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那位经常在校门口迎送学生的小学校长走了

  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校门口临近主干道,平时车来车往,不少家长骑电动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时段,三滘小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阮敬恩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校门口最贴近主干道的斑马线边缘,用一口地道的广东话提醒家长,“戴好头盔,不得超载。”这个场景已成永恒。

  2022年6月29日,正值海珠区小学期末考试第一天,在坚持将试卷护送到校后,由于突发心肌梗塞,阮敬恩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近日,海珠区委组织部追授阮敬恩为优秀共产党员。

  

  阮敬恩在校门口与家长、学生打招呼。

  长期任职资源薄弱学校 坚持教育均衡化

  6月29日,是海珠小学期末考试第一天。

  那天早晨,阮敬恩开车和学校保密员一起去教育装备中心,领取试卷送回学校。“反正我住得近,没必要让其他老师来回奔波。”在此之前,他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学期安排:教师队伍要谈心交流,学校硬件要采购换新,课程要优化设计……

  运送试卷的过程中,阮敬恩突发不适。为了不耽误学生考试,他忍住痛,坚持与保密员一起将期末试卷送回学校。在回到办公室后,因突发心肌梗塞昏迷,经过奋力抢救,阮敬恩因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1岁。

  “又送走了一届学生!”这是三滘小学六年级的梁同学最后一次听到阮校长的话。那是6月23日下午,阮校站在校门口目送学生放学,满眼不舍。耕耘育人事业的历程中,阮敬恩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向孩子与老师们传递着自己的光与热。

  

  开笔礼上,阮敬恩为学生点朱砂痣。

  时间拉回至1991年7月,阮敬恩从师范院校毕业,踏入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投身教育事业,一干就是31年。

  从教期间,阮敬恩先后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晓港湾小学、凤江小学、黄埔小学、工业大道中小学、土华小学、南燕小学、海珠湿地办、龙潭小学、三滘小学等学校及单位任职。

  教育均衡化是阮敬恩一直以来的实践。他长期任职于海珠东部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学校,其间不乏更优越的工作机会朝他抛出橄榄枝,但他说:“城中村小学教育条件先天不足,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多想办法多创造机会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因地制宜推行教育理念

  教育管理需要敏锐与创新。从事教育管理工作10余年,无论在哪所学校任职,阮敬恩总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推行教育理念。

  2013年,阮敬恩履职龙潭小学校长。当时龙潭小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孩子们来自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背景,在阮敬恩看来,因为不同,更要学会和谐悦纳,与人友善。

  龙潭村是广州著名水乡,那有流水潺潺,有小桥古树青石板路,也有“乐善好施”牌坊文化古迹。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014年,结合水乡特色文化与乐善理念,阮敬恩提出“乐善教育”——“培养快乐而和善的人”,并把无形的道德品质教育寄托于有形的“水”,他认为“水性即善性,与人交往像水一样博大仁爱,做人像水一样清静而治,做事像水那样发挥功能,行动像水那样善于把握天时。”

  他写下了对学生的期待,希望孩子们能感悟“水之善”,做人做事学会包容、悦纳,待人接物像水那样谦虚谨慎,思维像水那样活跃,言语像水那样真诚,不仅要包容接纳不同的事物,更要学会尽己所能去帮助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

  此后,阮敬恩在校内推行“日行七善”的善文化教育,推出传统书法、龙狮文化、国学经典诵读等一批优质传统文化课程,让师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滋养心灵。他还挖掘自然教学资源,与海珠湿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结对共建,推动龙潭小学成为第一所海珠湿地实验学校,创新开发果蔬栽种、稻田劳作、园林管护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和生态课堂。

  

  阮敬恩与少先队员一起参与校外实践活动。

  教育者的爱与善都在细节处

  “学校要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校园,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品质,引领孩子做一个温和善良的人。”对阮敬恩来说,做好教育没有捷径,用耐心、细心、爱心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秘诀。

  在教育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处,阮敬恩都践行着善。

  比如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有一盘满满的糖果,这是他教育学生的“杀手锏”——面对学生偶尔的调皮淘气,当老师都束手无策时,他会到教室牵着学生的小手来到办公室,用生动的寓言故事向学生讲道理,并承诺学生只要安安静静画一幅画,就能得到一颗糖果作为奖励。

