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清:六中纪事

  

  此生无悔入六中,来世还做六中人

  澧县六中办公室主任 汪云清

  1997年8月份的某一天,我拿着工作分配派遣单从澧县车站乘中巴到小渡口老桥下了车,顺着路人的指点,我沿着一条坑坑洼洼的马路走进澧县六中报到。在低矮的教务处办公室,一位头发蓬乱、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接待了我,仔细询问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见我是大学生党员,他显得额外高兴。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澧县教育界大名鼎鼎的周乃顺(后改名周楠丁),当时任六中党支部书记、校长。

  初步感觉六中办学条件很艰苦,但老师们能苦中取乐。

  那时全校只有一栋像样的教工宿舍,全部是一室一厅和两室一厅,两户共用一个阳台。我们这些新分配的教师肯定是没有资历住进去的。在教务处所处的那一排平房内,我和教化学的秦振宇老师两人共同分到一个通间,刚好紧挨教务处。通间内摆着两张木床,之间用一张已经掉漆的旧式办公桌隔开,我们总算安顿下来。晴天还好,下雨天就有点麻烦,屋顶的紫瓦不聚漏,外面下大雨,里面多处下小雨,弄得我和秦老师手忙脚乱,室内所有脸盆、脚盆、桶子甚至连吃饭的瓷碗都拿出来物尽其用各显神通,只是雨水滴下来的“叮咚”交响乐此起彼伏一夜到天亮,吵得我们睡不好觉。后来向领导反映了几次,学校趁天晴的时候安排工人往屋顶加了部分紫瓦,问题才得到解决。

  当时我们都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住平房东头的是郑锋士老师,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两个大石墩,中间钻了孔,两个石墩之间用木棒相连,做成一个简易杠铃。晚餐后的空隙,我们这帮年轻老师都跑到郑老师房前举杠铃,往往一个人表演,围观的有十几人,表现好的能赢得阵阵喝彩和掌声,平房前面不远就是学校唯一的一栋四层教学楼,教室里休息的很多学生都把脑袋挤到北面窗口,跟着鼓掌、呐喊、起哄、吹口哨,校园内一下子好不热闹。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六中喝酒的氛围依然很浓。1986年寒假,学校还在官垸时就已评出“十大酒星”:陈国雄、张兴国、张方进、黄道华、邓继斌、刘少球、文继铭、黄明灯、韩业铭、金庭桓。葛雪峨书记亲自组织陈章循老师等人担任评委,从酒量、酒德、酒风、酒龄(酒量一致看酒龄)四个方面对选手进行考评排队,酒后三十分钟内不能离席,还有很多其它规则。十大酒星之首是陈国雄老师,当时他还没有当上校长,听闻别人喝酒是论两,他喝酒是论斤。“幺儿酒星”(第十名)争夺战异常激烈,最后金庭桓老师险胜。

  1997年9月30号上午十一点左右,校运会闭幕式结束,学生因国庆放假刚刚离校,就有年级领导通知我去学校大礼堂吃中饭,说是高考考得好,全校教职工要聚餐庆祝,这是六中近些年的惯例。等我赶到大礼堂时,十五桌酒菜早已摆好,多数教职工已经入席,还编了席次,定了名单。我和迟来的几个年轻老师正在找位置,后面第十二席就有人站起来向我边招手边喊:“小汪,在这里,在这里”。落座后仔细一看,桌上坐的净是些前辈,他们告诉我,这席次基本上是按酒量排的,前面几席都是海量,第一席坐的更是“狠腿”,每人一大瓶、喝完再发话的那种,倒数两席是为食堂员工准备的。同一桌的前辈们都端了杯,给我也满上了,当时我心里很矛盾:喝吧,心里没底,在这之前,我还从没沾过酒;不喝吧,桌上净是些前辈,对他们不礼貌。后来一想,我爷爷和我父亲还有些酒量,不是说这东西遗传吗?万一这次喝醉出丑,大不了以后就再也不碰酒。放下思想包袱,我端起杯子,下桌给每位前辈依次敬酒,一时间推杯换盏闲话家常,桌上氛围很是热闹。最后我在不知不觉中喝了一斤多白酒,我沾酒就上脸,浑身通红,连脚趾头都红了。散席后我步行至小渡口老桥搭中巴车回皇山老家,母亲在门口远远看见我,飞跑过来搀住我胳膊惊呼:“我滴个儿呢,你怎么搞成这样子了?”感谢前辈们事后的夸赞和免费宣传,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就毫无悬念地被安排到一席去了。六中酒文化早已不再,想想年轻时候的自己,是真傻!

  

  六中老师们的敬业奉献精神我是亲眼目睹深有体会。

  老师们在校内都有住所,很少有老师跑通学,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学校食堂吃饭方便,老师们自己起锅火的也不多,一般都是住所——教学楼——食堂三点一线。年级负责人、班主任和学生经常粘在一起,每天的“六到”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办公室很多同事都坚持非公事不请假不调课,按学校规定上下班,这种工作作风深深影响到我。2011年至2018年,我主持学生处日常工作,每个寒暑假,我都坚持在学校值班,大年三十和初一也会抽空来学校巡视安全和卫生。

  对我的工作来说,2002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的政治课教学任务跨了三个头,在高一年级教了2个班,初三年级教了3个班,初二年级教了1个班。同时我还是初三年级组长兼73班的班主任。也许是年级和年级之间排课没有沟通协调好,有一天的课表是1、4、5、7节,我深知年级领导排课的难处,也没向年级负责人反映,默默无闻地教了整整一个学期。当年恰逢津市湘澧盐矿子弟学校解体分流,当时澧县六中声望很好,又因为距津市近,很多分流学生选择来六中读初三。其中一部分文化成绩差、表现也不好的学生其他两个初三班主任都不愿意接受,年级负责人金老师只能给我做工作,最后一股脑塞进了73班。之后我的头就大了,班上的男生晚寝纪律尤其差,寝管员也是伤透脑筋,向我多次反映。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把所有半夜三更讲小话的学生集中到一个寝室,我把家里的铺睡行李搬过来开了一个铺,晚上查寝完毕之后和学生同睡,这样寝室纪律才彻底扭转过来。

