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雨花丨“砂糖”故事⑦:砂子塘小学缘何成了集团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

  “新知”轮训第13期学习班第四课。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创建于1963年,历经60年的发展历程,以砂子塘小学为母体拓址扩张,形成了“十七校”的集团办学规模。拓址扩张给学校发展带来了美好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当时,学校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在集团化办学中保证每所学校的品质?如何向新校源源不断地输出更多更好的管理人才?

  这,首先要归功于20年来对阳光轮训项目始终如一的坚持。20年来,先后有270多位教师参加了轮训,他们当中有120多人已离开自己原来的岗位,成为集团以及兄弟学校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师,成为优质教育的传播者和点灯人。

  01

  “阳光管理轮训”成为学习共同体

  2001年,时任校长孟毅、党支部书记黄和平提出了“给行政会扩容”的思路。从那以后,年级组长、学科骨干、后勤主管、骨干员工、聘任教师代表等,被邀请来参加行政例会,让他们了解管理,同时也让学校管理者了解一线的实际工作。扩容后的砂子塘行政例会,被定名为“阳光管理轮训”。它一改从前以“说事议事”为主的会议方式,构建了开阔教师眼界、提升教育理念、促进管理共识的“学习共同体”。

  自2009年开始,砂子塘教育集团新校逐年增加,对学校管理的需求陡然增加。在学校两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孟毅、黄和平、祝健群、毛忠民等学校行政的带动引领下,学校逐渐摸索、总结、建构出了人才培养的“二五六”模式,通过系统培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层级壁垒被打破,形成了上下一心的共识和民主管理的氛围。

  “阳光管理轮训”以2年为一个周期。三个校区每期各有10名左右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年龄在“20+”到“40+”之间的教职员工参培。大家围绕读书、小讲堂、答辩等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的思辨场域,通过相互评议,激发彼此对生活、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思考。

  雨花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训班来学校观摩学习。

  02

  管理和教学研究领域都各有成就

  主讲是每一期轮训的重头戏,轮训成员可以从管理、教育、教学等不同方面进行分享,经过多年的积累,小讲堂形成了丰硕的成果。2021年出版的《师德养成之路:“阳光管理轮训”的知与行》一书,是集团化办学管理改革创新成果,是对20年阳光管理轮训的总结。2022年毛忠民副书记又将自己多年在轮训现场的总结点评进行梳理、提炼,撰写了《学校有个轮训班》一书,为教师培养和学校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理念和经验。

  除了管理层面,有一批老师专注于教学研究,利用阳光轮训这个平台,深耕教学实践。砂子塘小学数学名师孙瑛老师的主题讲座分享了她坚持赏识研究的探索。她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活喜好,每期都会拟定一个新的主题,让学生的学习置身于兴趣情景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从开始的以激励符号命名—“五星真棒数学娃”,到以生肖为蓝本—“牛牛家族,牛气数学”“数虎家族,虎虎生威学数学”,再到以师生间的缘分—“做孙老师新一届的得意门生”,想学生所想的,编学生感兴趣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

  第八期轮训成员黄溶华老师说:“从最初单纯的倾听者,到后来的参与者。在感叹行政工作不易的同时,也渐渐明白了每一项学校工作背后的故事。在每次工作下达的时候也更能理解了,也逐渐能起到小小协调员的作用了,工作信息的传递更顺利了。”

  2021年后,在李臻书记、刘军辉校长的领导下,“阳光轮训”正式更名为“新知轮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工作当中,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最前沿的教育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刻苦钻研,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轮训就是这样的好平台,涵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培养了一批得力的干部,不断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在砂子塘教育集团中,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作用。

  原标题:《学在雨花丨“砂糖”故事⑦:砂子塘小学缘何成了集团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