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科技中等职校校长 北大保安励志读书第一人张俊成

  人物档案

  张俊成,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1976年,他出生于长治市襄垣县下良镇土泉村,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辍学打工。1995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当保安,值守西门的同时,他自学英语、法律,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在诸多北大教授的无私帮助下,1998年通过了自考法律,拿到北京大学法律系大专学历。1999年,他离开北大,回到长治教书育人。2015年,他和朋友创建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自他而起,北京大学保安队伍中,相继有500多人拿到大专到研究生学历。因此,他被媒体誉为“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北大保安励志读书第一人”等。

  2020年岁末,励志的北大保安再次冲上网络热搜:焦森自学Python编程,许文龙单词量达到一万五、能用英文与留学生流利对话,网友们纷纷评论道:“神一样的存在”“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从1995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里,北京大学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用知识改变命运、打拼幸福人生。被称为“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的张俊成也再次被提起。为此,央视新闻《相对论》栏目摄制组专程来到长治,以《初代北大保安“天团”》为题,对话访谈张俊成,听他讲述保安“天团”成团的“秘诀”。

  12月28日,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44岁的张俊成,共同回望他在北京大学那些闪亮又难忘的青春岁月。

  开创交接岗仪式 做北大保安里一流的保安

  熟悉北京大学的人都知道,北京大学西门古朴庄重,有“北大第一门”之称。

  19岁的张俊成没有想到,自己从长治到北大西门,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他出身农家,家中排行老六,子女多、日子苦、生活艰难,以至于初中毕业后就不得不辍学到长治打工。

  得知北京有保安公司来长治招工的消息后,他兴冲冲地报了名。到北京昌平培训了26天,分配时,他被分配到了北京大学,在西门当保安。

  穿上保安制服,站到北大西门,他每天执勤站岗、检查证件、接打电话……看着眼前络绎不绝、拍照留影的路人,看着进进出出、气质谈吐不凡的教授学者,看着朝气蓬勃、谦恭有礼的学生,张俊成觉得没有比这再好的工作了。

  在岗位上,他要精神更抖擞一点,态度更礼貌一点,服务更热情一点。他可以连敬十几个礼,拦下无证想进北大的路人。到业务测试时,他是唯一的满分,三个月的试用期刚满,中队长便提议让他当西门班的班长。

  这份荣誉让张俊成激动不已,他对队友说,北大是一流的高等学府,有一流的大师和学子,北大的保安也应该具有一流的保安水平,北大西门保安还要成为北大保安里一流的保安。

  对保安们的任何要求,张俊成都示范性做到,不仅如此,他还一直思考工作如何能更精进。他开创了交接岗仪式,模仿军事化的礼宾交接,起初是四个人敬礼、喊口号,后来改成每半小时的单岗接岗也如此,抬头挺胸走正步,敬礼呼号,天天日日,每到交接岗的时候,都会有师生和路人围观。这种仪式化的交接,在西门是保安自发自觉的,深深打动了师生们,也让他们自己感到了被尊重,感到工作的价值。

  恪尽职守乐于助人 获北京市保安系统“十佳保安示范岗”

  北京大学的保安全年无休,24小时轮岗。人来人往,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张俊成给大家定的规矩:我们是北大的第一道窗口,不管校内还是校外,看到有人遇到各种困难,必出手相助。

  在保安岗上,他们准备了打气筒、补胎用品,还有雨衣、雨伞等服务用品。帮师生搬东西、接送来访学者宾客到北大各院系、清理卫生等,都是尽心尽力。

  北大东语系、西语系各有一位盲人教授,张俊成规定,一定要护送教授过马路,再送到办公室,送两位老人就是常态的工作之一。

  听说未名湖岛亭的卫生环境不好,图书馆阅览室需要清理,张俊成带着队员们组成志愿服务队,业余时间打扫得干净整洁。

  有一段时间,北大校内自行车丢失严重,为此他在班里作了重要安排。一天晚上,张俊成在旱冰场执勤归来的途中,突然发现一年轻人正在撬自行车,他冲上前去,几个回合下来就把小偷制服,连车带人送到北大保卫部,事后经查,不仅他是惯犯,还牵出了背后的犯罪团伙。

  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张俊成和队友们深深为这所百年学府的影响力所震撼,护卫北大的平安,是职责更是荣光,他们没明没夜地值守,一刻也没松懈。

  曾经有一位辽宁阜新的老人,来北大西门找侄女,老人急得快哭了。原来他在北京举目无亲,又丢了钱包回不了家,记得家里有人说过侄女在北京的大学读书,只知道是前一年来的北京,名叫王素琴。张俊成张罗着让老人坐下,给他倒了杯水稳定情绪。张俊成找学工部、宿舍楼、学籍办进行查询,确定了北京大学没有该女生,老人一脸沮丧准备离开,张俊成问他路费多少钱,老人说37元钱,他拿出了新发的50元加班费,嘱咐老人买好车票,剩下的钱买点儿吃的,老人这时哭出了声:“今天我遇上好人了,北大的保安都这么好。”

  1996年,北大西门岗被北大保安队评为先进班集体。1997年,张俊成带领的北大西门保安岗荣获北京市保安系统“十佳保安示范岗”。能够在北京三万保安岗里位列前十,一个普通的保安能够赢得北大师生的喜爱,是因为,在张俊成心里,不仅有着对北大最真诚的热爱,还有对职责最朴素的情怀。

