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创新董事长李泽湘:大疆和汪滔只是一个开始

  

  15年前,李泽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副教授,在科大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他担任董事长的固高公司创立刚3年,还在起步阶段。

  15年后,重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他创办的港科大机器人研究所已经占了一层楼,有人称他“无人机教父”——横扫无人机市场的大疆创新总裁汪滔是他的学生,他是大疆的董事长。他依然坐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以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侃侃而谈,介绍他参与发起的香港科技创业平台暨青年创业服务系统HONGKONGX。

  作为“海归派”中的先知先觉者,李泽湘驻足香港已经25年。这25年,他做了很多事,固高、大疆和HONGKONGX是其中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25年,他也可以说只做了一件事----让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走出实验室,走向广阔的市场。

  创办固高:从“广东农民运动控制讲习所”开始

  1992年,李泽湘正式加盟香港科技大学,创办数控研究实验室及自动化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此前,他的经历堪称励志。1979年,年仅17岁的中南矿治学院(现中南工业大学)新生李泽湘获选公派赴美留学,接下来是一连串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坐小轿车、第一次坐飞机……。1983年,李泽湘作为优秀毕业生获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机工程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拿到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

  “之所以选择香港,因为这里毗邻内地,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当时,研究人工智能的李泽湘最想做的事,是成立一家企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1999年,机会来了,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创建深港产学研基地,以促成两校的科研成果在深圳实现产业化,项目启动仪式上需要双方有公司签署入驻,有人找到李泽湘,固高科技有限公司仓促问世。

  固高的英文为“GOOGOL”,一个数学术语,10的100次方,“一个天文数字”,创意来自李泽湘的妻子,一位数学家。今天,固高已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运动控制公司,占有国内市场50%的份额,产品销往全世界。“起步阶段还是很艰难的,市场还没有准备好,产品推广一度限于停顿,只能卖些教学产品。”但固高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办了很多期培训班,为企业培训运动控制技术人才。“我们戏称为‘广东农民运动控制讲习所',好多珠三角制造业的老板原来都是种田的农民,办企业的模式基本上是三来一补和来料加工,从国外拿订单、买设备,招一批廉价的打工妹或打工仔,利用中国较低的运作成本运营生产。但中国企业不能总是买设备,未来必然要发展自己的设备产业,需要有设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机器控制系统,通俗地说,就是机器的大脑。”李泽湘说。几经努力,固高将整个珠三角的产业链从终端产品制造延伸到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与之配套的运动控制产业,为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平台。如今,应各地方政府的邀请,固高还走出深圳,在上海、重庆、长沙、芜湖、江门等地,与当地政府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关于财富:我和汪滔的生活没什么变化

  “通过创办固高,我对于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有了深刻认识。大学研究必须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才能显现出大学的意义。大学里最重要的成果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论文。”基于这些体会,李泽湘在港科大开设了两门新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工程意识,后来名动江湖的大疆汪滔,就是其中一门机器人比赛与设计课程的本科生。

  “过去的讲课模式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做作业,再考试。在这门课上学生要动手,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背景的学生要经历从概念学习到做出机器人原型机去参加比赛的过程。在八个月魔鬼式的训练中,他们熟悉了机械、电子和软件系统的设计,更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为了取得好成绩,必须迭代他的设计,做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在错误中学习,为此他们必须到深圳采购零部件,从而了解熟悉深圳的产业链。

  “这门课汪滔修了两次。毕业设计时我问他能不能做一个运动控制的项目,他说他从小对航模感兴趣,想设计一款航模自动控制器。不过他毕业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演示成功,后来,我又把他招来做我的研究生,再给他多一点的时间完善。他一边读研一边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公司,卖点控制器给外边的发烧友。”在这个李泽湘轻描淡写的过程中,他为汪滔提供的不仅有资金支持,还有人才的支援。

  那时,李泽湘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创办了控制与机电工程学科部,从2004年开始招生,每年50个,7年培养了350多个学生。李泽湘以一种新的模式培养这些人,鼓励他们创业、动手,到外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学生后来有的自主创业、办了几十家公司,有的成为很多大公司的骨干。“当年汪滔成立公司后,雇了一些人,后来那些人都跑光了。他找到我,我从哈工大深研院找了一些学生帮他干,有的学生毕业后就到大疆工作了。二三年后,公司就起来了。”

  大疆成功后,汪滔跻身亿万富豪行列。作为大疆董事长的李泽湘如何看待财富?“现在我和汪滔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以前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钱只是让我们更有资源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我也有创业失败的案例。和大疆同时期,还有几位哈工大深研院学生创立的一家公司叫比锐,和大疆在同一个楼里,做半导体封装设备,最后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上过很多当,欠了很多债,最后还是我来帮他们收拾残局。”

  2014年11月,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在东莞揭牌,由李泽湘团队负责整个机器人基地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创办这个基地的初衷,是因为李泽湘看好这种模式的发展潜力。有一批基础扎实受过良好训练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珠三角产业资源+导师们的行业经验与国际化的资源,打造一个平台帮助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实现梦想。“这是一个孵化平台,希望能把香港、内地乃至全球的创业者聚集到松山湖,帮助和扶持他们,分享我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机器人产业平台。相信10年或20年之后,这里将走出更多的明星高科技企业,大疆和汪滔只是一段历史的开始。”李泽湘说。

  回到香港:我们能为香港做点什么

  居港25年,李泽湘目睹了香港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其实,发展创新科技,香港与深圳当年几乎是同步的,但这十几年,深圳发展速度很快,香港有一些进步,但不够大。“2006年,在港的内地‘海归’人士成立了一个组织叫海学联,会员来自高教界、法律界、金融界、工商界、会计界和文化界等。我们这群‘港漂’一直在想,能为香港做点什么?”

  2016年7月,类似于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模式,李泽湘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发起,并联合香港高校科技界十余位科技大咖,共同成立“HONGKONGX科技创业平台暨青年创业服务系统”,以“基金+创业平台研究院+创业支持公益机构”的框架,运用“资本的力量”,将“超级教授”、“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有机连结,运用香港科技领域顶尖教授的专业能力,引导在港青年创业,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务实地帮助创业项目走向市场。

  HONGKONGX启动仪式上,前特首董建华、现任特首梁振英、中联办主任张晓明都来“站台”。梁振英说:香港有“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希望香港的青年人把握好这个机会,善用两地的人才、资金、技术和创意,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海外市场。

  2017年7月,HONGKONGX启动将满一年。“X是一个未知数,现在HKX的发展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我们有信心会改变香港的科技产业发展。”

  “‘一国两制’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想,粤港合作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现在国家又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对香港来说是重要的机遇。”李泽湘认为,今后数年里,制约深圳高科技产业往深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还是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的不足。与之相比,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突出,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亚洲区排名前列,仅内地在港的优秀学生已有数万之多,此外,香港拥有宽松的环境、自由的信息通道和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如果能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优势结合起来,新硅谷的出现指日可待。

  “当年,我们把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称为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才正是时候,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可以带动和改变一个产业。香港要从过去的房地产思维、金融思维转向科技思维、创新思维,用我们的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年轻人,这才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观沧海工作室 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