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学有所教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我省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45所,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200所建设任务;
新建、改扩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校舍58万平方米;
从制度上实现学生资助全覆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7万人;
……
2019年,我省基础教育交出一份喜人成绩单。一年来,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好学校开到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名师来到学生身边,城乡教育差距在同步发展中日益缩小,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持续得到满足。
促均衡,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9年9月新学期开学,内丘县五郭乡磨窝村小学一改往年冷冷清清的局面,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前些年,由于条件简陋,这所乡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老师们上课都提不起劲儿。”五郭学区校长李红告诉记者。
2019年,磨窝村小学实现飞跃,一栋综合楼拔地而起,微机室里新增了50台崭新的电脑……一些进城或长期在外打工随迁的学生开始回流。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义务教育发展最薄弱的一环,办好这两类学校,是打通义务教育有保障“最后一公里”的必然要求。我省去年安排两类学校建设省级专项资金5亿元,校舍安全保障机制资金14.6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58万平方米,乡村孩子学习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尽管校园环境面貌大变,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中学的小跃却对学习少了一份热爱与坚持。小跃是留守儿童,学习基础差,缺乏主动性,去年4月瞒着父母辍学,故意与家里和学校“失联”。土城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安文举,为了让小跃早日返校,把同村的学生、小跃父母、村里干部都发动起来找,终于找到了躲在亲戚家的小跃,安文举一路劝导,把他领回学校。留人留心,针对小跃的情况,安文举和同事们给他开小灶,还选他当班级管理员,帮他融入集体。小跃成长的背后是我省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不让一名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的庄严承诺。
一系列控辍保学举措为小跃这样的孩子保驾护航。丰宁实施县委书记约谈制,推行“劝、融、补、送、找”五步治辍工作法;青龙满族自治县2425名教职工与9584名建档立卡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教育兴则河北兴,教育强则河北强。2019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多次赴各地看望、慰问广大师生,就基础教育发展提要求、压责任,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2019年,全省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718所,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5万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率位于全国第三位;从制度上实现学生资助全覆盖,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共安排各类学生资助资金77.73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7万人;全省168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标准。
提质量,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在家门口上个好学校,这个愿望实现了。”左倩说。她居住的北郡小区,是石家庄的大型社区,9000多户居民一度为孩子上学苦恼:小区配建学校迟迟不能开学,有的孩子分流到离家远的学校。
2019年升学季,左倩不用再为孩子上学发愁,小区配套的北郡小学被纳入机场路小学学区管理,与优质的机场路小学捆绑发展,在硬件、师资、文化、理念等多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优质教育资源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以强校带动弱校、新校,是我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的成功实践。过去一年,石家庄推进主城区学区管理制改革,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出理念、管理、教学资源,主城区参与学校达131所;邯郸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全市中小学集团化覆盖率达到60%,城区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告别择校的纠结。
为了将优质教育资源的“同心圆”越画越大,我省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国培计划”、特级教师送教下乡……馆陶县陶山中学教科研主任王生玲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一年来针对教师的培训。
互联网时代,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离不开信息化的助力。
日前,阜平县白河学校执行校长王瑞兴说,全校70个班都通过“班班通”接入互联网,精品课程近在咫尺,缩短了城乡教育差距。
在唐山,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通过直播、互动等形式,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张家口,建起1000余间录播教室,教学实况同步传送到资源平台,师师、师生、生生实时互动交流……
一年来,我省各地通过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创新,运用“互联网+教育”免费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让城乡学生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记者 马利 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