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努力和意志最重要 获助大学生之自强路(图)

  2003年受资助的李丹、李莉姐妹

  佛教在线8月28日消息 广州日报报道:“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的活动开始于2002年夏天,五年来,本报联合一些单位和知名企业,先后帮助数百名贫困大学新生顺利进入大学,第一批受助学生已顺利大学毕业。这项活动成为困难家庭孩子圆大学梦的“金钥匙”,也在全社会引发了爱心助学热潮。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

  8月27日上午,由广州日报和广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财政局、市招生办、市青基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由广州福彩出资支持的“广州一家亲·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2006广州市大学生爱心助学活动将在上下九步行街广场举行首批助学金发放仪式,264名广州籍本科贫困生将获得每人5000元的资助,200多名专科生也将在补录和审核完成后,陆续获得资助。这也是广州日报从2002年起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以来的又一盛举。5年来,通过这项活动获得资助的贫困生已有数百人,我们在为他们送上学费的同时,更多的是传递社会各界的关爱、鼓励和助人为乐的情怀。

  首倡义举

  搬开贫困生心中的大石

  随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高等教育学费的上涨,越来越多的优秀贫困学生因为经济上的问题而陷入困境。据统计,目前广东各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为13%至20%,其中特困生占了5%,以广东省80万在校生计算,贫困大学生已经突破10万人,每年5000元左右的学费始终是他们心头的一块大石。2002年,由于关注到贫困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广州日报和广州市招生办发起了首次“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活动,马上得到了两家企业的大力支持,各出资50万元,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

  消息在广州日报刊出后,立刻掀起了一股爱心助学热潮。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本身生活尚且困难的单身妈妈,从私营企业家到普通打工者,广州日报和广州市招生办每天都要接到一两百个电话,来电者纷纷表示:“我要捐助第101个贫困生上大学!”

  青春约定

  “四年后学有所成时再相聚!”

  2002年的首次资助活动从8月15日开始公开接受申请,整个过程都由《广州日报》跟进报道。为了更好体现企业“助贫困生圆大学梦”的资助宗旨,企业捐助的款项直接划入各位学生报读大学的账户,以首先保证其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受助学生凭“资助证明”,到大学后可以直接用5000元资助款抵交有关的费用。最后确定接受资助的学生共102位,分布在广州各个区县。贫困生们成了新朋友,他们约定:“四年后学有所成时再相聚!”

  2003年,广州日报“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活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支持,某集团独家承担了60万元的资助经费。300多名考上大学的贫困生领取了报名表,他们中的100人获得了每人6000元的资助。

  爱心推广

  五湖四海学子都成资助对象

  2005年,“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活动将资助范围从广州市的高考考生扩大到了从五湖四海到广州的高校读大学的贫困生。六家知名企业第一时间确认了资助意向,一共捐出50万元。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团委还与各高校团委协议,双方将在今后展开合作,有计划、有目标、定期开展相关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

  新的提升

  资助人数资助金额再创新高

  2006年,在广州市福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广州日报和广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财政局、市招生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起主办的这项助学行动,在资助人数、资助金额、辐射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并将专科学生也首次纳入了资助的范围。福彩公益金资助的金额达到200万元,预计将帮助500多名本、专科学生圆大学梦,覆盖了绝大部分广州市特困和低保家庭考上大学的孩子们。

  “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活动已经举行了5年,数百名贫困生获得资助。5年来,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大多在学校表现优异,成为各院系的优秀学生,他们对“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活动心怀感激,都表示将来要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往年获助学生

  申请贷款解决后三年学费

  负债2万元:工作还是读研

  从2002年起开始“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活动至今,第一批受资助学生已经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而更多的贫困学子仍在大学校园刻苦拼搏。2002年获得资助就读中山大学、如今已被保送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读研的冯敏婷,2003年获得资助的双胞胎姐妹李丹、李莉就是他们中的典型。

  “人的努力和意志最重要”

  2005年10月份,品学兼优的冯敏婷就收到了保送读研的通知。在工作还是读书两者之间犹豫了很久之后,冯敏婷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了继续求学的道路。2006年9月份,她将正式“晋升”为研究生,而妈妈几经周折也拿到了退休金。这个贫困的家庭已经从乌云中走出,回想一路的艰辛和努力,冯敏婷想对贫困大学生说:“贫困只是暂时的,人的努力和意志最重要!”

