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去小学化”需多方给力

  原标题:幼儿园“去小学化”需多方给力

  一个好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孩子们追逐嬉戏、无忧无虑,人之初最该得到的尊重、自由以及爱,在那里都能得到。

  现在去幼儿园转一转,发现小朋友们可厉害了,“拼说读写算”样样精通。被幼儿园“拔苗助长”,孩子们失去的不仅是快乐童年,还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超前教育、重复教学,不仅浪费教育资源,也让家长们陷入了一路抢跑、一路焦虑的恶性循环。

  禁止幼儿园“抢跑”,即将有法可依。学前教育法草案日前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这正是一种纠偏。

  让孩子“慢慢长大”,可不容易。教育资源不均衡,学习压力不断向前传导;孩子不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很容易吃“苦头”;社会培训机构为赢得市场竞争,刻意渲染教育焦虑……各种因素推着孩子“抢跑”。

  其实,我国从2010年起就明确提出幼儿园“去小学化”,并从国家层面逐步排除障碍。比如,从小学招生入手,取消“幼升小”测试。聚焦幼小过渡难题,推进幼儿园教师 “送一程”、小学教师 “接一站”的科学衔接。针对“园内不学园外学”乱象,禁止线上线下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学科类培训。可以说,每一次对症下药都是“按规律办事”,努力让童年回归“自然状态”。

  遗憾的是,“抢跑”火苗始终扑之不灭,除了升学就业竞争等客观原因外,还牵涉到两方评价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家长们对课程更多、进度更快的幼儿园青睐有加。偏见往往来自于经验,有些家长习惯于用自己儿时经历来衡量现在的学前教育,认为不教拼音、写字、算术、读书的幼儿园一定不是好幼儿园。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相比于数与算、字与文的知识获取,幼儿时期动手、想象、合作等能力培养更加重要。家长少一些对“速成式”教育的迷恋,多一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幼儿园就不会为了迎合家长需求而向小学靠拢。

  需要改变观念的,不只是家长。一些幼儿园老师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成为灌输者而非引导者。引导与激发、传递与创造,在目前的学前教育中仍很稀缺。“去小学化”,不仅意味着不教超过幼儿认知范围的课程,更要摒弃机械化训练和填鸭式教学。另外,谁都喜欢“一教就会”“不教也会”的学生,小学老师对“抢跑”孩子的一句表扬,可能带动更多孩子学前“抢跑”。允许孩子“不知道”,给孩子懵懂成长的时间空间,让幼小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才能让孩子跑得远、跑得久。多些耐心和包容,少些会不会拼音、懂不懂运算的简单评价,幼儿园“小学化”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

  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就该做什么样的事。家长和老师慢不下来,孩子就慢不下来。好的教育一定是用心且有门槛的,立法为幼儿园“抢跑”划红线的深层次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威严,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风向标,从而逐步改变一代人的教育观念,促进教育知识不断更新。(韩小乔)

  来源:安徽日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