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人民街、小囡桥,去少年宫的路

  初中读城二中,除了礼拜天,除了寒暑假,几乎天天都要走过吊桥。过了吊桥,右拐一条小路,两棵高大银杏树,左手边就是城二中大门了。不过总归还算基本西大街范围内的。假使走过吊桥不转弯,那就有点走出西大街的意思了。感觉中熟悉的人事都在身体后面了,随时这样的来回,倒也像身体一天一天地和西大街以外的世界交流,渐渐的,就习惯了那些曾经的陌生。那些路,路旁的屋子、树,在很多年以后身体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过了吊桥就是人民街。人民街上的花岗岩磨得发亮,很多地方圆润如鹅卵石,下雨的日子不小心会滑了脚,两边的粉墙根爬满了青苔,在墙和路接缝的地方一绒绒小草冒出来。人民街两边基本都是连着的江南老宅子,偶尔朝开着的门望进去,一方青砖小天井,厢房窗台上搪瓷面盆里种着葱,窗台下搁着自行车,有女人坐在厢房门口拣菜。老屋的门颜色像麻布袋,没有光泽,可是和青苔墙看在一起顺眼。

  小学时有一阵每个礼拜天下午我都要去少年宫,午饭后,母亲给我扎好辫子,或两根,或独辫,有时还把辫子盘成髻,左右两侧,再系上塑料蝴蝶结,蝴蝶结有时薰衣草色,有时粉红色。穿着白衬衫,天蓝底白花的布裙子(母亲托人从市区买来的),丁字形黑皮鞋是大伯送的,走出104弄,沿着西大街走,去少年宫。步子走得还蛮快,眼神里忍住跃跃的兴奋,揣着一点隐秘的骄傲,去少年宫呀。其实自己晓得是有点羞怯的,怕碰到熟人,隔壁阿姨,邻居同学,似乎不想让他们知道要去少年宫,由于常常被挑选上,同学都有些意见了,也能感觉到无形中被女同学们孤立的。小时候还不太明白,略略长大了,懂了,虽然自己没做错什么,但你被选上就有人落选,每次每次的,小小的心就产生了怨恨,是呵,凭什么都是你?学习成绩好就好了?这样的心情藏在隐秘的地方,如杂草,让少时的心慢慢琢磨,回头省视,其实这就是最初的人情世故了的。

  人民街到头是小囡桥,转弯城中路,走一段左拐走到张马弄,走过张马弄右拐到了南大街,少年宫就快到了。

  少年宫是一个大园子,进门就见花草,房子有好几进,那时也还不太懂,只觉得楼上有雕花栏杆的走廊好看,走廊折来折去,捉迷藏似的,不知道少年宫里有多少间屋子。成年以后才知道少年宫的房子颇有来历,最早是崇祯皇帝周皇后的娘家宅子,周皇后老家在嘉定娄塘,后来在镇上买了这处宅子,人称周家花园。李自成兵临京城,说是周皇后曾建议崇祯送两个儿子到嘉定避一避,可惜崇祯这个人做事向来游移,定不下来,最后也就自缢收场。晚清时,周家是彻底败了,花园姓了秦,秦家也是有来头的,祖上乃宋代诗人秦观,秦家出过兄弟翰林,十分了得。1949年后,秦家花园由政府接了管。

  不过,也没多少时间看老房子的,舞蹈班就要开始训练了……

  有一次被选去做全县文艺会演的报幕员,那个大眼睛的男老师还专门来训练,台步、说话音调、手势。大眼睛老师的皮肤很白,大概他不大晒太阳的,总是在少年宫的房间里教学生拉小提琴的关系。到了演出日子,穿上红丝绒背带裙,在人民大礼堂报幕。开始就出了洋相,我还不知道,但听到台下的笑声,原来丝绒裙摆翻上去了。不过这都是小插曲,一切都还顺利。结束的时候,还能感到心跳得咚咚咚的,脑子里热烘烘的,待换下丝绒裙子了,这才想起自己蓝地白花布裙子在少年宫同学手里,同学已经回家了,一下子欢乐就变成了沮丧。刚才还希望穿得久些的红裙子,现在简直招人现眼了,只好带着未擦掉的胭脂,一步一折光的丝绒红裙子,走过清河路,走过人民街,走过吊桥,好不容易走到西大街,回到家。一路上就觉得自己像动物园里那羽毛暗淡的孔雀,隐约间那些兴奋如阳光的影子,越来越短下去。

  去少年宫的路就好比是人生伊始的一些经历和历练。

  撰稿:龚静

  摄影:李琦

  原标题:《西大街、人民街、小囡桥,去少年宫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