  冯敏婷有着贫困生的“典型经历”:父亲1998年因肝癌病逝,母亲下岗多年。她于2002年从广雅中学考上中山大学,正在为一年5160元的学费愁苦时,受到了广州日报与广州市招生办牵线开展的“助百名贫困生圆大学梦”资助,虽然只有5000元,但第一年的学费总算解决了。

  然而,往后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对冯敏婷依旧是一笔大数目。她咬咬牙,申请了大学生贫困助学贷款,4年大学总共借了2万多元。背负着“巨债”求学,娇小的冯敏婷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外人的眼光真的不重要”

  逆境往往更催人奋进。冯敏婷在学业上刻苦用功,总成绩排在班上第六名,拿了好几次奖学金。同时,她没有放过任何锻炼自己的机会,参加很多校内活动,担任心理学社学术部部长。“因为家庭实在困难,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我去做了很多兼职。”冯敏婷笑着说,无论是给心理培训中心的多动症儿童上课,还是到企业给员工做心理咨询,每一次不但挣了钱,也是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

  一些贫困生因为承担太大压力,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把自己和周围人群隔离起来。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冯敏婷在如何面对心理压力上有不少经验之谈:“外人的眼光真的不重要。也许是读心理学的原因,我可以调节自己,自己怎么看自己才最重要。一定要多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不要封闭自己。”

  由于学业优秀,冯敏婷被保送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专业为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当初考虑到还有2万多元的债务要还,家里依旧生活困难,冯敏婷曾想过放弃读研,出来工作。但母亲和阿姨都坚决反对,鼓励她一定要珍惜机会。冯敏婷犹豫了很久,决定再次接受挑战,“反正前途是光明的”。

  双胞胎获助后奋发图强

  姐姐兼职妹妹获奖学金

  李丹:为学习和兼职而奔波

  2003年,李丹获得了资助,进入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乐观开朗的李丹为了兼顾学习和兼职,经常奔波于大学城与华南师范大学校本部之间。大三的时候李丹在天河区兼职作文培训班班主任,学生是混合班上课,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因为早上学校有课,她只能晚上兼职,每天早出晚归,虽然很累,但也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

  对于学习,李丹对自己显得有点严厉。“很多同学都是以学业为主,但是自己要兼职,所以总是担心自己考得不好,去年差一点就能拿到奖学金了,真是可惜,2006年我要更加努力。”活泼外向的李丹也是班里课外活动的活跃分子,她在全校课件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奖。现在李丹正在担任年级的宣传委员,也是年级报刊的主编。

  提起当年获得的资助,李丹说:“资助只是暂时的,以后的路还要靠自己努力走好,要真正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天生乐观的李丹还勉励即将受助的师弟师妹:“不要太在意自己是贫困生的身份,应该开心地面对生活。”开学就大四了,李丹说:“我将来会做一名教师,然后赚钱好好照顾母亲。”

  李莉:大一时成绩全班第一

  李莉是李丹的双胞胎妹妹,和姐姐相比,李莉显得稍微有点内向。李莉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她的成绩全班第一,曾经获得国家奖学金。

  她孤身一人在西安求学,学的是工科测绘专业,并不擅长理科的她在学习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李莉告诉记者:“大三下学期实习很多,最近一次是进行两个月的野外测量,很辛苦,暑假期间还要整理数据,写成报告。相信大四会更加忙碌。”

  多愁善感的李莉也像所有的毕业班学生一样为前途发愁:“学工科的女生要找一份好的工作,难度太大了。”李莉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打算在10月底的招聘会上积极找一份工作,另一方面打算明年1月份考本专业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