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安置:改革创新“进行时”

  ■丁文宏 本报记者董强  2008年,全国顺利完成5.6万余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记者从今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会议上获悉:2003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以来,全国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36万余名。在连续几年转业干部数量较大,各种大事、急事牵扯精力较多的情况下,军地各级组织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军转安置任务。这期间,各地纷纷推出一些比较科学、实用的改革创新举措。认真调查总结这些好做法,使有些好的经验进入全国的政策性工作指导,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不断改进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一环。先考核后择岗:多年探索求公正面子大不如贡献大

  1、没“关系”的他,当上了省总工会副主席

  如果一名军人在边防工作28年,荣立过二等功,当他转业到内地的时候,究竟会想些什么?答案肯定各不相同。浪漫一点的会说,想起戈壁红柳。现实一点的会说,想起内地生活的舒适。

  驻守帕米尔高原的喀什军分区原政委胡同军,就是这样一名边防军人。当转业到内地的时候,他没想戈壁红柳,也没想舒适生活,只是隐隐约约地担心:自己没任何“关系”,工作可能安置不好。让胡同军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获任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一职。

  熟悉情况的人都说,这要感谢江苏省探索建立了军转干部安置的一项好制度:量化考核,积分选岗。军转干部和他们的亲属普遍感到,这一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变被动安置为公开择岗。

  所谓“量化考核”,就是根据军转干部资历和在部队期间的贡献进行考核,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量化积分。所谓“积分选岗”,就是根据积分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选择安置岗位。在江苏,这一办法从2001年起开始探索,2004年起在师团干部中试行,2007年底由省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进行规范。

  令人欣喜的是,“幸运”不仅仅属于胡同军一人。今年春节前后,江苏省省直机关和南京市分两次拿出43个岗位,供30名师职转业干部选择,结果人人得到妥善安置。泰州市在江苏率先试行“量化考核、积分选岗”,近年来先后为军转干部在市级党政机关安排59个副处以上岗位,目前市级党政机关正副处级实职领导有四分之一是军转干部。

  2、地方量化赋分的公示,静悄悄走进部队营区

  在部队立过哪些功?受过什么奖?这些不能仅凭档案记载,还要到部队听听反映如何,看看实情怎样。从去年开始,驻山东省部队干部转业,凡在省内安置的,其军龄、立功受奖、在艰苦地区或特殊岗位服役时间等情况,量化赋分后一律要在军转干部所在部队公示3天。山东省军区转业办主任梁振爱介绍说,不仅如此,对在部队服役期间受过处分的干部还要予以减分。

  早在1997年,山东省就率先在省直单位试点,采取考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安置军转干部。从2001年起,经广泛征求意见,继续实行笔试,取消了面试,代之以考核——依据军龄、立功受奖、在艰苦地区或特殊岗位服役时间等情况进行量化赋分,与笔试成绩相加后等于总分数,确定入围人员,然后根据填报志愿进行分配。自2007年起,在省直单位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按分数排名次选择单位的安置办法。

  谈到对考试的把关,一位2008年安置的转业干部说,考试全程由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有效避免了各种违纪问题的发生。而在公开择岗过程中,山东省的一个亮点则是:允许军转干部带家属进入现场,既可了解情况,又可当个好参谋。

  3、公开的好处有哪些,不妨听听几句“顺口溜”

  与江苏、山东两省一样,许多省(区)市的探索实践表明,改革创新益处多多。地方的同志说,通过考试,能反映军转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能力。部队的同志则认为,考核即量化赋分,能够充分反映军转干部在部队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和业绩贡献。

  经过多年探索,先考试考核后择岗,终于在不断完善中逐渐普及开来。全国424个市(地)探索形成了以考核选调、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等多种分配办法,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阳光操作”、“效能人事”和“依法安置”。此举从制度上防止了安置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把岗位选择权交给军转干部本人、鼓励现役干部在军营建功立业的政策导向也十分明显。

  凡此种种,有人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了概括:“背景硬不如军功章硬,路子广不如知识广,关系强不如能力强,面子大不如贡献大”;如果说原来双向选择的办法是“既要考又要跑”,现在则是“只管考不用跑”。

  “顺口溜”有时反映民意。当然,这一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有人提出,在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课目;也有人提出,要根据形势变化调整量化赋分办法,参加维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情况应该及时纳入积分范围,等等。人才就是财富:军地如何一盘棋一手推开“两扇门”

  4、四个数字比例搅活一池春水

  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和地方的共同财富。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军地双方责无旁贷。现实中,总有一些人甚至一些单位,有意无意地把安置军转干部当成一种负担,看成是一个包袱,总担心军转干部“抢”饭碗,“争”位置。

  如今,在浙江省,许多单位乐意接收安置军转干部。采访中,浙江省军区转业办主任黄运成为我们揭开了谜底:经省军区与浙江省编办协商并报浙江省委常委会批准,对接收军转干部增加编制的办法进行调整改革——师职干部按1∶1增加编制,正团职按1∶0.75增加编制,副团职按1∶0.5增加编制,营职以下(含专业技术干部)按1∶0.25增加编制。