  向老师学习100句常用语 结束北大保安不说英语历史

  西门里就是学校办公楼,来访的外宾尤其多,保安员大都初高中学历,只懂“您好、谢谢、再见、OK”的三句半英语,和外宾交流对话是张俊成一直的心愿。他觉得不仅仅是为工作,更是体现了北大保安的“高度”,从侧面彰显北大形象。

  当他得以参加北京大学英语系考前辅导课时,“斗胆”给授课的老师布置了作业——列出100句岗上常用到的话,请老师抽空翻译出来。

  没有想到的是,教学任务繁重的老师,三天时间就把一份文字翻译和一盒磁带交给他,100句话,每句话老师都用英语读了三遍。

  当时,他穿着保安制服,老师看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他的眼睛是湿的。

  就此,这100句常用英语结束了北大保安不会讲英语的历史,有基础简单的,比如请出示证件、北京大学谢绝参观、请您下单车推行等,也有去图书馆怎么走,在哪里有公用电话亭等复杂的长句。从张俊成开始,他一边学习一边教学,一词一词,一句一句,先把北大西门保安教会,再在全北大保安推广。

  好在北大西门不愁语言环境,在语境里应用,挑战听力挑战表达,从听清楚外宾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一来二去,张俊成和队友们终于能和外国人对话了。

  1999年春天,有外国专家进校,在等办公室回复电话时,张俊成搬出椅子请专家坐下,用英语礼貌地回答专家提出的各种问题,直到把他送进校办公楼。他没有注意到,有一位中国的年轻女子一直在观察,这位女子要进校,也用英语表达。他婉拒了,你我都是中国人,咱们说普通话吧,他解释自己的英语不是很好,只能简单应对。女子出示了记者证——《北京青年报》记者高杉,先是问了他学习英语的经过,然后让他放行。他敬礼,说没有接到接待信息,不能进,谢谢配合。他和记者的语气都加重了。这时北大办公楼来电话,让他把记者也送进去。

  临走前高杉告诉他,关注下周的《北京青年报》。张俊成一听,头发竖起来了:坏了,得罪了,要曝光吧。他和同班的李师傅分析,自己没有不礼貌吧。到了周二邮递员送报,其中一份单写着西门传达室。他不敢看,让同事先看,“有没有给咱们工作带来坏的影响?我赶紧写检查。”

  高杉文中这样报道:“这个讲话还带有山西口音的小伙子,说起英文却已字正腔圆。”这是1999年3月29日的《北京青年报》打工者版面,他收藏至今。

  除了教学英语,张俊成还组织大家学习文化,有时就在保安室讲政治讲法律讲读书心得,有路过的教授看到,经常会给予他们指导或参与讨论。

  在传达室,小黑板上每天一句今日格言、名言警语。一英一汉,他要求保安们都要背下来,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儿,多数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张俊成对大家说:“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在北大,这么好的机会什么时候还会有?”

  成为北大名人 小保安登上北大演讲台

  给北大的学子演讲,张俊成想都没有想到。他接到队长通知的时候,有点懵,也有点想推了,自己能和天之骄子说什么呢?队长说,就说你的经历、你的工作、你的学习。

  几年间,西门保安张俊成不知不觉竟然“红了”,先是北大化学系、物理系,选择先进保安员给大学生们演讲,物理系主任告诉他,为什么让保安来讲,保安守护校园平安、服务全校师生的同时,也和大学生们是同龄人,一样上进好学。他鼓励学子们抽时间,去保安队结对子。

  入选给大学生们演讲的优秀保安,起初只有张俊成在内的两三个人,这是西门保安集体的荣誉,他先在保安队演练了好多遍,演讲稿写得不好,就是很朴实地说,他是什么时候来的北大,来了之后做了什么,获得什么奖,是怎么得来的这个奖。

  从进入北大起,他把所有的时间用在护卫校园、成长自身上,他的演讲稿就是家常般讲述了在北大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他的学识阅历不可能和台下任何一个学子相提并论,但是一次次的巡回演讲,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巡讲的效果超出预期得好,甚至还传到了校外,北大保安团先后到北航、北邮演讲。

  政治学系的女生陈伟和他结了对子,在《燕园卫士录》一书中,陈伟写下了近三千字的通讯《青春无悔》。这本书后来被北大家属区一位高中生看到了,她在文章旁边用铅笔批注,用他的故事给自己打气。女孩问了家人,得知张俊成本人并没有这本书,特意跑到西门传达室把书送给他。

  1999年5月,张俊成即将告别北大。当时,一群在清华大学游学的香港女大学生来到西门,在等学校通知的空当,女孩们买了几份校园地图,地图是百年校庆的时候,校卫部印制的,封面上就是张俊成西门执勤的照片。女孩们很高兴,请他在上面签名。他说,“开什么玩笑,我可不是什么大人物。”女孩们纷纷说,“你是大红人呀。”最后,张俊成逐一在地图上签上了他的名字。

  告别北大,告别西门,保卫室小黑板上每天一换的金句写着:“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身在何处,而是朝什么方向走。”

  山西晚报记者 赵晋燕 张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