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大当老师,是幸福的事”

  初秋,阳光不温不火,风不急不躁,温度不冷不热,一切都刚刚好。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董岸杰教授就约在这样一个初秋的上午向她请教当一个好老师的经验。淡淡的阳光洒在化工学院3楼咖啡角,窗外是实事求是的校训石和三问桥,一切都很和煦舒服。对,就是“舒服”。温和,谦逊,不张扬,不激亢,善于倾听,很懂得发现别人的优点,董老师是一靠近就能让人感到舒服的人。

  图片

  尊重

  下午就要参加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的董老师说起当老师的经验,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天大作为985,化工学院作为5次学科评估第一,招来的都是高素质的优秀学子,感谢他们选择我,感谢他们的努力上进;感谢课题组几位老师和同事们的支持。”1998年当老师,董老师培养了一百二十多名硕、博研究生,其中四十多名成为总工、教授及副教授、青千、天津市杰青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也不乏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问到人才培养秘诀,腼腆的董老师想了半天,只是说:“我很幸运,这些都是优秀的孩子,给他们点机会和平台就会发展得很好,我能做的就是营造课题组的氛围,我总觉得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得到充分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那学生一定会主动去做,不再用我费心去催促。” “另外,我觉得是学生们教会了我做一个好老师!第一个来我实验室,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从一个烧杯一根玻璃棒开始,跟我建设实验室,带着师弟师妹们找外援,被称为“总师兄”的人,从始至终在一个企业打拼、成为高管并率团队要把创新成果推向世界的人,从未抱怨过我求学期间没有给他提供好的实验条件,反而一口一个“恩师”,他说,他带走了“能力”。” 所以,把学生们能力的发展作为第一要素,是董老师从教的秘诀。

  图片

  在董老师的实验室,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董老师会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帮他们选择适合的科研课题,帮他们成长。“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有的具有开创精神,有的韧劲特别强,有的沟通能力很突出。加强短板,做大长板,我希望学生在实验室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和方向。我会跟孩子们说清楚,能力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做课题、上课、做活动甚至搞联谊,只要有心,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情都是锻炼自己的过程,毕业带走的是能力。孩子们很聪明也很有上进心,做事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想通这点,学习方面基本不用我督促。”董老师给了学生最大的尊重:“培养学生,激发内生动力最重要。“她通过具体项目对学生科学思辨、思想创新、逻辑思维等能力进行激发和培养。

  用心

  “董老师为人平和,但对讲课、做实验、改论文特别认真。干眼症犯了也不休息,还在给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论文。”老师的认真学生们看在眼里。

  图片

  《高分子物理》课,董岸杰讲授了二十多年,每年都会认真准备教案,刚开始板书教学,她每年都会重新手写一遍教案,后来多媒体教学,她每年都会更新ppt。“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老师,但我确实热爱这份工作,我心里对这份工作是有敬畏之心的,孩子们来了,我得把他们教好,别把孩子耽误了。如果说我有什么心得,那就是用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我很关注他们的状态,懈怠了就提醒提醒,自满了就敲打敲打。”

  每个学生的进度董老师都心中有数,学生们在实验室的时间相对自由,但进度跟不上不行。“董老师从来不批评,但你没做好她会跟你谈心,稍有懈怠她就会找你。”学生说董老师的严厉是一种温柔的威压,她对待学生,像妈妈一样用心,但比妈妈有耐心。用功的学生从来不怕董老师,偷懒的学生特别怕董老师。“董老师这么好,我没努力怕对不起她。”

  最近天大的创业明星李双阳不好找,因为他在闭关写博士论文。他具备了提前毕业的条件,董老师安排他提前毕业。“双阳说他想创业,而且他的性格也适合,创业的事我帮不了他,我能做的是帮他把学业做好。所以我就跟他商量,既然已经具备了毕业条件,那就争取提前毕业,专心去创业,让自己的人工血管科研成果早日实现临床应用,造福人类。”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用心帮助学生成长为中心。

  温暖

  课题组用温暖的力量,给了学生巨大的安全感。

  董老师注重实验室的人文环境建设,鼓励大家把实验室建设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有归属感。用学生们的话讲:这里的生活——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带领学生们在校园里寻找一年四季的“生活“,热爱生活,互帮互助,是这个课题组的必修课。这个大家庭汇聚的温暖,治愈过抑郁症,化解过无数生活困扰;还有,为了免于小师弟脸上除痘手术留下疤痕,师兄帮助联系名医并亲自带着去医院。董老师的实验室,互相帮助是日常,师兄师姐带师弟师妹是日常,教学相长是日常,学生们愿意来实验室,因为在这里呆着舒心、高兴,有目标、有榜样,更有陪伴与支撑。也让学生们能够带着“温暖”走出校园,并把温暖带进生活,带进社会。

  图片

  幸福

  翻开董老师的学生档案,你会发现很多都是校园名人。

  赵福利,天津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天津大学学生科学奖;叶展鹏,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李双阳,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金奖,第八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张轶群,大学生“挑战杯” 全国金奖……

  董老师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从事应用基础研究二十多年,承担国家863、国家攻关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以及3项省部级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

  聊起学生,坐在董老师身边你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我觉得当老师是特别幸福的事。师生是缘分,我的这些学生,走进我生命中的这些孩子,我跟他们一起成长,是他们成就了我。我跟他们一起走过的这段时光已经融在我生命中。积淀下来,与孩子们相伴而行是我的人生财富,我挺满足,挺幸福的。”

  每年教师节,都有学生从天南海北回到天大给董老师过教师节,从2007年,第一位来课题组的学生博士毕业,每年这顿幸福的聚餐(除了疫情三年),几乎没断过。

  董老师说,在天大当老师是件幸福的事。

  图片

  活动预告

  这是一场传统艺术的演出

  你能看到津门精彩的相声

  欣赏韵味悠长的京剧

  感受铮铮古琴的洗礼

  领略灵秀越剧的魅力

  如果你对传统艺术感兴趣

  这里是你最好的选择

  让我们一起享受传统艺术协会

  为我们带来的盛大演出

  图片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