  阮敬恩是2001年广东省首批到广西百色支教的老师之一,那时他的儿子只有9个月大。当地老师回忆,在看到当地孩子平时吃饭只有菜没有肉时,阮敬恩做饭时总是会多放点肉,对孩子们说“菜又做多了,我吃不完你帮我吃点”,邀请孩子一起吃饭,帮他们补充营养,“阮老师很会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跟孩子沟通很有艺术。”

  阮敬恩微胖,浓眉,许多学生总亲切地称呼他为“肥阮”,他也乐于和学生打成一片。阮敬恩妻子回忆,每逢周末,几个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会相约到家里来串门,丈夫总会准备学生们爱吃的炒粉和烧骨粥。围坐一桌,“肥阮”笑眯眯地耐心倾听学生的小烦恼、小秘密,给予开导和建议,他们是师生,也是朋友。

  2019年,阮敬恩到三滘小学任职校长。三滘小学于2016年就开设特教班,阮敬恩特别重视特殊儿童教育,将特教班由1个拓展到2个。他认为特殊孩子不仅需要一个可进行课堂学习的专用课室,更需要一个放置体育器材,可进行有针对性锻炼的场所。

  场地匮乏是当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阮敬恩主动提出,“场地不够,就把我的办公室腾出来给孩子们做教室,我搬去会客室办公。”直至去世前,他还是和其他两位学校管理人员挤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

  

  2020年的海珠区特奥运动会中,阮敬恩鼓励普特学生一起参加比赛。

  阮敬恩曾说:“对于特殊学生,我们要做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陪伴者和有爱心的引导者,唯有了解他们,才能教好他们。”

  “当时我们都没有想到孩子居然能有这么大转变,是阮校主动让带班主任联系我们,说觉得孩子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尝试进入普通班学习了。”林妈妈的孩子在读了4年特教班后,已经转入普通班学习,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有很大提高。她回忆,“阮校话不多,但特教班的每一个孩子他都能叫得上名字,说得出他们的特点。”

  在阮敬恩的带领下,三滘小学创新探索“2+3”课程模式、“一人一案,一生一课表”个别化教育计划,逐步形成“造融合沃土,育阳光少年”的融合教育理念。2022年学校获评为“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学校”,为海珠区特殊儿童控辍保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用严厉与关爱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何当好一名好老师?”几乎是所有老师都会拷问自己的一个问题,阮敬恩也不例外。

  他曾基于自己三十年的教育历程,与青年教师分享:当一位好老师需要90%的汗水和10%的智慧;沉下心,坚持反思,耐得住寂寞;有不屈不挠、认真钻研的态度;抓住机会,利用好各种平台;学会不断否定自我,在否定中寻找创新之处。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除了教好学生,怎样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也是他一直思考的重要课题。宽严相济,是阮敬恩的治校之道。

  

  阮敬恩在开笔礼上教学生写“人”字。

  他对学校老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严格,听课评课是他陪伴老师们共同成长的方式之一。行政事务少的时候,他会“泡”在课堂里,记录每位教师的教学亮点特色,给出中肯专业的指导意见,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只要学校老师参加教学竞赛,阮校长一定会请专家来练课磨课,而且会亲自把老师送到比赛现场,全程在现场加油打气。”学校的大队辅导员雷老师说。

  为了帮助老师上好思想品德课,他会到农田里挖出沾满泥土的水稻带到学校,让孩子直观了解粮食的来历;为了帮助老师树立信心,在各类评优评先中,他总会把自己的名额让给发展潜力大的年轻教师。

  与阮敬恩共事多年的同事回忆,“大爱”与“奉献”是他反复提及的教育关键词。从数学老师、大队辅导员、校长助理,到教导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与校长,阮敬恩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己任。

  阮敬恩的妻子说,“他是潜心研究奥数二十余载的全国华罗庚金杯优秀辅导教师,曾培养学生在全国、省、市级的数学比赛中获奖。他是照亮学生拔节成长的那盏灯,我也会带着他的初心和使命,一路前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廖靖文

  图片均来源于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公众号

  广州日报·新花城

  【来源:广州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