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启用,语文课小初衔接怎么做?看看长宁区这门“大语文”思路的阅读
沪上中小学生启用“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初语文学习衔接”的话题,一时间成为家长和学生关切的热点。今天,“长宁义务教育娄山&天一集团化办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式揭牌。该团队组建旨在优化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课程建构,进一步设计能体现小初衔接阶段语文特色的拓展课程,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更多样的选择,解决一部分预备班新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不适应感。
基于市教委近期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和《长宁区关于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意见》,对接长宁区创新人才发展要求,着力加强紧密型集团建设,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理念,在两个集团办学的阶段成果和各校原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依托师资、资源和市场三方面的优势,深入思考小初衔接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新思路。
为此,去年9月至今,“长宁义务教育娄山&天一集团化办学语文学科工作室”创新团队研究以“语文学科小初衔接”为桥梁,打通小学和初中学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重视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渗透,实现减负增效。同时,在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也能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小初衔接亲子阅读“乐”分享》《小初衔接情境写作“趣”体验》《小初衔接基础知识“必”积累》《小初衔接经典佳作“需”品读》《小初衔接文言短篇“全”解析》《小初衔接诗词歌赋“轻”吟诵》《小初衔接阅读理解“巧”训练》……在长宁区娄山中学和天一小学,这七门语文小初衔接的课程以及学材陆续与学生们见面。其中,“亲子阅读”板块已由幼小衔接阶段的《知书达理 经典共享——亲子阅读指导手册》作为先期试水,而小初衔接“情境写作”课程,也已经积累了一年的材料,即将整理出版。后续,团队将陆续完成全部七个课程的构建。
今天的论坛上,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分享了自己对于“大语文”的教育观点。他认为“人的成长史就是阅读史”,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博览群书,有积累,有感悟,然后才有可能给自己的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优质的阅读篇目,熏陶涵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人文素养,最终促进孩子语言的整体提升。
这与团队小初语文教学的思路不谋而合。据悉,团队将借助娄山教育集团和天一教育集团的合作,打破校际间、学段间的壁垒,形成“大语文”的思路和格局。经过日常实践和反复论证,最终形成小初衔接语文阅读创新课程。“此类创新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做性,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抓手,通过有效的学习,顺利从小学过渡到初中。”
具体做来,创新课程开发以“衔接”和“阅读”为关键词,强调学生是阅读活动的自我管理者、主动参与者。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者。同时,也希望教师和家长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部分对话者。
团队通过丰富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课程的开发和活动的设计,更多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经历和体验;同时,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相互交换阅读的感动和乐趣,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我们在课程和活动上的尝试,也打破了校际间、学段间的壁垒,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壁垒。
记者了解到,下阶段,工作室将借助天一小学信息化标杆校建设的契机,利用人工AI技术的辅助,针对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栏目,在课外阅读课程化、亲子阅读多样化方面提供智能支持,尤其想结合上海市学习成长记录册,在课内、课外阅读延伸、展现和评价方面做进一步思考,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经历,以评促读。
同时,也将借助娄山集团语文“开放性作业”和“整本书阅读”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评价维度,以丰富生动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小学、初中的步调一致,为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升更早地打下基础,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作者:张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