  浙江省军转办主任周锦泽认为,在部队担任各级主官,以及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机关干部,转业后经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短期培训,在行政、管理、人事等岗位发展,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为此,他们提出,军转安置质量的提高有三个具体标准:安置进党政机关的军转干部比例不降,安置工作重点继续突出,安置工作的透明度更高。经过军地共同努力,浙江省军转安置形势喜人:2008年,分配到各级机关(含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军转干部占到计划分配总数的76.95%,在全国名列前茅。

  5、一个培训中心走向“五统一”

  有人说,重庆市军转培训中心现在名气可大了。此言果真不虚。有例为证:2008年,重庆市计划安置军转干部824人(不含师职军转干部),其中806人参加军转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797人参加结业考试,合格率为10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83人被评为优秀学员,46人通过考试考核得到妥善安置。

  重庆市人事局副局长冉隆江说,针对以往军转干部培训施教部门分散、培训管理松懈等问题,重庆市将公安、税务等特殊行业自行组织的专业培训与适应性培训,一并纳入军转干部培训计划,市军转办从宏观上、政策上跟踪指导,具体工作交由市军转培训中心承担。此举实现了“五统一”:统一发放培训通知,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考试考核,统一划拨培训经费,统一颁发培训证书。这一举措有效推进了军转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和基地化,也减少了军转工作机构的事务性工作。

  怎样提高军转干部培训的积极性?重庆市的做法颇有借鉴意义。2008年,在市国税局、市纪委等10个单位进行考试考核安置试点,军转干部培训期间的综合表现被折成分值,按分数高低择优录取。

  许多人真切感到,从军转培训中心结业后,军转干部有三个明显变化:信心足了,对新岗位适应快了,对周围同事的亲和力强了。

  6、760余名转业干部有个共同的遗憾

  2008年,中央垂直管理系统共接收安置760余名军转干部。在部队工作期间,这760余名军转干部有的是政治干部,有的是军事干部,还有的是专业技术干部。调查显示,他们基本实现了对口安置,能够继续发挥自身所长,可以说是“三全齐美”:单位用起来顺手;转业干部个人感到满意;因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分散在各地,转业干部家庭也基本不用大搬大迁。

  通过座谈采访、问卷回收、量化统计等不同形式的调查,记者了解到,这760余名转业干部也有一个共同的遗憾:许多战友转业安置,并不能像他们这样“人岗相适”。

  究其深层次原因,一方面,地方许多工作岗位亟需人才,军转干部无法胜任;另一方面,军转干部渴望的工作岗位,地方又无法提供。怎样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一个理想状态是,地方有需要,军队能提供;军转干部有愿望,地方能满足。这一假设给我们以启示:只有牢固树立“军地人才一盘棋”的观念,一手同时推开供与求“两扇门”,军转干部才能更好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部队各级对此高度重视,千方百计提高军转干部整体素质。总政干部部提供的信息表明:2009年转业干部本科以上学历占71%,有相当一部分经过各级领导岗位锻炼,参加过重大军事活动,73%的同志曾立功受奖。特事应该特办:最终离不开规矩“军字号工程”的背后

  7、6名情况特殊的军转干部,被破格安置在了省会城市

  这是2008年发生四川省军转安置中的一件事:6名情况特殊的军转干部,全部被破格安置在了省会成都市。四川省军转办主任李育介绍说,这6名同志分别是抗震救灾表现突出的有功人员、参与维和的立功人员,还有烈士子女和家属,部队请求放宽条件照顾到省会城市成都安置。省军转工作小组立即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专题报告。经省领导批准,有5人被安排到省级部门和中央在川单位,1人被成都市接收。

  对这种特事特办的情况,有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称呼:“军字号工程”。

  在广东省,这种“军字号工程”同样深入人心,省委主要领导曾经动情地说:“每当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威胁来临的时候,最让大家感到踏实的是军人。当一般力量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就要靠我们的武装力量”,“我们地方党委、政府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替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那些还在第一线服役的干部战士看到,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付出,就会得到社会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认可”,“我们要像对待地震灾害中第一线的军人、武警官兵那样,对待转业退伍干部战士。”

  “军字号工程”靠感情但不能仅仅依靠感情,四川、广东等地在特事特办的基础上,以法规制度为依据,加大安置政策的落实力度,创造性地出台地方性政策规定,解决了军转安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广州市为例,从2008年起,各级党政机关实行预留本单位减员三分之一的职数及编制,用于接收安置军转干部;而且也对专业技术军转干部在地方的相应职务级别进行明确,一揽子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

  8、一份语式相同的“增编”通知

  今年春节前,转业安置在海南省各级党政机关、政法系统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507名军转干部露出了笑脸。各接收单位都已收到省编办下达的军转安置专项编制通知,并依此为军转干部办理了空岗卡、工资卡,军转干部和家人一起过上了一个愉快、祥和的新年。就在此前的2008年11月,两家省直单位因拒绝接收军转干部受到处罚:省人事劳动保障厅依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暂停办理其公务员录用、人员调动、职称评定和编制核定等审批事项。结果,两家省直单位及时做出调整,很快完成了安置任务。

