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专家李华成:从农村娃到教员,坚守防化战线37年
01:55“我只为部队创造了有限的育人成绩,但教员的经历却给了我无限的精神财富。”自1986年入伍以来,李华成就在和防化打交道,如今是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兵种训练系防化教研室专业技术大校教授。从教25年,李华成坚持教学科研一肩挑,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军队军事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2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并在2022年教师节来临前荣获“全军优秀教师”。“如果哪天不给我压担子了,我反而觉得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李华成说。“从不懂防化到爱上防化” “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在一堂实操课前,李华成这样叮嘱学员们。模拟演练时遇上下雨,但听到李华成的指令,学员们毫不含糊,卧倒、瞄准“敌方”目标。遇到动作不够准确的学员,李华成亲自示范。雨水淅淅沥沥,训练场上气氛火热,一时分不清大家衣服上的是雨水还是汗水。1986年10月,李华成从陕西来到位于新疆的部队,还是新兵的他被分到了防化连。“入伍前,我还不知道防化是什么。”而3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爱上了这份事业。随后,李华成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学成后又回到部队的防化连,一路稳扎稳打做到连长。1998年,当时随部队在甘肃的李华成主动报名,从一线部队来到武警呼和浩特指挥学院任教。他回忆,武警部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组建防化专业力量,并到一线部队来选拔教员。“以前我就梦想能做老师,这次选拔正好契合我的专业。”李华成期待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交流,让实战技能在更多部队发挥作用。执教之初,难住李华成的不是专业,而是教学。刚开始“照本宣科”,学员兴趣不高。时间久了,身边典型、部队现状、时事热点都成了他的素材库,课堂变得与时俱进,学员们更爱听了,这也引导学员们关注和思考防化领域的时事动态和前沿研究。“答案在火热的练兵一线” 在李华成看来,无论是讲课还是日常工作,教员都要为学员起到示范作用,要能响当当地喊出“看我的,跟我来”。为了更了解战场变化、熟悉部队,让教学更贴合军队发展所需,2016年,李华成主动申请到边疆代职,回到他初入军营的第一站——新疆的戈壁滩。“很多在象牙塔里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往往都能在火热的练兵一线找到答案。”李华成深知,只有走进基层部队,融入官兵生活,才能确保教学常行常思、常讲常新。在新疆的一年,李华成收获很多:既把军校的训练方式带到了基层部队,也为军校课堂带回一线“冒热气”的问题,让学员们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唯一有所亏欠的,可能就是家人。受到父亲的影响,李华成的女儿李琳也决定参军。“去部队报到那天,火车站台上,其他人都有父母来送,而我的父亲‘失约’了。”虽然心有遗憾,但她能够理解父亲,“他就是这样,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他对学生的爱都在细节里” 李华成的学员遍布全国,有的已在一线部队成为强军兴军的中坚力量,有的站上了三尺讲台,如今防化教研室的副主任沈同强就曾是李华成的学生。2005年,沈同强考入军校,李华成不仅是他的任课老师,也是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员。“李教授不会告诉我们具体要找的资料,而是给出思考方向、教大家查资料的方法。”从那时起,沈同强就觉得李教授很有责任心。毕业之后,沈同强留校任教,和老师成了同事。沈同强留意到,室外上课时,李华成总是让战士背对太阳,自己面朝太阳。“李教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都在这些小细节里。”结婚不到一年,沈同强赴藏区代职一年。“起初我的确有过犹豫,但李教授说:‘人生的选择题很难,但不管怎么选,我都希望你不要走看起来容易的路。’”沈同强也十分感谢李华成当年的良苦用心:“那一年,让我对部队有了更多了解,心性也磨炼了不少。”在防化教研室,李华成年均授课量500多课时,多的时候一天就有6节课,名列教研室人均课时量前列,更难得的是教学质量都是“优秀”。虽然辛劳,但李华成从没有动过“转业”的念头,他带领的教学团队更在2021年被评为武警部队院校“为战抓教”先进典型。李华成说:“从农村娃到军人,从学员到教师,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贺全胜视频拍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邓勃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方可茵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何昱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