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智慧课堂为乡村小规模学校赋能

  解锁手中平板,实时查看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是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交通小学英语教师朱静的工作日常。每个学生什么时候完成了作业、每题花了多久、学生的自主订正情况如何、单词听写的正确率是多少……拿到系统自动批阅后生成的数据,每个学生的学情都一目了然、尽在掌握,对于正在带三个年级英语的朱老师来说,这是两年前还无法想象的事情。

  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进入全新阶段。2019年,《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发布,蚌埠市的智慧学校建设项目也于同年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在蚌埠,800余所学校已实现智慧课堂等信息化产品的常态化应用,朱静老师所在的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交通小学正是其中的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

  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理念走入课堂,“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不仅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引领更多的薄弱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找到消弭“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种理念:智慧教育在这里生根发芽

  “以前,从白板到普通投影仪,我们都尝试使用过。现在,智慧课堂的设备已经在全体老师和四到六年级的学生中有了常态化应用。”交通小学王从保校长始终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对于薄弱学校尤其如此。

  150多名在读学生,分布于6个年级,为了开齐课程,老师们大多需要兼授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科,而10位在编教师中,有8位已经超过50岁,在跨年级跨学科备课、授课的基础上,少不了批改作业、批改试卷的机械劳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是很难在课堂上引入更多前沿知识的。“农村孩子也不像城市孩子那样可以有广阔的视野,到处游历。”由于师资缺乏,王从保校长常常要兼授不同的学科,对于教学中遇到的痛点深有感触,“‘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彻底弥补了乡村小规模教学的尴尬:学生开阔了视野和城市小孩一样享受了前沿知识,教师则摆脱了‘机械’,有更多精力去寻找‘灵活’”。

  

  学校校长王从保

  就语文学科而言,一方面课程导入往往需要丰富、直观的感性资料,一方面学科知识的更新速率也很快,要对教材进行实时延展,这些都不是简单地带学生观看优秀课例能够解决的,相反在学情无法对接、知识储备无法匹配的情况下,农村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也得不到保护。但智慧课堂有效解决了这一痛点,系统为老师们提供的资源包涵盖了文字、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海量素材,老师们能够依据学生学情进行选择使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更直观地理解学科知识点。

  低年级语文的拼音教学与全年级英语教学中,智慧课堂也为师生们创设了标准的语言环境,学生们跟随A.I.的发音示例进行练习,练就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口语,对于乡村孩子来说逐渐不再是一件难事。美术、音乐、品德与社会等常识科的课堂上,知识也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牢牢牵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这里,智慧课堂的落地开辟了一条超车道:引入标准化的课堂内容、课程作业,加持丰富质优的教学资源,更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智慧教育的模式正一步步缩小区域差异导致的教育差距。

  一件利器:小平板带来的大改变

  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到师生人手一块平板,走进交通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智慧课堂的软硬件装备给师生们带来不少惊喜改变。课堂之外,小小一块平板,也是帮助老师提效减负、协助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利器。

  “对英语老师来说,检查听写、背诵,作业批阅这类机械劳动以往都占据了大量时间。”朱静老师介绍,现在使用智慧课堂的系统布置作业、查看学情数据已经常态化,手中的平板俨然承担了助教的角色,而且这位“助教”提供的数据分析,可以让老师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抓住重点。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泛在学习也因手中的学生机终端而成为可能。“英语学科有很多内容都是需要朗读的,平板里面有课本,学生可以在家就开始预习跟读,很方便。选取作业布置之后,做错了哪道题,不只有订正指导,还会有同类题目自动跳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王静老师告诉记者,在智慧课堂的环境下,不仅老师的负担减轻了、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开始的新奇到现在的时时可学、处处在学,孩子们更自主地参与进学习。

  一份希冀:实践中拥抱新生事物

  在交通小学,年轻教师成为“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先导力量,其他教师也在逐步加入其中。“总有很大一部分老师愿意拥抱新生事物,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把这种课堂新模式发扬光大,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对于校园里的新变化,王从保校长表示,好的教授者,必然也是好的学习者。

  希望在保留个人教学风格的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提升40分钟的质量,实现人机之间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们的互动热情,不同年龄层的老师对于课堂内信息技术的加持都有着趋于一致的看法。

  “现在,我们的课堂还是老师主导,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希望以后可以多参加一些实操性强的培训,学会运用手里的平板调动起课堂氛围。”提及印象最深的一次智慧课堂观摩,乔锐锐老师表示,淮上区小学学段智慧课堂展示课活动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例给了她很大启发:授课老师通过控制学生的平板来收集课堂提问的答案,鼓掌、欢迎等各种各样孩子们喜欢的音效让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把学生朗读的段落在课堂中实时回放出来,用口语测评功能给学生的发音打分,这样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课堂之内,学生因为手中的平板变得更专注了,课堂之外,“学生们也总能抢在老师之前发现一些操作窍门。”据王从保校长介绍,由于学校的条件还不足以建起配套充电柜,高年级的学生会把平板带回家充电,拿到设备之后都很珍惜,家长们也很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无疑是最好的“破圈”力量,打破现实条件局限的那个圈。

  

  怀揣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初心,解决传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痛点,“云”时代的智慧教育模式对于交通小学这样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到学校教与学的各个场景,成为“数字红利”的受益者,交通小学已经迈出了它的抢先一步,王从保校长对学校的未来信心十足:“2018年以来,我校教师在省、市、区举行的多种形式的微课、说课、录课比赛中,1人获省三等奖,2人获市二等奖,多人获区级奖,有了智慧课堂赋能,相信下一次的赛课,我们的师生还能一起冲击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