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 湖北新闻网 百年求索 不负江河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30日电 (方龄皖)金秋流韵,丹桂飘香。峡江两岸正是橙黄橘绿的收获季节,三峡大学迎来她的百年华诞暨本科教育45周年。

  三峡大学新校门 三峡大学供图

  三峡大学新校门 三峡大学供图

  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初心如磐。

  从皖江之滨的一缕文脉到三峡之滨的煌煌学府,百年之中三峡大学走出了一条在救亡图存中发端、在经济腾飞中跨越、在伟大复兴中兴盛,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向同行的道路。

  再过两天,数万名三峡大学学子将从天南海北赶回母校,共赴这场百年盛事。漫步求索溪畔,仰望屈子塑像,回望青春岁月。是的,正是一代代师者的默默耕耘与执着守望,一代代学子的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求索”精神才历久弥新,三峡大学的名字才愈擦愈亮。

  跨越百年历史 大坝催生峡江明珠

  从北大门进入校园,沿着大学路往前走,右手边浓荫匝地的大树掩映着楼群。这片有着明显年代感的区域,就是三峡大学前身之一——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的老校园。45年的岁月淘洗给这里加上了一层时光的滤镜。那些爬满青藤的斑驳老墙还隐约闪现着上世纪八十年代莘莘学子的青春之光。

  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作出重要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由此,10万水电精英怀揣“高峡出平湖”的梦想,汇聚湖北宜昌,开启了中国水电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书写了兴水报国的壮美诗篇。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由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建设,也是三峡大坝的试验坝。党中央寄厚望于建设者,希望这支队伍建好葛洲坝,进军大三峡。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同志亲自提议,在时任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同志的亲自推动下,1978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新建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葛水院),是当时唯一所以工程命名的本科院校。

  1978是一个颇有深意的年份,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正式起步。当时各行各业百废待举,全国人民都憋着一股干劲。葛水院创造了“当年批准、当年筹建、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速度奇迹。

  葛水院成立伊始便是水利部八大本科高校之一,满足了改革开放之初水利电力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极度渴求。1996年,葛水院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成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接受电力工业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并于当年11月成功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

  事实上,葛水院只是三峡大学本科教育的起始。求索溪畔新落成的校史馆导语中记录:“1923年,在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进程中,学校源头博医技专在安徽安庆应运而生。”

  今年恰逢百岁的老教授张光明曾担任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他说,时代大潮风云际会,发端皖江之滨这缕文脉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次转设、合并,最终变迁为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它是三峡大学医学教育的起始,也是三峡大学扬帆起航的源头。

  三峡大学的文理、师范教育则可追溯到1946年的宜都师范,后发展成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三峡地区的师范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创办于1978年的宜昌大学,也为宜昌“科教兴市”、培养应用型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如青藏高原各拉丹冬的涓涓雪水,接纳百年汇聚成奔腾不息的大江,1996年,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昌大学合并组成湖北三峡学院。

  千禧之年初夏,按照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三江并流”而来的湖北三峡学院又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汇聚,合并组建三峡大学。站在百年这个历史的节点上回望,三峡大学从岁月深处一路走来,脚步铿锵,实力渐强,昔日皖江之畔的悠悠文脉已跃升一颗峡江明珠。

  勇攀科技高峰 痴心守护“大国重器”

  三峡大学已走过了百年办学历程,栉风沐雨、梅香彻骨。尤其是2000年6月合并组建以来的20余年,是三峡大学建设的黄金期,是三峡大学取得跨越式发展的辉煌阶段。

  “学校由小型、分散的校区崛起为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学城。”三峡大学党委书记何伟军介绍,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并获“优秀”;2009年,水利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三峡大学;2014年,教育部授予三峡大学“全国就业50强高校”称号;同年,学校在湖北省获批整体进入第一批本科招生;201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三峡大学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再次明确将三峡大学列为重点打造的省属高水平大学……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学校由学科单一的普通院校建设成为具有较为完善的学科门类,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培养体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

