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人保女将杨海玲的爱民情怀

  (七)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要让困难群众树立信心,内生动力

  在农村,榜样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着干、比着干是老百姓创业致富的捷径。为此,杨海玲着力挖掘村里典型,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树立标杆,鼓起他们的精气神。

  “你能行,你很好”、“再努力一年,肯定会更好”走到哪里,杨海玲就把“信心”的种子撒到哪里。她的行动,带着困难人群走出了脱贫第一步,她的精神提振了困难人群的信心与士气。

  扶“志”太重要了。

  提起她重点推介宣传的“五退低保”的老党员孙正海时,杨海玲随手向记者展示老人给她发来的祝贺语:“海玲同志,你是国家脱贫攻坚的先进个人,是党的好女儿,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这是杨海玲获得“全国扶贫先进个人”时,老人通过微信第一时间发来的。

  孙正海,1936年3月出生,1979年2月入党。

  杨海玲,1966年7月出生,1995年3月入党。

  两代党员的相识,缘起一副春联。

  2016年3月的一天,低保户孙正海门上的“国赐安康、党赠幸福”对联引起了杨海玲的注目。

  一段梦魇般的开头,却有个荡气回肠的结局。

  2003年,孙正海老伴因胆囊癌去世,他自己也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屋漏偏逢阴雨天,2006年10月,他的大儿子竟也患上肺癌,不久,大儿媳又患上乳腺癌。一家多人患重病,巨额的医药费,让整个家庭负债累累。2014年1月,村里为他办理了“低保”。

  在政府的帮扶和其他亲友的资助下,经过两年多时间,老人艰难还清了债务。

  老人是乡里有名的乡贤,知书达理,又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春节前,他就想好了对联,颂扬党的恩情。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老人顽强的精神和感恩之心,让杨海玲心生敬佩。

  孙正海看杨海玲,一个城里长大的女干部,冲到一线帮村民,每天坚持与大家奋战在一起脱贫致富,全心全意,心无旁骛。

  就这样,两代老党员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杨海玲经常找孙正海聊家常,遇到困难主动帮忙,真情帮扶;孙正海也经常给杨海玲出谋划策,共商村里脱贫大计。

  2017年11月,孙正海萌生了想退出低保的想法,杨海玲给与大力支持。因为他们在共同走访中,发现村里还有刚患大病更困难的村民。孙正海第一次向村委会提交退出低保申请,村里考虑老人年岁太高,没有同意。后来,孙正海又连续4次申请,村委会专题为他召开了表决会议,最后同意老人退保。

  第一时间,杨海玲将孙正海的先进事迹,整理并上报扶贫工作队、县委宣传部等部门。不久,老人家的事迹在全国范围都引起了广泛反响,2019年,孙正海老人荣登上“中国好人”榜。

  一个人带动身边一群人,一件事引领风尚好一片。

  同村的张贤志,丧偶,三个孩子,自己因为身体不好,长期依靠低保和救助生活。在孙正海的感召下,主动退出低保,承包6个大棚种植葡萄,顺利脱贫。

  邻乡的陈强战,当地贫困户,在在孙正海的感召下,潜心发明专业,在杨海玲的帮扶和宣传下,家境大为改观,《学习强国》等媒体广为报道。 如今,“穷惯了、穷怕了”等消极思维在当地一扫而空,人人找事做、家家有奔头。

  2017年春节期间,孙正海老人写下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人保帮扶奔小康”的励志对联,亲手贴在了村委会的大门上。2018年,老人家写了60字的临江仙词“雪二在变”:

  瑶淮交汇鸡心滩

  雪二新村显现

  集举改田惠民生

  支部基石坚

  干群心连心

  大干脱贫攻坚战

  人人献计流汗

  十三五小康实现

  雪二人文变

  村容村貌变

  (八)再回年少初心,用关注特殊人群教育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雪二村告捷,杨海玲也得到了高度认可。2020年至今,杨海玲转战瑶沟乡瑶沟居(桂湾村和胡三村),继续协助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2020年,杨海玲所在的省人保公司拨款100万元,入股县城投公司投资瑶沟乡和天下科技建材有限公司,每年8%的受益归瑶沟乡瑶沟居村集体。

  对于扶贫达人杨海玲的到来,胡三村村书记吴琼乐开了花:“杨书记实在是细致,一来就彻底摸清楚了村里的情况,关爱扶助特殊群体,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帮助。”

  杨海玲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当个老师,尽管失之交臂,但如今的她依然希望可以用第一书记的身份帮助农村地区孤儿和特殊儿童以师长的关爱。为了抓好基础,教育扶贫,保障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杨海玲把所有贫困户的孩子们入学情况一一记在本子上,“我要让贫困户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们的家庭看到希望之光,把帮扶工作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她多次到瑶沟学校了解这些孩子学习状况,希望学校给予他们学习上帮助。

  “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为民办实事工程,是共青团探索服务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发布的工作报告中,建设5000个事实孤儿‘梦想小屋’”的计划,被纳入民生实事工作清单。

