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美教师 | 张洪程:潜心问“稻”的大国“粮”师

  央视网消息:今天的2023年最美教师,我们要来认识的是扬州大学教授、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会长张洪程院士。他研创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精确化栽培等技术成果获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八月份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时期。72岁的张洪程顶着酷暑,奔波在江苏省40多个示范基地、20多个水稻主产县(市、区),为农民看苗诊断。一回到学校,他又忙不迭地对学生进行田间指导。

  

  1972年,21岁的张洪程进入江苏农学院学习。毕业后他留校任教,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农业的轻简化。田耕的次数多,能不能少一点?他着手研究水稻的“少免耕”技术。传统的插秧非常辛苦,有没有解决方案?他又开始研创水稻新的抛秧技术。

  

  经过反复探索,张洪程创建出南方稻区少免耕与抛秧为主体的轻简化耕作栽培技术体系,改变了传统繁琐的作业程序。一粒稻种的一生,从育苗到成熟,如何在最佳生长期,省时省力地种出高产稻?2004年,他又把研究领域瞄向了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应用方面。

  

  张洪程团队认为,理论上通过精确定量,水稻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但现实情况却是连续3年,他们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水稻亩产只有800多公斤。

  

  通过壮秧培育、精准栽插,肥水按叶龄精确调控等全流程精准定量栽培,水稻生长终于按照团队预先设计的发展轨迹呈现,连续多年,在江苏兴化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超高产,在当时创造了稻麦两熟制水稻高产的纪录。2011年,这一水稻丰产定量栽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张洪程带领团队,又创建了南方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技术体系,攻克了机插水稻稳定高产的难题。

  

  张洪程的足迹遍布苏、浙、皖、赣等10多个省市。几十年来,他的车上都放着一条薄被。

  

  从教40多年,他身体力行带领一届届学生们走进农村乡间,俯身搞科研、积极做服务,培养爱农兴农的硕博研究生140多人。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毕业后也主动下沉一线、投身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