  坝工界有句行话:“无坝不裂”。然而,这个200多年来套牢在世界筑坝工程上的魔咒被三峡大学攻克。科研团队通过系统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和开裂机理,从而提出了解决三峡大坝混凝土抗裂技术措施。

  近年来,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殷殷嘱托,主动服务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解决了葛洲坝、三峡工程、白鹤滩、乌东德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结构安全与运维、坝基坝肩安全稳定与生态修复问题。

  李建林教授等研究的“三峡工程永久性船闸高边坡关键技术”、蔡德所教授等研究的“大坝裂缝和深度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与应用”、伏义淑教授主持的“三峡电站压力管道优化设计方案工作性态研究”等均在国家大型水电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三峡大学参与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地质灾害一直是悬在三峡库区人民头上一柄利剑,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校史馆的墙上,有一段记录秭归新滩滑坡的文字,令人惊心动魄。

  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总体积约2000万立方米的滑坡体向江中坍塌,摧毁了位于其前缘的新滩古镇,形成的滑坡涌浪在对岸爬高为49m。由于预报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有效,新滩古镇滑坡区1371位居民全部撤离,无1人伤亡,被誉为是“了不起的世界奇迹”。而当时负责监测预报的湖北省滑坡岩崩研究所,现今也是三峡大学的一部分。

  2004年4月,湖北省滑坡岩崩研究所并入三峡大学。作为常年服务于三峡库区、宜昌市周边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单位,学校全程参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今年7月以来,三峡地区的五峰、兴山突发山体滑坡,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在当地政府的紧急求助下,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立即派出数十位顶尖专家,共计50余人次带队紧急奔赴现场,开展地质环境、滑坡变形、机理分析及影响区稳定性预测评价等应急调查与险情评估工作,提出了应急抢险建议,为政府防灾救灾有效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三峡大坝上的毕业党课 三峡大学供图

  三峡大坝上的毕业党课 三峡大学供图

  坚守育才初心 矢志培养大国工匠

  人才蔚,事业兴。人才是强校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学校顺“国家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天时,乘“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的地利,求“对内增强队伍能力提升、对外积极开展科技合作”的人和态势,办学定位突出水利特色、省部共建夯实水利特色。

  李焯芬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知名的水利及地质工程专家,今年4月起全职受聘于三峡大学。今年6月12日,召开新时代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暨三峡大学水利工程学科发展专家咨询会,又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王浩、钮新强、任辉启、王复明、谢先启、王明洋、胡亚安等聘任为三峡大学水利工程学科战略科学家。

  目前,三峡大学有全职院士、国家特聘专家等一批全职高层次人才,有双聘院士8人,有省部级以上人才、专家310余人。2022年,学校15名学者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榜单,学校也被评为“湖北人才工作十强高校”。

  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炎廷介绍,有了人才基础,学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创新为使命,积极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平台。目前,学校建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5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2亿元,1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卓越的师资也夯实了人才培养基础。学校先后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所长的胡亚安、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的杨启贵、杨泽艳等一大批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破解行业发展难题的优秀技术人才。

  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了从火场“逆行者”到清华研究生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安过、“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的乔宇、“特高压线上的青春舞者”史明君、为长江流域国家濒危保护鸟类“画像”的王东云、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刘龙文、鲍昱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田辉、王志哲、何贵强、罗婷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学校毕业生也深受社会好评,本科毕业生多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6%,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名列同类高校前茅。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今年7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带队到三峡大学进行座谈交流时由衷地说:“三峡大学培养的人才确实有用、确实能用,关键时刻能顶得上去。”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峡大学供图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峡大学供图

  融入创新链条 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其发展轨迹中总会闪耀着大学的光芒。主动参与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提供智力支持,三峡大学把服务地方的这份“主动作为”融入了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区域创新体系。