  杨海玲决定为符合条件的孩子争取到这个计划的指标。她知道,最有效的争取方式,就是尽量详尽的事实,于是她再度拿出了“铁脚板”的精神,走访了辖区内每一个可能符合条件的孩子,找到了6个事实孤儿和6个困境儿童,其中就包括陈强战的女儿。

  计划以10000元一间改造一个房屋,包括屋顶、地板、床、书桌、床上四件套、装饰画、衣柜、塑钢窗、窗帘、门等。“放学回家的孩子,发现家里的破烂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取代了泥巴地面的地板,全新的家具,简直乐疯了,开心得满地打滚,我们当时也激动得快要流眼泪了,梦想实现真的太幸福了。”陈强战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陈凤是当地建档立卡户陈学宝的女儿,女儿5岁时,陈学宝的妻子因病去世,妻子的死对这个男人的打击很大,他从此一蹶不振,家也就深陷泥潭了。

  2020年暑假,杨海玲走访到这个小家,也从此改变了这个小家。

  “我到的时候,发现小女孩正在看一本《爱的教育》的课外读物,这孩子很腼腆怯弱,于是我引导她干活,并有意识地根据她干活的量进行奖励,并记录和推广了这个家庭的故事,后期,这个家很快被好心人们关注,一定程度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一个贫困的父亲,对女儿的情感关怀是很缺失的,陈凤11岁了,还没有过过一次像样的生日,杨海玲决心为孩子筹办一次难忘的生日。

  她先让孩子列出了一份想邀请的人员名单,多方协调,在县城的肯德基里办了一场生日宴,当一群关心自己的人围着自己唱起生日歌的时候,小女孩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杨海玲甚至找到了孩子学校的校长,让校长把孩子分到班主任是女老师的班级,为的是让陈凤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女性的指导和关爱。

  这些难忘的画面,只是杨海玲关注教育,关注困境儿童的点滴:驻村帮扶期间,杨海玲多方筹措资金,为低收入农户子女争取到每年学费、书籍、衣物等资助,并感召了许多爱心妈妈为孩子们捐资助学,传播爱的温暖。村里有考上大学的,她及时帮申请“扶贫100”,用政府精准扶贫。几年间,在她的努力下,有的贫苦学子顺利进入大学,有的免费上了重点高中。如今,在杨海玲的带动影响下,当地已经有近百人的爱心妈妈加入了扶贫助学的“扶友大家庭”。

  2021年1月10日,北京软实力教育研究院首席教育官14班“大手拉小手”助学活动到瑶沟学校捐资助学,杨海玲帮扶的2个品学兼优孩子收到了10000元捐助资金。

  (九)珍贵荣誉的背后,是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更是大家对杨海玲奉献精神的高度褒奖

  时代是出卷人,杨海玲是答卷人,泗洪人民是阅卷人。他们给出的高分值,既是信任,又是感激,更是深情。

  ——地方政府领导眼中的杨海玲。泗洪县扶贫办主任张美洪,是杨海玲工作的主要见证者之一。采访中,他对这位爱将赞不绝口。

  第二届届满在扶贫办开会时,他得知杨海玲说要回原单位上班了,他赶忙说:“你不能走!”,因为他的要求,杨海玲成了全省派出的扶贫干部中为数不多的“老三届”。

  

  “杨海玲同志,在雪二村最突出的成绩之一,就是出色的产业扶贫,尤其是为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创造了高效的销售模式,一个庞大的动作背后,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杨海玲在其中起到了枢纽作用,无数个日子,她骑着电动车,将销售端无法及时运出去的产品送出,这一点一滴,都是整个计划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让贫困村的农业产品在解决了运输成本的同时,还能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

  “如今,在杨海玲的包销承诺之下,雪二村的蔬菜产业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通道,输血之后的造血功能已经初步实现,此举给县委县政府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县委县政府已经为雪二村的农产品申请了国家地理标识,并连续举办了多届‘萝卜节’,产品的质量、数量和名气都在稳步提升。在这个基础之上,泗洪县的农产品已经实现了与南京上海等地的销售渠道、使用渠道的直接对接,并且部分销售渠道还开始主动投资,在泗洪地区包地建设农产水产供应基地,几十个‘三社共建’机构正在陆续出现和展现效果。”

  最后,张主任感动地说:“一位年近退休的老同志,一位女同志,能对艰苦的扶贫工作如此甘之如饴,有取之不竭的热情和能量,其智慧其爱心其恒心其韧性,值得高度肯定。”

  ——上级公司领导眼中的杨海玲。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胜利召开的当天下午,人保集团罗熹董事长、总裁王廷科、监事长黄良波、副总裁谢一群等公司领导在百忙中,亲切接见了杨海玲和公司其他2个先进单位的员工代表。

  罗董事长握着杨海玲的手说:“我代表集团党委,向你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国家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人保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罗董事长鼓励杨海玲:“希望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按照中央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做好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3月1日,中国人保江苏区域工委举办“杨海玲先进事迹专场报告会”,号召全省系统的人保财险、人保健康、人保寿险的等机构的全体干部员工向杨海玲学习。江苏区域工委书记、人保财险总裁助理兼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夏玉扬为杨海玲颁发了“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总经理特别奖”。

  夏总动情地说:“杨海玲同志是江苏人保系统驻村扶贫干部的优秀代表,她以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不畏艰难、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心系群众、造福百姓的为民情怀,一心扎根贫困乡村,用滴水穿石的‘辛苦指数’换来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和党的‘形象指数’,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江苏人保人昂扬向上、奋发作为的精神风貌,是全省系统上下学习的榜样!”

