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月9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路丙辉教授、六安市霍邱县扈胡镇中心学校小学教师董艳受邀参加座谈会。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教师工作的系列部署,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批批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奠定基础。
聚焦师风师德建设 营造良好环境
据统计,全省现有各级各类教职工95.8万人、专任教师总数77.7万人,总体呈现出量质稳步提升、结构逐步优化的局面。
今年,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印发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聚焦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培训、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细化18项举措。同时,全省各级教育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尊师强师惠师政策,基本形成契合国家要求、贴合安徽实际的科学规范、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教师制度体系。
2019年以来,我省共有101名教师获得国家级表彰,其中全国优秀教师56名、全国模范教师28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6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3名、全国教育世家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名、全国最美教师2名。
我省还持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校外违规培训专项治理和中小学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及收受家长礼品礼金专项整治,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成果。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在我省,以10所师范院校为主体、30所非师范院校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得到逐步完善。全省每年招录3.5万名师范专业学生,师范本科生以上培养规模扩大到54.2%。在落实高校生均拨款的基础上,将师范生补助标准由2019年500元每生每年,提高至2023年2000元每生每年。
省政府还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协议,加强师范教育等多领域全方位合作,着力提升培养质量。采取公费定向培养等方式,优化教师供给模式,先后招录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硕师计划”2444人,录用定向培养乡村教师1.8万余人、特岗教师4.6万人。
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进步显著。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省高等教育(研究生)获奖10项;职业院校入选17项,其中中职、高职分别获奖6项、11项,较上一届分别增长200%、120%,并获全国最佳进步奖;基础教育获奖10项,较上一届增长67%,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全省共有7个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把实施“国培计划”作为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水平的重要抓手,我省每年培训3.5万人,对所有高校新入职教师实行全覆盖培训。统筹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确保“应提尽提”“能提尽提”;联合沪苏浙持续实施交流研修、联合培训、领航工程研修等培训项目,每年遴选150名校长、教师到沪苏浙地区培训、挂职、跟岗研修。在全国率先出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和认定标准,引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向技能型要求转化。
近5年,我省累计拨付人才专项资金11.7亿元,专门用于省属高校引育高层次人才。探索设立学术副校长岗位,目前已正式任命10名学术副校长,从国内其他重点大学引进多名领军人才(其中院士1名)担任校级领导。
推进教师管理改革 保障持续巩固
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我省推出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等措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占比达13.5%。合肥市包河区各学校的党组织书记、校长全部走上讲台,在一线教学岗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我省还全面下放高校教师和实验系列职称评审权,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在全国推广。制定全省学校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方案,从源头上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与此同时,教师待遇保障持续巩固。我省建立起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奖励补贴同步考核、核算、发放的长效联动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与待遇优先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挂钩机制。建立教师待遇落实情况季度和月报告制度。每年将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纳入市级政府和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完工投入使用4.3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