  化工围江,一度成为阻碍宜昌高质量发展的困扰。学校联合宜昌市环境科学学会和环保科技企业申报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联合攻关,其成果受到中国科协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被宜昌市科协授予2018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突出贡献奖”。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破”更需“立”。学校瞄准行业关键技术问题组建科研团队,与企业携手进行协同创新,先后与安琪酵母、宜昌人福等龙头企业共建研究院,聘请产业教授,实现校企融合发展。由学院邓张双教授和安琪集团联合组建的“酵母中GSH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科研团队入选首批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A类科技创新团队,核心专利技术获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为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由龚大春教授牵头的生物工程团队又获批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高效农业微生物菌剂及新型肥料研制”,项目经费达百万元。

  学校聚焦水体保护、污染治理、节能环保及珍稀植物保护等领域全面发力,“利用秸秆制备具有超高吸附量生物炭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获湖北省对外合作重点项目资助;“基于鱼类行为学和水力学的过鱼设施环境营造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经济带天池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评审…一系列绿色成果为新动能提劲加力。

  三峡大学参与建设的三峡实验室是宜昌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支撑,这两年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硅系基础化学品、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方向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已逐渐成为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为一体的创新高地。

  “做科研不应该只强调SCI论文,更应该注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2016年,杨学林教授以钢铁企业酸洗废液为原料提炼出电池级磷酸铁,研发出了高附加值的新能源电池材料。这项技术成果转化,近三年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9000万元。

  聚焦湖北需求、宜昌需求,三峡大学通过整合校内资源,目前已形成了磷硅精细化工、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5个相关研发团队。

  扎根一方沃土 厚植文化传承底蕴

  屈原文化、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坐落于宜昌这方文化厚重的沃土,三峡大学也以地方文化研究传播为己任,为广大学子创造了丰富醇厚的文化环境。

  2000年合并伊始,学校就确立“求索”校训,以《求索赋》为校赋、以《求索》为校歌,2007年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求索精神”大讨论,确立了“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求索精神”的特定内涵,并形成共识,其理论结晶是论文集《求索魂——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2015年3月,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三峡剧社自编原创历史剧《求索》入选为首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0个特色展示项目之一。

  三峡大学桃花文化节盛况 三峡大学供图

  三峡大学桃花文化节盛况 三峡大学供图

  作为地方文化研究的重镇,三峡大学以三峡文化研究中心和巴楚文化研究所为主要平台,在楚文化、楚辞和屈原研究领域,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老一辈学者如曹文安、金道行、吴柏森、廖伯昂、刘济民、胡绍华、王作新、邓新华、杨斌等均有楚文化和屈原研究著作发表,中青年学者如吴卫华、邓莹辉、王前程、彭红卫、李建国、朱华阳等也有屈原文化专著和系列论文发表。

  2021年11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全三册),该书由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三峡大学联袂主持编写,是我国首部全面反映土家族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图书。该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也是我校民族学科研团队十年集体攻关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此外,曹大明教授编纂出版的《宜昌文化简史》,填补了宜昌文化史研究中的空白。

  同时,三峡大学积极打造宜昌市楚文化、楚辞和屈原文化传播的高地,开设《楚辞研究》《楚辞导读》《屈原研究》《屈原作品精读》等专业课及以《橘颂》《国殇》等篇目讲授为主的全校人文素质选修课《诗曲成诵三人行》,并多次走进宜昌市图书馆“三峡文化讲坛”,给市民专题讲授《橘颂》和《国殇》,推进了宜昌文脉传承。

  自2021年宜昌市委明确提出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以来,三峡大学积极响应,成立屈原文化研究中心,提出以楚文化、楚辞和屈原文化的本体研究为核心,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文化产业发展和宜昌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参与了区域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等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产出一批直接转化为宜昌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三峡大学好,宜昌才能好;宜昌好,三峡大学才能更好。”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市长马泽江表示,宜昌市全力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将在经费投入、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留宜、优化环境等各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全力支持三峡大学争一流、进百强。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方树人之地,三峡大学百年正芳华。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上的三峡大学,将坚持“立足三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和水利电力特色的办学定位,努力建设成为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像过去的百年一样,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依,继续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站在攻坚克难前沿、站在广大人民之中,培养一批又一批党和人民满意的人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