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选专业还是选大学?不分类型的“专业不重要”都是耍流氓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亮)
【写在前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话放在高考中特别合适。无论是高三应届毕业生,还是已经二战、三战的考生,高考依旧是绝大多数人迈进大学校门的转折点。而这一步无外乎是“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和“报一所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相比于高三备考而言,对于大学和专业的了解还太少。这几年来,笔者多次撰文关于高考报考的话题。这一年,笔者也为此拜访了一些高中校长、教师,各行各业的朋友,希望能尽量为考生们提供一些高信息密度的攻略,让读者朋友对高考报志愿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注:虽然985/211、一本/二本等已经不存在,但是为了方便阐述,仍旧使用这样的说法。】
准备工作
这几天全国各省高考的分数陆续公布,紧接着就是开始几天的煎熬。在填报志愿之前有必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 了解自己的分数在全省的位置
2.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这里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的职业测评。
3. 搜索尽量多的往年高考报考数据信息。
4. 了解自己到底讨厌什么。比如不接受什么专业/行业,不喜欢哪个城市,
了解完了这些就可以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报考方案啦!
那么,如何在林林总总的大学中选择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呢?我们接下来就来聊一聊。
图片来自IC Photo
1. 大学
面对各种大学,看似林林总总数量很多,其实梳理起来非常简单。抛开艺术、体育、军校、警校等特殊类型,全国的普通高校有比较明确的梯队划分。使用过去的分类方法985/211,国家重点大学/省重点大学,一本/二本。虽然随着“双一流”,一本二本合并等一系列新规出台,这些划分都是历史名词,但是它们仍旧是反映高校实力的基础划分,也是用人单位衡量尺度。
那接下来,就从大学历史、双一流名单、行业名校三个维度来谈谈各梯队的大学总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大学的发轫主要在于4个比较集中的时期:
民国时期,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诞生。当时典型的国立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私立大学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后来改为公立)。有一些大学后来也发生了极为复杂的沿革,比如中央大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除了少数的几个大学以外,这些大学时至今日也都是综合性大学,各类学科比较齐全,都是耳熟能详的“百年老店”。
第二个时期是建国初期,中国仿照苏联模式建立了一批各个行业的专门大学,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等。在当代,很多“中”字头的大学便是这一时期建立的。而很多大学是原来民国时期大学的一些系科拆分重组而成。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行业专门的大学都是归相应的归家部委管辖,现在很多好一些的大学划归给教育部直属,或者省直属。当然,也有个别大学仍有相应行业国家部委管辖,比如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之际,很多学校经历了一批合并潮流,产生了一些新的大学,比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大学合并办学;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合并办学;武汉地区,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并组成“武汉理工大”;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大学合并办学。
第四个阶段是近年来,中国大学呈现出办学主体多样化的趋势。很多新型大学开始出现。在早期,由深圳市地方政府筹办深圳大学;由社会资本参与共建的汕头大学(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新兴大学,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值得关注。中外高校也联合办学,给考生多了一种选择,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如今,在深圳就有一批这样的中外联合办学高校正在建设中。这类学校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和国外大学对接比较顺畅,常常使用国外教材,甚至学分上也会承认,方便之后出国深造。
讲完了历史,就来讲一讲这些大学的梯队划分了:
虽然985/211已经是历史名词,取而代之的是“双一流”大学建设。但是,其内部组成却是基本不变。“双一流”大学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听起来很绕,但是实际上成员还是原来的985/211高校,在增加了少量的几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就是原来985高校的全部成员,再新增3所新增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是原211成员,再增加了一些优秀的大学。因此,985/211依旧会在未来成为划分全国名校的一个标签。
而接下来的梯队就是省属重点大学等,之前所说的“一本”’。当然,在很多省份这也成为了历史名词。因为从去年开始,部分省份已经将“一本”和“二本”大学合并录取,而“二本、三本合并为二本”已经是前几年的事情了。目前从新闻中获悉,北京(2016年起)、上海(2016年起)、山东(2017年起)、海南(2017年起)、浙江(2017年起)、天津(2018年起)、广东(2018年起)、辽宁(2018年起)等地一本二本合并录取。
这种合并对于本科高校来说是新一轮洗牌,越来越模糊之前的划分,使得在“头衔”上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一些发展势头好、学科优势强的二本也有机会获得更优秀的生源。促进高校之间竞争,专注提高办学质量,增加专业优势。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传统的“一本”“二本”,依旧还有一定参考意义,特别是“国家直属”“省部共建”“省属重点大学”,这些学校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但是,也要关注一些发展不错的“二本”,大学的发展是动态的,很多传统的眼光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最后要说的是“行业名校”这个话题。对于一部分考生而言,可能会特别想从事某一行业,或者家长希望孩子从事某一行业。这类考生在选择时,就要更优先选择“行业名校”。
举几个例子,政法类高校有传统的“五院四系”的说法,“五院”是: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如果立志政法行业,“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选择范围之一。特别有意思的是,由于当年211高校的名额分配时,各行业是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这“五院”很多是“双非”,但这一点不影响它们的行业地位,甚至高于部分211院校。
同样地,建筑类也有“建筑老八校”的说法,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科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也是立志学建筑同学的首选。
再比如财经类公认的四大财经院校算是“黄埔嫡系”;军工类最认可的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7所军工类高校;医学类实力最强的还是原卫生部直属7所医科大学(大部分被合并,注意查找);铁路系统最认可曾经直属过的9所交通院校;师范类最知名的还是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语言类专业也就只有几家外国语学校学科齐全。
而对于这些行业本身,用人单位也首先选择这些本行业院校的学生,出身于这些院校的学生在行业比例也很高,校友资源也丰富,发展起来毕业院校也“主流”。就是所谓的“科班出身”“根正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