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走上中宣部发布台,他们胸前的奖章里“藏”了哪些故事?
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背后是人民警察的守护。5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位公安民警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张保国、崔道植、刘忠义、孟昆玉,4个不同的名字,来自警察队伍中的不同群体,从事着不同的专业,但从他们胸前挂满的齐刷刷、亮闪闪的奖章便可以料想,奖章背后各有不同,却又注定有着类似的故事。
5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位公安民警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摄
“痕迹侦探”崔道植:青年人的奋斗理想要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
16枚弹头、64次比对、40余枚弹壳,崔道植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2mm的枪弹痕迹三天两夜,终于得出“都是八一自动步枪,建议新疆、北京并案处理”的结论。
在电影里,这样的场景往往只是几十秒的镜头,画面闪回,案件告破。现实中,这个结论却为侦破1997“中国刑侦一号案”白宝山案,提供了最关键证据。
崔道植,87岁,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从1955年至今,他坚守刑事案件痕迹检验工作66年,检验7000余件痕迹物证,无一错案。他研究的指甲统一认定,使指甲和指纹一样,可以作为破案的关键证据。
今天的见面会,崔道植是最年长的一位。生于1934年,6岁成了孤儿,在村里的资助下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经历过抗美援朝战场,转业后在单位的支持下学习了痕检,正式走上刑侦技术人员的道路。
他出生的年代、经历的人生使他有了许多不同于在场其他人的体悟。他觉得,他的一切都是党给的,他想要报恩。哪怕已经退休22年,他仍在以公安部特约刑侦专家的身份参与各类疑难痕迹物证的鉴定。
2019年,公安部授予崔道植“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这枚奖章代表了我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尤其是退休以来我工作的全部。”
崔道植说,总有青年民警想听他谈感悟。在他看来,忠诚是总开关,“这个总开关解决好了,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等各项工作就能建功立业。”
此外,除了敬业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他最看重的是青年人的奋斗理想,特别是要把人生的奋斗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他认为,只有这样奋斗,青年人的理想抱负才能实现。
“灭罪高手”刘忠义:“团圆”行动已经找回1200名失踪被拐儿童
坐在崔道植旁边的是刘忠义,他们曾在黑龙江共事多年,刘忠义还在现场回忆起2007年告破的一起杀人案,最终是在崔老的帮助下,通过“半枚血指纹”成功破案。
从基层警员到如今担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要职,刘忠义和他的战友共同参与侦破了上千起大案、要案。
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刘忠义就在现场,他认为,训词精神主要体现了“为民”二字。
今年,公安部开展了“团圆”行动,全面查找解救改革开放以来的失踪被拐儿童。到目前,“团圆”行动已经找到1200名失踪被拐的孩子,使更多家庭团圆。在刘忠义看来,这就是“为民”。
谈到群众近年来深受其害的电信网络诈骗,刘忠义说,自己“满脑子都是案件的事儿”。
他谈到,现在很多企业注重自己的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安全责任,有些互联网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公安部正在进行梳理,各行各业也积极参与。“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拿出办法的。”
当了36年刑警,刘忠义见证了我国刑侦能力、水平和经验的提升。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但历史上由于受到侦破能力、侦破水平、侦破方法的限制,有很多历史遗留的案件没有破。现在要想办法还历史上欠群众的账。
去年全国开展了“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共破获积案6270起。刘忠义说,这是全国民警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向人民群众有了交待。
“我们身上这身警服是布做的,看着很单薄,但在老百姓心目中它是金属做的,它是一道屏障。”刘忠义说。
“拆弹专家”张保国:我党龄最长,有危险我先上
影视作品中的拆弹专家总能在二选一的抉择时刻化险为夷。现实中,排爆工作无疑是最危险的,排爆警察没有了主角光环的加持,只能用专业、经验和肉身与弹药“赌博”。
张保国,现任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是一名排爆警察,已经在反恐处突的一线工作20余年,其间执行了超过100次排爆任务和数百次排除销毁废旧炮弹炸弹任务。
“每一次都是与死神的较量。”张保国说。
2005年3月2日,在一次销毁爆炸物的作业中,为了保护战友和同事的安全,张保国被意外自燃的火炸药烧成重伤,落下七级伤残。
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两次住院治疗,两次大的植皮手术,还有多次康复治疗,最后才恢复了双手的基本功能。重返排爆工作岗位后,张保国没有停下,一直工作到现在。
读的是军校、学的是弹药,从部队到警队,专业对口的张保国一直在与炸药、爆炸打交道。2002年济南市公安局排爆队成立,队长张保国定了个规矩,谁的党龄最长,谁就是第一排爆手,有危险最先上。直到现在,张保国一直是排爆队中“最先上”的那个人。
从业20余年,经过他手排除和销毁了4000多发炮弹炸弹、30多万枚雷管和50余万米导火索。这些成绩凝结成奖章,挂满了张保国的胸前。
最令他激动的是“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奖章,2019年6月25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获得此嘉奖。“合影的时候,我就站在总书记身边,我离他最近。”
彼时彼刻的激励延续至今,张保国说,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更多人的生命,这是他想说的话。
“最帅交警”孟昆玉:视职业形象为生命,把人民群众当亲人
孟昆玉是4位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2009年一段路口执勤的视频传遍网络,孟昆玉因此获得了京城“最帅交警”的赞誉。
现在,孟昆玉是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主要承担长安街及天安门广场周边的交通秩序治理、交通维护疏导和每天升降国旗的交通保障等工作。
他说,自己所在的支队被称作“神州第一岗支队”,自己和同事就是“离五星红旗最近的交通警察”。
虽然年轻,但孟昆玉这些年获得的嘉奖却不少。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被授予的“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奖章。
他眼中的“人民满意”是怎样的标准?孟昆玉2001年从警校毕业,一入警队就给自己立下了高标准,以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苏俊栓作为自己的榜样——视职业形象为生命,把人民群众当亲人。
他仰慕苏俊栓的指挥手势,“透着一股精气神儿”,也把苏俊栓告诉他的“练好了是一辈子的事,练不好也是一辈子的事”一直记到现在。在他看来,这代表着交警文明规范的执法执纪形象。
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这些年里,孟昆玉攒下了不少好人缘,这是“人民满意”的反馈。
前几年,孟昆玉经常到和平门路口周边的学校给孩子们上安全课,时间长了,每天路过路口的大爷大妈都主动和他打招呼,甚至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赶上孟昆玉夜班,路口西南角看自行车的刘大爷会主动从家里给他带饭。
有一次,孟昆玉执勤结束想在路口东北角买个煎饼,没等付钱就被煎饼摊的大姐告知刚才有个学生帮他付过了。
孟昆玉说,我们干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这些事儿确实让我体会到了被群众需要的感觉。有了群众的支持,再难的事儿也都不难了。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