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六项重点任务,辽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了!
我省基础教育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到2022年,基础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35年,基础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日前,《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为确保实现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明确6项重点任务。
工作目标
到2022年,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35年,全省基础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学前教育
到2022年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80%以上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 50%
优质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60%以上
到2035年
全面普及有质量的学前三年教育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义务教育
到2022年
城镇学校大班额、择校热问题基本解决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改善
城乡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
大校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师资配置达到城市平均水平
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高中教育
到2022年
普通髙中教育实现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65%以上
到2035年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高中阶段学校优质率达到100%
形成品牌学校引领、办学特色鲜明、课程丰富多样的优质发展新局面
六项重点任务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挖掘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新时代辽宁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工作机制。
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深入挖掘“五育并举”的课程整体育人功能。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关键地位。
◇提高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水平。
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每天1小时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切实加强青少年近视、肥胖防控工作。
补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资源短板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
到 2022年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普惠性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服务点全覆盖。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有序扩增。
完善县域内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标准化中小学校,解决城镇挤的问题。科学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内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区域间合作办学、委托办学,重点支持省市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等,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
◇加强普通高中资源建设。
加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特色高中建设,鼓励普通高中积极开展科技、人文、外语、艺术、体育、劳动教育,形成各自特色,到2022年,学校特色项目覆盖率达到100%。
◇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
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创新优质教育资源补充机制,利用5G技术,促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优先安排中小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 5G网络环境建设。
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落实国家及省幼儿园装备标准和规范,各地区要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小学一年级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在幼儿园推行使用的课程教学类资源须经省级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核。
◇提高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作业设计质量,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推进普通高中教学改革。
开展教育视导工作,重点关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落实情况,监督学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进度教学和提前结束课程,将学校是否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列入考核重点,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按照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普通高中要因地制宜开展选课走班,开发科学的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规范、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各市县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普通高中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深化义务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20年全面实施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推进义务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稳妥实施《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
◇加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严格师德考核,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绩效工资分配及资格注册的重要依据。
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
◇保障教师工资及相关待遇。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提高基础教育治理水平
◇稳妥实施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
建立分类管理政策体系,稳妥推进非营利性、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改革。各地区要将无证园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以任何形式选拔学苗,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承诺招生、免学费奖励招生、跨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提前招生和公办民办学校混合招生等。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坚决整治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坚决查处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行为,尤其是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收费讲",直接或间接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严查处、“零容忍,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将师德表现作为第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