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教育奠基人张志军:从基础教育出发培养学生科研志向
德州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曾荣获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全省第2个)、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德州市高层次省级领军人才、德州市十佳科技工作者、德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德州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南通讯员张帆
他用尽心思将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感知学科的魅力,找寻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他一线教学26年,培养出了一位又一位各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人才……他就是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主任、化学教师张志军,他在三尺讲台上不断耕耘,为基础科学教育默默付出,他希望每一个学生对化学产生情感,从而爱上它。
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爱上基础科学
29日,记者见到张志军的时候,他刚刚备完课,在教育一线已经26年的他,每天都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课,甚至挖空心思地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延伸,希望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很好地和实践进行结合,让化学学科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在一次题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公开课中,除了讲授固定的课本知识外,张志军还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们现场对各种饮料、矿泉水、苏打水进行实验,发现它们不同的ph值,同时还将这堂课在工农业生产、生物与医学、环境等方面起到的作用进行一一讲述。
多年的教学告诉他,化学学科作为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从学习伊始,就要打牢基础。“我们常常利用寒暑假的时候让他们去生活中发现和化学相关的事物,并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进行网上资料的搜集和查阅,感受化学家的风采,从而培养他们对科研方面的热情。”张志军表示。
在他看来,化学作为基础科学的教育学科之一,只有有了牢固的基础才能为将来的科研贡献力量,而他正是铺就这样道路的人。
多年培养层出不穷的科研人才
目前正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技术专家齐国祯是张志军的第一批学生。在回忆自己高中阶段的学习时,他说:“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习是打基础、培养兴趣的过程。除了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更加注重探究化学与自然资源、材料以及工业技术的结合,这为我日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董焕丽亦是张志军的学生。她说,自己虽然毕业17个年头,走上科研道路后,却没有一天离开过化学,“正因为当初有学习化学的热情,有了坚实的学科基础,我的科研之路才能一直走下去。”
首都师范大学有机室主任孟祥福告诉记者:“高中时期是决定未来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在张志军老师的课堂上,我深深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正是由于老师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才引导我对化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将来从事化学领域相关工作。”
三位曾经是张志军的学生,现在却在国家的不同领域和岗位上进行着科研工作,但是他们对于当初在高中时期的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却都表现出了一致的观点。
对于学生们对化学学科的表述,张志军说,现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引领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对于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在这方面下足功夫。
默默学习所有教学都要自己先学和练
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尽量多的知识,张志军在课下做着大量的工作,对于理论知识和那种社会现象相关联,又可以延伸到哪个领域,如何将实验的效果做到最佳……这些都是张志军在讲课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每次讲课前,除了搜集大量的资料外,我还会将课上要做的实验提前做一遍,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课程,我都会提前一到两个月进行准备,就是想让学生掌握的更多。”张志军说。“化学中的美不仅影响到学生科学品德、科学策略、科学观形成,而且能推动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品德,同时培养了学生理解美的能力及科学内涵,激发学生“求真”和“向善”。渗透化学实验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化学实验是洞察化学世界的窗口。从这里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科学技术延长了人类的双手,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张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