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第一名笔记

  原标题:2020年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第一名笔记

  【温馨提示】最近几年,对政府改革、行管前沿理论、经济社会热点越来越重视,这是考察的重点,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关注。此外,2020年行管考研前三名全部为育明教育学员,而且分数都很高,在校教授一对一辅导,精准讲解,行管考研,首选育明教育。

  此外,建议如下:

  第一, 五一前必须弄明白每本书的重点及命题趋势,这是第一轮复习,根据育明视频课程或者一对一辅导推进。很多考生想自己先看书,这样很容易走入歧途,浪费时间。

  第二, 6-10月,第二轮复习,背诵重点,但是不建议撰写笔记,因为你不明白重点,整理笔记就是抄书,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 11-12月,第三轮复习,进行5次左右模拟考试,根据育明考前押题进行模拟,2020年押题命中率高达90%以上。

  一、2021年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二、2004-2020年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

  三、2021年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导师预测考研热点

  四、2020年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第一名笔记

  五、2021年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热点专题20讲总结

  六、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七、对外经贸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一、2021年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管理学》(第2版),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公共管理导论》(第4版),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管理学》(第13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经济学原理》(第7版),(美)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西方经济学》(第6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政策学》,严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理解公共政策》(第12版),托马斯·戴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西方经济学:考点热点·习题详解·真题解析》(微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西方经济学:考点热点·习题详解·真题解析》(宏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中国行政管理》期刊(最新一年1-12期)

  二、2004-2020行政管理考研真题汇总

  【温馨提示】真题非常重要,尤其是最近3年的真题,一定要重视,更多视频及一对一辅导,可以加wx:136-9134-9140(大印老师),在校教授辅导,除了育明教育,任何机构都无法做到。

  一、名词解释

  1、交易成本

  2、政策周期

  3、调整型公共政策

  4、饱和抽样

  二、简答题

  1、公共政策行动主体中个人与群体与影响

  2、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3、什么影响税收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分配

  三、论述题

  1、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均衡

  3、效用

  4、短期成本曲线函数

  四、案例题

  1、调整个人税的地方

  2、调整个人税属于什么政策工具

  3、属于什么公共政策议程途径

  4、目标中立评估模式,焦点效用评估模式,新现实主义评估模式

  四、2020年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笔记

  名词解释题

  1.政策工具/政府工具/治理工具(2009年、2017年、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天津商业大学;2018年河北大学;2018年北京大学;2016年首都经贸大学;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4年江苏大学;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中央党校;2012年武汉大学)

  育明教育提示:答题语言参见9.2 常考知识点梳理【考点1】政策工具的定义。若某教材定义性语言较少,则适当加入政策工具的类型知识点内容。

  2.工具主义(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厦门大学)

  工具主义途径又称古典途径。政策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以便辨别、提炼少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具,扩大其应用范围。

  工具主义认为工具的属性本身就构造了政策过程,即工具使用及其效果的好坏是由政策工具的特性预先决定了的,政策失败是由于所选择的政策工具存在着缺陷,这是一种工具至上主义。

  3.过程主义

  此种途径认为各种工具之间有着重要的差别,没有哪一种或哪一类的工具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恰当的工具并不是抽象计算的产物,而仅仅是一种在动态适应过程中的试探性解决办法;工具的恰当与否是因具体情况而定的。因此,过程主义者所强调的是工具发展的重复性过程,而不是工具的特性。

  4.权变主义

  权变主义途径又称政策工具的背景研究途径。它所持的是传统的社会计划观点,认为工具选择的根据是:工具的绩效特征是如何满足某种特殊问题背景的需要的。因此,工具的研究既要注意弄清解决问题的特定要求,又要注意选出最适合这种要求的工具。

  这种途径与古典途径的区别在于它认为工具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不仅由工具的特性决定,而且由工具应用的环境或背景(包括执行组织、目标团体及其他利益相关组织和人员等等)所决定。这种途径注意到了工具使用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

  5.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途径比权变主义前进了一步。它认为,要了解特定工具被采用的脉络背景的特殊性,就必须了解这些工具的主观意义。工具代表了一种建构了的实践形式,其意义和合法性被不断地加以建构和再建构。

  从第一个途径到第四个途径的演变,使得政策工具的“工具性”特征的重要性被降到如此低的程度。虽然实际情况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这种研究途径的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策工具的研究走向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威胁。

  6.自愿性政策工具(2014年江苏大学)

  自愿性政策工具指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或市场发挥作用,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的手段、途径与方法。主要特征是,这类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手段不受或很少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许多社会公共问题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解决的。

  家庭、志愿性组织和市场之所以去处理某些本来属于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愿望,通过公共服务来求得道德或情感上的满足。政府有时也有意识地将一些社会公共问题让给社会和市场去自行处理,因为政府相信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公共问题上,市场、家庭或志愿组织出面可能比政府出面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自愿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家庭与社区、自愿性组织与私人市场 等具体的工具形式。

  7.强制性政策工具(2011年、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

  强制性政策工具又称直接政策工具,指借助于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来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政府为实现其政策目的和目标,可以通过选择规制、公共企业或政府机构直接提供等手段或方式来履行其功能。政府可以命令某个公民从事特定的活动,可以组建政府控制的企业来履行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能,或者直接通过政府机构提供物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强制性政策工具体现了政府在处理社会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时具有较高的强制性,几乎不给政策标的个人、标的团体或标的组织留下自由裁量的余地。

