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辽宁监管局:注重“四个强化” 推动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走深走实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辽宁监管局不断优化工作手段,以“四个强化”为抓手,扎实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强化谋划部署,筑牢评价基础
从组织领导、学习培训、能力培养和方案设计等方面入手,做实做细各项准备工作,不断夯实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财政部部署的重点绩效评价工作任务,成立由局领导带队的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每项绩效评价工作涉及财政资金的领域,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绩效评价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凝聚队伍合力。二是做好学习培训。日常工作中,积极组织工作组参加财政部和局内的学习培训,定期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同时紧扣每项评价工作重点组织专题培训,使每名成员吃透政策文件、掌握指标体系、评分依据等要求,扎实练好“内功”。三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邀请省级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开展座谈交流,了解被评价单位或部门管理制度建设及落实、绩效目标设置、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等相关情况,对资金政策背景、分配下达、绩效目标等基础性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制定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二、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与地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加强协调联动,丰富联动工作形式,助力提升绩效评价工作成效。一是互通数据信息。及时传达财政部政策要求、工作重点、工作安排及资料准备,收集经验做法、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初步掌握被评价项目资金投入、实施进度及绩效自评基本情况。二是深化工作联动。调动省级财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管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采取视频会议或联合发文的形式,对被评价单位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并以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为抓手,推动主管部门进行系统规范。三是与服务代表委员工作融合。在计划生育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工作中,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实地深度参与评价工作,为绩效评价提供专业支撑,进一步提升相关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扩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影响力。
三、强化监管服务并重,优化评价方法
紧扣评价指标体系,关注重点环节,强化绩效评价质量控制。一是全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核,确保相关资料满足评价需求。综合运用系统数据分析、资料审核、实地勘察、走访群众、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被评价项目开展定量定性和综合评价分析,将现场评价结果与资料审核结果相互印证,真实、准确、全面反映项目资金绩效实际状况。使用方便快捷的应用小程序发放与收集千余份调查问卷,为绩效评价打分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加强工作请示。通过周报或电话请示的方式及时向财政部请示汇报,进一步掌握政策要求、把准工作重心。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疑难问题,及时向财政部请示汇报,依照指示意见办理,确保工作依据充分。三是客观公正评价。与被评价单位就评价结果进行充分沟通,对评价得分和扣分点逐项说明政策要求和评价标准,听取意见建议。在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结合客观情况评分,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
四、强化成果运用,形成监管闭环
注重结果运用和调查研究,在硬化绩效管理约束的同时,发挥预算绩效闭环管理作用,扎实做好绩效评价“后半篇文章”。一是坚持评调结合。对发现的问题深挖根源,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为发挥资金效益、改进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加强督促整改。对于评价工作发现的问题,能够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举一反三;不能立即整改的明确提出整改期限和要求,持续跟踪整改工作进展。同时督促强化绩效管理责任意识,推动发挥好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评价实施主体、责任主体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绩效自评工作水平。三是硬化绩效约束。深入分析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原因,指导有关单位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要求,推动绩效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