  六中老师的执着和坚守那是出了名的。

  最近几年城区学校扩容,农村学校工作的老师想办法进城的很多,但六中也许是一个例外,很多老师说自己有“六中情节”,不愿意进城。其实现在六中大部分老师进城的门槛很低,只要报个名就可以。县政府和教育局出台了新政策,在农村工作满20年的教师,在教育局人事股填个报名申请单基本上就可以进城。六中符合进城条件的老师很多,可报名者寥寥无几。他们不想离开自己奋斗过的这片热土,也不想离开自己心心挂念的学生,更不想抛弃自己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转眼间我在六中工作已满25年,执着于农村普高教育、能多年坚守六中岗位,这是我的荣耀,也是我的荣幸。对于母亲来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由于工作一直很忙,除了寒暑假,我很少回老家。孙儿汪千里作为体训生在六中读高三时,她老人家曾来六中住过一段时间,除此之外,25年里,母亲来六中总共没超过5次。也许她是把对子女的爱一直装在心里,也许她是不想过来打扰我的工作,也许她是在感叹我以前不幸的婚姻。每次寒暑假回家,母亲嘱咐我最多的就是在六中要安心教书,不能误人子弟,各方面要争当先进,坚决不能扯领导和单位的后腿。

  母亲一辈子操劳。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又接着拉扯孙儿孙女。这么多年,我弟和弟媳妇一直在外面打拼,我儿子和侄女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父亲已中风17年,腿子残疾,生活勉强能够自理,母亲除带孙儿孙女之外,还要安置照顾父亲。母亲很讲究,平时把老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室内室外总是一尘不染。不幸的是今年上半年母亲患了病,最后在湘雅确诊为非常厉害的低风化子宫内膜腺癌,拿到结果的瞬间,我一下子懵了,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万幸的是经过省肿瘤医院专家多次会诊研究,最终手术还比较成功,母亲的命算是暂时保住了。从重症监护室刚出来,母亲就嚷着要回家,说住在病房里不舒服。知母莫若子,其实她是舍不得我们花钱。

  母亲出院时,主治医生一再交待我:你母亲虽然动了手术,但老人家其它基础病太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等,回家后要好好照顾,尤其不能让她干重活儿,务必记得定期来医院复查。从此,下班之后买药、买菜、买油、买米、灌液化气、回老家就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母亲见我跑得频繁,就问我:“没影响学校工作吧?”“没给领导添麻烦吧?”我便回答:“要不哪天我调进城关来,也方便照顾您!”母亲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她知道我对六中有感情,也知道我在六中工作了一辈子,更理解我对农村普高教育的那份坚守和执着!

  作为农村高中,六中的生存环境一直很艰难。硬件设施、地理位置、师资力量、财政拨款等各方面都无法和城区学校相比。但六中人艰苦奋斗、创新自强,硬是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学生文化基础差,学校就本着家长、学生自愿的原则,大力发展小专业。湖南省第二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澧县六中参赛节目获省级一等奖。2021年县中小学艺术节,我校选送节目《薪传》荣获一等奖第一名。近些年来,我校的小专业生每年考入一二本高等院校人数均在200人以上,先后有嘉禾一中、衡阳二中、湘乡四中、衡南九中、淮阳教育集团、常德市三中、常德市七中、西洞庭一中等30多所外县市教育考察团来校参观学习,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影响不断扩大。我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成就和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国青年报》、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等媒体推介。

  

  六中硬件条件不行,学校领导就主动作为另辟新径。找县委政府反映求助,找私企老板化缘,找六中校友赞助,号召全校教职工勒紧裤带节衣缩食自筹资金搞建设。2021年9月18日,由湖南信息学院董事长陈登斌个人捐资100万、湖南优冠体育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高明捐助价值200万的塑胶和草皮、县政府配套资金100万、澧县六中自筹资金140万共同建成的塑胶运动场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9月10日至12日,我校信息技术2.0建设首批30个教室的一体化智慧黑板全部安装完毕,总造价85.5万元。剩下的11个教室也于11月中旬完成了安装,实现智慧黑板所有教室全覆盖。关于建录播室的问题,教育局也给予大力支持。新任校长叶勇近期已向蔡局长请示汇报,录播室建设拟定于今年12月份动工,总造价近40万元。另外,教育局加强了六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财力上予以重点倾斜。投资150万元的新校门建设已基本完工,5个人脸识别系统由县教育局全额拨款,现已安装到位。11月下旬,将投资20多万元对潜能激发室(原心理咨询室)进行改造升级。

  有人说,六中出人才,六中出校长,这话一点不假。汪国顺、葛雪峨、邓继斌、赵绪清、周楠丁、陈国雄、鲁礼坤、任泽贵、柳谊、汤真平、李韶庭、吴祖金这些人都是从六中走出去的优秀校长,哪一个不是在澧县教育界赫赫有名?澧县一中最近的两位校长毛善新、曾斌和六中也有不解之缘,他们都是以前六中毕业的学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澧县六中这艘大船正在年轻有为的党总支书记、校长叶勇的带领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六中人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六中发展得更好!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六中工作了25年,对六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六中精神,是所有六中人都具备的那种乐观向上、敬业奉献、执着坚守、创新自强的六中精神!

  此生无悔入六中,来世还做六中人!

  

  主编/易宗明| 编辑/黄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