  ——市县公司领导眼中的杨海玲。现任宿迁市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泗洪支公司经理的张新茂对杨海玲的评价角度独特:“我们的这位大姐,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共产党员、管理干部、扶贫达人……多个角色,个个都很精彩。”

  “她身上,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就是坚韧不拔。3届6年啊,从第一天到今日,不管自己是受到了鼓励,还是受到了委屈,她都只有一个姿态,勤奋爱岗。”

  “她身上,另外一个优秀品质,就是看问题有高度有想法,扶贫工作中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宜。她知道每一个贫困户的真实要求,知道每一个案例的特殊性,知道每一个问题的关键点,所以次次都能精准解决问题。”

  “保险人的长项是市场手段、市场意识以及可联动资源,她以一个第一书记的身份为支点,梳理各路资源,让资源在贫困地区生根开花。”

  ——五退低保的“中国好人”孙正海眼中的杨海玲。听说我们采访杨海玲,老人家写下了一首小诗,赞美杨海玲:谁说女子不如男?出征扶贫海玲美!拼命三郎拓市场,机灵多智助乡亲!柔情似水护学童,母爱光芒暖心肠!六载攻坚脱贫路,全国先进美名扬!

  ——被资助学童眼中的杨海玲。“敬爱的杨奶奶:十二年才能盼到一个吉祥的喜牛年,牛年代表祥瑞……今年我已经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了,我会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您与江苏人保公司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将来也像您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2021年2月12日,农历大年初一,受资助的学生陈静雅写给杨海玲的拜年问候语。我们相信,善心中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

  6年来,杨海玲把对脚下土地、身边群众的热爱,对肩上责任、心中信念的执着,书写在泗洪的大地上,铭刻在群众的心坎上。

  6年来,杨海玲牢记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使命,真抓实干、马上就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带领困难群众,撒下了一路的汗水,也结出一串又一串硕果。

  6年来,双沟镇的雪二村整体脱贫了,瑶沟乡的胡三村、桂湾村开始乡村振兴了,村民们笑了。而杨海玲的脸被晒黑了,头发也花白了……

  采访最后,杨海玲为我们总结了几年来她在扶贫一线的四点工作经验:

  扶贫要先扶“资”——只有解决贫困村集体和困难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稳定增收。

  扶贫要先扶“志”——只有思想引领、观念改变、信心提升,才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扶贫要先扶“智”——只有抓好基础教育扶贫,保障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要先扶“技”——只有传授给贫困群众走出困境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提升他们脱贫的能力,激发他们致富的活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海玲在扶贫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又陆续摘取了一连串的荣誉:从省公司扶贫工作者“先进个人”,到泗洪县“人民政府三等功”,再到江苏省委驻泗洪帮扶工作队“2018年度先进个人”和2018-2019年度江苏省委驻泗洪帮扶工作队“优秀共产党员”、“泗洪县2019年度“扶贫100爱心人士”、保险行业协会第二期保险好事迹“爱心奖”、2020年“泗洪县人民政府三等功”、2018-2019年度省委驻宿帮扶工作队”、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每一个荣誉,都是她踏实脚步丈量出的坐标。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采访中,杨海玲一直说,她只是千千万万个扶贫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党和人民却给与她这么高的荣誉。

  “特别是2月25日,当我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时,我感觉自己真是时代的幸运儿!”

  “公司还有许多同事担任不同时期的扶贫队员,他们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很多贡献,荣誉应该属于大家”,杨海玲动情地说。

  人,生而有格局,格局各不相同。

  还有5个月,杨海玲就要退休了。

  如今的她,干劲依然不减。一路上,不停地给我们介绍她的一些设想:“胡三村,淮海战役时期的英雄烈士很多,红色底蕴比较好,适合搞点红色文化旅游。从精神内涵方面,既可以学习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增加旅游阅历;从政治内涵方面,又可以加强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

  “桂湾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壮大林果(碧根果)产业,打造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大姐,您退休后,有啥打算啊?”我们问道。

  “哈哈,我感觉自己还年轻呢,如果乡村振兴需要我,我愿意发挥余热,继续奋战”。

  这就是杨海玲!一个激情冲锋在脱贫攻坚前线的人保女将!一个倾心带领着困难群众致富的共产党员!

  临行,我们十分不舍地与站在地头的海玲大姐挥手告别。

  夕阳下,她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田间。

  微风吹来,碧绿的麦苗轻弯腰身,似乎在致谢。不远处的油菜花香,轻抚过脸颊,留下了淡淡的清香……

  作者:曹炳贵、于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