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鸦片”正侵蚀孩子心灵,基础教育如何“破题”?

“一本教材,可以在一个优秀教师的手上产生奇妙的变化。课本的字里行间,蕴藏着可以滋养生命成长的无穷智慧。”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康震教授在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19年年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上做分享时表示,“中国先哲的思想中有无穷的养分。我们不应该只让孩子们背诵原文,而是更应该让他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明白,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一种价值的存在,孟子写得生和死的问题,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的价值观。”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与未来,基础教育则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今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相继出台,新时代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有了纲领性文件。?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待解之题”

  新时代下,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在谈及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时指出,“7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识字率从20%提升到96%,其中小学净入学率从1949年的20%提高到2018年的99.95%,各阶段教育入学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但谈及当下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时,陈如平也指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当下学校课程建设缺乏价值引领、体系构建以及课程整合能力,未来我们要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教育信息化是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基础教育改革,涉及到数量庞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校长作为基础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认为,“校长是对老师最关心也最为了解的人,校长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还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是校长的根本任务。”

  而在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看来,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优秀的教师往往也代表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因此教师培养和为教师赋能显得尤为重要。

她认为,如今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备“自我领导力”、“群体领导力”、“创新领导力”以及“社会领导力”,这样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经得起实践和岁月的检验,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

  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不仅要关注校内,还需综合考虑校外环境的变化与影响。

  世纪明德董事长、总裁李岩对互联网对青少年一代影响表示担忧。他认为,如今网游、手游等各类“精神鸦片”正不断侵占学生的时间和心灵,“我们必须努力把孩子们从应试教育和互联网的纷扰中抢出来,让他们放下手机、远离电脑,和伙伴一起回归集体,融入自然。”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指出,1996年之后出生的人在学界被称为“Z世代”,他们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数据化的时代、社交媒体猖獗的时代。他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而这个虚拟世界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和现实世界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是同样重大的。

  彭凯平强调,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Z世代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他们的心理问题变得比我们想象的严重,他们的积极下降,社会经验下降,社会欲望下降。“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变化,我们下一代一定要充满激情,没有激情的年轻人是不会创造出社会的美好价值和财富的。”

  他认为,这种变化应当引起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提供通过积极心理学培养青少年的抗逆能力,“培养能够为他人服务的人,能够改变社会的人,能够成就人类性格的人。”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需如何“破题”?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深化到教学层面的细致指导意见,标志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进入了新阶段。

  对此,王文湛认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要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他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中央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公平,加强德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必须是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首先我们培养的孩子一定是自己家的孩子,国家的孩子,他应该有着对民族的情感和对祖国的认同,对自身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再培养他的学科知识、能力方法、创新创造。”

  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明确,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脱离了这个基本需求和定位,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就容易貌合神离了。”

这些要求如何落到实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康震以《课本里的成长》为主题,通过将不同学段的语文教材内容抽取出来,现场讲了一趟语文示范课,指出教育工作者要用纯粹的育人之心引导学生乐于求知、从课本中汲取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养分。 

北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康震在做主题分享。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一本教材,可以在一个优秀教师的手上产生奇妙的变化。课本的字里行间,蕴藏着可以滋养生命成长的无穷智慧。”康震认为,每当老师给学生讲课时,要从接受者的角度来想一想,为什么学生需要这一课,而不是因为老师要给学生讲这一课所以学生必须要听,也不只是引导学生去认知知识。

  与此同时,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从外部借力。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正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迭代。

  “我看到太多地区,太多学校的项目叫‘互联网 ’,‘互联网 ’决不是把现在学校做的实践简单的搁到互联网上,‘互联网 ’是用互联网作为第三个空间,来重新的梳理原有的各行各业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样对教育来说,它将重构教育的各方面的关系和流程和服务方式,这才是‘互联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陈丽指出。

  陈丽还指出,“今天,人类智慧的形态,智慧的汇聚方式,智慧的传播方式,以及智慧的选择标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时代知识的新特征。”

  她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连通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连接有价值的信息源的能力非常重要,而教育是在帮助学生与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联系,并有能力不停地动态维护有价值的信息源,这比某一个内容更有价值。

  同时,陈丽强调,当今时代,“互联网 教育”所实现的不仅是个体学习层面的连通,还包括教学层面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包括组织层面的多元共治。所以,“互联网 ”需要充分体现连通、开放的新时代教育的本质。

来源:未来网;记者 程婷 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精彩推荐

今天点在看,明天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