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成国家级经验 已开始在全国推广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10月24日,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联合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举行。封面新闻从会上获悉,川渝在全国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如今已延伸到滇黔川渝湘豫等六省(市),转移种类由3种增加至59种,审批时限压缩到约5天,纳入国务院印发的危废改革方案,入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双城经济圈18条经验做法之一,目前已开始在全国推广。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介绍,“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推进治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市民生产生活。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0年川渝携手在全国率先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思路。”向霆表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川渝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川渝两省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从四大领域、五大体系、十项任务开展深度合作。
具体来说,在全国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从最初的重庆、四川两省市增加到滇黔川渝湘豫等六省(市);转移种类由3种增加至59种,审批时限压缩到约5天,简化了审批流程,畅通了转移渠道,共享了处置设施。
环保企业将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就重庆而言,工业领域方面,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打造24个静脉产业园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示范基地,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0%,中心城区工业固废产生强度0.09吨/万元。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绿色工厂330家、绿色园区28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81家、绿色园区8家。
生活领域方面,从2021年起,重庆中心城区历史性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排名西部第一。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8.3%,提前3年完成国家95%的目标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旅游餐饮住宿业禁止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农业领域方面,重庆完善“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网络体系,农膜回收率预计达89%以上。
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的厂房,工人们正在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近五年来,重庆全市2万多户企业享受政策,累计减免环境保护税10.1亿元。在技术体系上,组建3个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平台,建成大宗固废领域科技创新平台12家,新增多项标准规范及相关专利,形成一批先进示范技术。
此外,重庆还不断推动数字“无废城市”建设,建成固体废物大数据平台,2.3万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2.23万家医疗机构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固体废物信息源头采集、综合管理。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于伟安表示,近年来,四川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截至目前,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眉山等8个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城市,均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同时,遂宁、内江、南充、广安、达州、雅安、资阳等7个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市以及巴中市恩阳区正抓紧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四川省还联合重庆市组建了共112位专家的“无废城市”共建联合指导组,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问诊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