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学生选干部 模拟“总统竞选”

  观察动机:近日,有外地媒体报道,一位小学生的家长近来发现儿子情绪低落,原因是新学期“班干”换届时意外落选,而后该家长开始为孩子“跑官”,最终孩子才如愿当上副班长。该家长称,担任班干部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所以付出点代价家长们也愿意。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对北京市多所小学展开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于“当干部”这件事十分热衷,而不少学校为了解决人人都想当班干的局面,可谓费尽心思,有采用轮流值周当班干的,有给班里增设“门官”、“灯官”各式新“官职”的,还有的大费周章用“总统选举“的方式来选拔学生干部。

  现状:家长学生多有“干部综合征”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生们对当干部之所以热度不减,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当干部好处多。

  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采访多位学生和家长,发现大家普遍认为当干部有四好:第一是能证明自己够优秀,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谁是干部就说明谁更厉害呗。以前竞选班干时没想过培养责任或是能力什么的,就是觉得担任学生干部可以证明自己很优秀。”一位五年级班长周同学表示。

  第二是能获得老师的足够重视和喜爱,“干部”可以换得享受其他“荣誉”的机会。“你看那些升国旗的小旗手,或是学校有什么活动需要派代表的,都是派班干部或队干部去做的,普通学生哪有这样的机会。”西城区一位六年级家长表示,干部经历对于孩子获得各方面的机会都有重要影响,甚至对升学也有重要意义。

  第三是能让学校生活更加充实,获得组织活动时的成就感。两位常年担任班长的学生均表示,自己喜欢担任班干时繁忙而充实的状态,喜欢同学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每每成功组织各项活动时,自己都感觉非常满足。“我想法比较多,很希望自己的好想法被老师和同学采纳,也比较喜欢别人能听我的。”已经有过多年班长经历的孙同学表示。

  第四是家长们普遍认为当干部有利于孩子在人际交往、管理能力、责任意识等等各方面的培养,有利于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我们家孩子从二年级开始连续担任了四年学习委员,每年竞选时都是全票通过,现在学校都是民主选举,需要孩子有真正的好人缘,而且自己为了保证每年能竞选上,也会十分重视人际交往。”刘女士表示,他家的孩子担任班干部后,明显比过去更在乎其他同学,也会主动去帮助别人。

  为了让更多学生当上“干部”,不少学校都在传统班干职位的基础上,增设更多的“干部岗位”。比如中关村三小、宣师一附小等学校还设立了“门官”、“灯官”等职位,让学生们定期轮流担任。中关村三小有的班级还将“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的称谓改成“学习班长”、“劳动班长”。相关负责老师解释说,这样的做法只是为了增加这些职务对学生的吸引力,并没有改变相关职务的实质内容,这种新的叫法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职务的责任重大。

  专家观点:当过班干部的学生未必比普通学生发展得更好

  北师大心理学专家宋振韶表示,目前其实并未看到相关的研究证明,当班干部会比不当班干部的孩子发展得更好。大家对“学生干部”的热衷多是种经验值,认为当班干部是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往往也是社会“官本位”思想的一个辐射,但其实这是个不良的风气,也比较盲目。班干部应该是为大家服务的性质,并不是“特权”的代表,“现在老师和家长确实需要去做一些反思。

  学校对班干部怎么定位,老师怎么看待学生干部,都应有所调整。老师不应该对学生干部有什么特别照顾,班干部只是更有助于管理班级和服务学生的一群人,这样一群人本不该是人人都合适或都有兴趣去做的。再者,班干部也不是什么全能型学生,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各有优缺点。教育是社会的缩影和未来,老师对学生的各种态度、做法必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