  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副厅长李万一介绍说,在海南,凡涉及编制问题的单位,都熟悉一份语式大体相同的“增编”通知,通知开头第一句话常常是相同的:“由于你单位接受安置军转干部,特增编……”

  军转干部安置得好,多方受益;军转干部安置得差,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就要受到惩罚。为严肃军转安置工作纪律,海南省这些年狠抓3个环节的落实:反复强调军转安置纪律,加强检查督促,必要时采取组织手段。

  9、连续16年“全国领先”是如何创造的

  2008年,云南省军转安置中,先后把14名参加过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的功臣模范,按照本人意愿优先安排工作。同时,对72名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以及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军转干部,采取单独造册、重点移交、专人负责的办法,按照本人意愿从优安置。

  这一做法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云南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安置的原则,不断拓宽安置渠道,完善安置办法,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以计划分配为依托、多种安置形式并举的军转安置路子,连续16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军转安置任务。部队、地方用人单位和部队转业干部对此赞誉有加。

  云南省的经验有很多,集中表现在一点:将特事特办的“军字号工程”与落实法规制度、依法安置结合起来。这一结合直接促成了三个方面的“领先”:抓工作突出一个“早”字,安置上注重一个“好”字,发报到通知力争一个“快”字。2008年8月26日和9月16日,云南省分两次发出军转干部和随调家属通知。服务也是管理:告别“跷跷板”现象个性化培训受青睐

  10、指导员与辅导员——佳木斯与沈阳的启示

  2009年元旦前夕,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又有22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经岗前培训,进入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当时统计显示,活跃在佳木斯市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已达49名。

  两年前,黑龙江省军地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多数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而一些担任过营、团职行政领导职务、从事过基层党务工作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军地双方经过充分论证,联合出台《关于选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意见》,并在佳木斯市安排先行试点。

  49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接受岗前培训后,作为首批党建指导员上任。他们很快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员、企业党员的管理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员、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联络员、反映民意民声的信息员。

  无独有偶,在辽宁省沈阳市,经省军转办、市军转办联合推荐,一批自主择业干部到地方高校任政治辅导员。《中国人才》杂志认为,此举既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又拓宽了自主择业干部就业渠道,可望取得良好的社会和政治效益。有社会学家指出,佳木斯与沈阳两地做法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军转干部良好政治素养越来越被看好,成为实现再就业的无形资本。

  11、“海上党代表”——来自大连的探索实践

  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在大连市同样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功案例:近年来,大连市人事局向大连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推荐10余名船上政委,签订录用培训合同后,经过为期半年多的培训,都取得了基本船员证、油轮证、船上保安证等船上工作资格证。这些船上政委上任前,就已展示出军转干部的素养和风采,被誉为“海上党代表”。

  这只是一个缩影。大连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开发军转人才资源作为大连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依托社会,个人自愿,按需培训”的原则,围绕提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能力,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个性化培训。2008年,全国4.9万名军转干部参加教育培训,参训率达90%。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标准由每人1100元分别调整为每人3300元和4800元,人均增长2200元以上。大连市军转干部个性化培训,一个最大特点是“按需提供”和“因人而异”:鼓励在部队从事教育、卫生、通信、测绘、财会等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尽量从事本专业;鼓励年轻军转干部参加当前紧缺的物流、物业管理、营销、策划、公关、电子商务等培训。

  围绕自主创业,军转干部个性化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2008年,大连市先后开展了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物业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10种专业培训。面对广阔的选择空间,一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感慨地说:“基本达到了想学啥就有啥。”

  12、从3000份问卷调查看努力方向

  关于就业创业,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底想些什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军转办先后发放3000余份调查问卷,对培训转业、就业意向、经费标准、培训基地等,逐项进行调查摸底,积累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天津市在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对下岗企业军转干部免费提供培训和职业介绍,督促企业负责安排上岗。企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各界给予大力扶持。

  新疆与天津,这一东一西两地面临的问题并非偶然。自2001年1月《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已有8批累计达9.7万名担任团级或者营级职务且军龄满20年的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安置方式,按月领取退役金,政府不再指令性安排工作和职务。2008年全年42亿元退役金按时足额发放。这一重大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诸如就业困难、业余生活单调、思想浮躁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各地进行广泛探索,逐渐形成共识:管理服务就像一个跷跷板,既不能忽视管理也不能忽视服务——脱离了服务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脱离了管理的服务,是“迁就纵容”的服务。只有告别这种“跷跷板”现象,确立“服务也是管理”的新观念,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有所突破。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有21个省(区)市设有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机构。

  从新疆3000余份调查问卷回收情况来看,广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识大体、顾大局,政治立场坚定,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对党和政府没有过多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军转办主任李岩说,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在服务和管理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通过个性化培训,多种渠道提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