面对未来诸多发展的可能性时,她建议多思考后再规划,不过早给自己设限,拥抱更多的可能性,尝试未知,挑战困难,坚持热爱——“就现在”。
鹿家祯,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曾获校一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北外十佳志愿者等荣誉;获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三等奖,校、院系摄影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大学四年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加入非外语专业“复合型多语拔尖人才”项目班学习法语,同时自学日语,以语言为窗口博采众长。在与集体、社会、国家以及世界的互动中贡献自己的价值,收获自身的成长——“To infinity and beyond”。
马逸存,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曾获校社会工作奖、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获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三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北外二等奖等奖项。“考公”第一名、考研顺利上岸、法考高分通过、红圈所实习、雅思专八高分……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语言探索,他都认真对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坦言,相信自己的专业思维直觉、保持良好心态、不给自己设限是他“体验式学习”的方法论——“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周紫若,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曾获校二三等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环球时报奖学金等荣誉;获全国高校商务翻译(英语)能力挑战赛二等奖等奖项。她建议有留学打算的新生后辈,不可忽视学业成绩和语言成绩,实习、所获奖项、辩论赛、模拟法庭等竞赛也可以成为留学申请的“软件”。如果感到迷茫就多去参加实践活动,在挑战与机遇中明确未来的方向与目标——“不辜负每一场花开,去热爱,去感恩”。
周冰妍,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二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获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三等奖等奖项;曾任班级团支书、院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英语专四、专八证书等。拥有众多律所实习经验的她寄语新生后辈,找实习是一个“海投”的过程,留意身边继任、内推,由易入难,把过程当作体验与试错的机会。保持良好心态,专注当下,接受水到渠成的结果——“即知即行”。
杨艳楠,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硕士毕业生。曾连续三年获特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早早确定职业目标的她指出,清晰的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做出选择后,就要全力以赴。尽量不要过早的对一些职业预设立场,务必全面了解并权衡后再下结论——“人生有无限可能”!
陶圳博,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硕士毕业生。曾连续三年获校一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他认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事就是认清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后是更希望回到家乡,或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大学四年中的任何一个瞬间都有可能让你确定自己的未来,珍惜机会,不错过每一个可能,在挑战中反思和进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杨凯,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届法学院硕士毕业生。曾获硕士研究生二三等学业奖学金、校社会工作奖等荣誉。他寄语新生后辈,在专业学习上可以充分利用北外“全球视野”的平台优势,“跳出专业看待专业”,不局限于本专业课程内,如此会对自己所学有更广阔、更深层次的认识,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依托北外得天独厚的语言学科优势和创新育人模式,以培养“跨国型、实用型、高层次、高素质的国际化法律人才”为核心目标,在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国际化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科研就业上都极具特色,现已发展成为本-硕-博办学层次齐全的国内一流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
法学院独特的“非通用语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填补了我国当前规模化培养非通用语种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空白。该计划既造就了学生坚实的外语专业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突出的法学专业实践能力,目前已有上千名非通用语种学生攻读法学专业第二学位或法学硕士学位,涵盖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波斯语、越南语等50余个语种的学生。“计划”毕业的学生被中石化、神华集团等国家重点企业全部聘用,且供不应求。部分法学毕业生,还伴随企业“走出去”,分别在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以及中亚、中东等地区工作,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默默奉献。
当理想的羽翼日渐丰满,生命的光辉也会越发清晰。真诚地祝愿每一位北外学子在未来不畏艰难险阻,乘风破浪,直面困难,以青年之芳华,谱理想之新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百家号: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
注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官网、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官微BFSULAWer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