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十大数学天才“百花竞放的时代”

  未经烈火的煎熬,没有办法完成大学问——丘成桐

  数学是一门庞大的科学体系,研究的大多是基础问题。透过数学,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界中的很多规律。同时很多规律也会由数学表达出来,可以让我们用极其简洁的方式来表达自然中的规律。

  1 新中国数学事业奠基人,华罗庚

  

  华罗庚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 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陈省身

  陈省身(Shiing-Shen Chern,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祖籍浙江嘉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被誉为“整体微分几何之父 ”;前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创始成员、英国皇家学会国外会员、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陈省身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他一生游走与中、法、美等国,为数学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

  3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

  

  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 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景润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迄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4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

  

  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原籍广东省蕉岭县 ,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 。

  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等,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5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

  

  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6 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陈建功

  

  陈建功

  陈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1日),字业成,浙江绍兴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复旦大学、杭州大学教授。

  1893年9月8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1913、1920年陈建功先后两次赴日本留学。1923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工业专门学校、国立武昌大学数学系。1926年,第三次东渡日本留学,深入研究三角级数论,尤其精研函数论,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放后,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杭州大学副校长。早年提倡国语讲学,自编中文数学教材,是最早把西方现代数学较全面地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长期从事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函数论、特别是直交函数级数论、三角级数论单叶函数论和函数逼近论等方面理论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

  7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

  

  吴文俊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嘉兴,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 ,2001年2月,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8天才数学家,陶哲轩

  

  陶哲轩

  陶哲轩(Terence Chi-Shen Tao),1975年7月17日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华裔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ames and Carol Collins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陶哲轩13岁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数学金牌;16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学士学位;17岁获得弗林德斯大学硕士学位;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24岁起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 ;2006年31岁时获得菲尔茨奖 、拉马努金奖和麦克阿瑟天才奖;2008年获得艾伦·沃特曼奖 ;2009年12月作为第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评审总决赛的面试主考官来到中国 ;2015年获得科学突破奖—数学突破奖 。陶哲轩的专业横跨多个数学领域,包括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 。

  作为当代最年轻的著名华裔数学家,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是继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美国出版的《探索》杂志评选出美国2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的科学家,有两名华裔科学家入选。其中,数学家陶哲轩位居榜首。

  9 四川大学校长,柯召

  

  柯召

  柯召(1910年4月12日~2002年11月8日),字惠棠,浙江温岭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称为中国近代数论的创始人、二次型研究的开拓者、一代数学宗师。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柯召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时,在导师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

  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其研究领域涉及数论、组合数学与代数学。在二次型、不定方程领域获众多优秀成果。

  10中科院院士,王元

  

  王元

  王元(1930年4月29日—2021年5月14日),男,出生于浙江兰溪,原籍江苏镇江,数学家,书法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研究室主任、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元于1948年考入浙江国立英士大学数学系;1950年,因初步大学院校调整计划转入浙江大学 ;1952年—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8年,被提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元在解析数论、代数数论以及数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为中国夺得了该领域的第一个重要成果:他与华罗庚一起开拓了高维数值积分的研究方向并创造了“华—王方法”。王元在另一个艰深的领域代数数域上的丢番图分析以及数论方法在统计中的应用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成果。

  罗素说:学习数学是为了看清世界,而不是掌握廉价的计算伎俩。

  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我们终将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