  8.混合型政策工具(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暨南大学;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

  混合型政策工具指强制性程度介于自愿性政策工具和强制性政策工具之间的一种政 策工具,兼有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在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还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政府的介人,在最低程度上,可以发布导向信息。在最高程度上,可以对部分行为进行惩罚性课税。而在中间程度上,既可以对需要鼓励的行为采取补贴措施,也可以在一些领域建立价格机制。混合性政策工具有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与征税和用户收费等多种具体形式。

  9.民营化(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中央党校;2015年、2019年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首都经贸大学;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

  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惟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民营化的类型有:①撤资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至民间;②委托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③替代当大众认为政府所提供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民间私营部门则意识到此种需求时,私营部门就可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优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资金,专注政策制定。

  缺点:丧失直接控制,公平问题,私人部门不易控制。

  10.用者付费(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中央党校)

  用者付费是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或行为确定“价格”,由使用者或行为者支付这种费用,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中来。用者付费经常被用于控制负的外部性,特别是控制污染的领域,它也被用于城市交通控制。

  优点:

  (1)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导致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

  (2)克服无目的的补贴和资助,避免对社会公平造成损害

  (3)价格可起到信号灯作用,从而使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以良好利用

  (4)增加财政收入。

  缺点:收费水平难以确定;资源可能误置;不能作为处理危机工具;管理成本高且繁杂。

  11.管制与放松管制(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清华大学)

  管制是由政府做出的,它们必须为目标团体及个人所遵守、服从,不遵守或不服从将受到惩罚。政府管制遍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标准等方面。

  放松管制就是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育明教育提示:这一考点相关的是政府规制理论,政府规制理论是在公共管理中经常考察的一个知识点。“政府规制”,又被称为政府管制、政府调节等名词,都是来源于英文的“government regulation”,由于regulation有规则、规章、法规、管理、控制、调节、调整等多重含义,学者们出于对regulation理解的不同,所以也被译为规制、管制、调节等。施蒂格勒(1971)指出:规制是国家强制权力的运用,是产业所需并主要为其利益所设计和操作的。

  12.合同外包(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

  合同外包指的是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

  优点:是提高服务水平又缩小政府规模的重要途径,是降低成本、节约开始的有效手段。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可以把常常模糊不政府服务成本以承包价格的形式明确化,有助于强化管理。

  弱点:可能存在腐败和寻租行为;可能形成对承包商的依赖,罢工、破产时会使公众利益受到损坏。

  13.分权与权力下放(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清华大学)

  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公共组织决策和执行的分离来赋予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使被授予权力的下级组织成为独立的单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预算,自由地与其他组织进行竞争,而政治家只是确立目标并对绩效进行有效控制。

  缺点:不能一味追求分权,分权与权力下放是有底线的,超过这个底线,侵权就会变成分裂,分权不当会导致权力分散,造成新的集权,从而造成腐败。侵权还必须考虑到下层组织的承受力。

  14.内部市场(2015年中央党校;2014年中国科学院)

  它的最大特点是将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政府部门人为地划分为生产者和购买者两方,这样在政府组织内部就产生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色。一个政府可以雇佣或付费给其他政府以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内部市场在英国行政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英国行政改革的一大特点。

  三个前提条件:

  (1)明确划分生产者和消费者

  (2)内部市场主体在内部签订准合同和商业契约,并在此基础上运作

  (3)建立一定的付费制度和会计制度作为保障。但是,运作起来需要政府形成一种契约意识和平等的竞争环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完备的信息管理制度。

  15.产权交易(2019年暨南大学单选题)

  2019年暨南大学单选题:当代政府治理新工具中,产权交易属于( A )。

  A.市场化工具 B.社会化手段 C.工商管理技术 D.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育明教育提示:本选择题为考生们提醒,复习备考时要充分理解后再背诵,对号入座。

  产权交易基于这样的假定:市场通常是最有效的配置工具,政府通过产权拍卖,在没有市场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建立起市场。政府通过一定数量的为消费者指定的资源和可转移的产权而建立起市场,这可以创造人为的稀缺,并让价格机制起作用。

  产权交易的最大优点是创造了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并且,它是一种具有灵活性的工具。其最大的缺点是鼓励投机行为甚至产生欺诈行为,同时,它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工具。

  五、2021年行政管理考研热点专题20讲总结

  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 是把个人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专题1 布坎南:政府失败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M. 布坎南是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因“弥补了传统经济理论缺乏独立的政治决策分析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政府预算赤字为何难以消除的原因”而获得 198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布坎南将适用于市场制度的个人选择决策模式运用于非市场或集体选择的政治过程,用于解释政治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实际如何运作的,得出了“政府失败”(government failure) 的重要结论。从公共选择理论出发,布坎南建立了一套规范理论来说明政治体系应该如何运作,试图通过立宪和立法形成对政府经济行为的根本约束机制,这便是他的宪政经济学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

  布坎南的政府理论,就是公共选择理论用上述经济学方法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败问题。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

  一、政府失败的内涵、表现及原因

  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的活动并不总象应该的那样或象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在布坎南看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济人员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进行干预以前更高。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但是政府决策往往不符合这一目标,有些政策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们削弱了国家干预的社会“正效应”,也就是说,政策效果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从制度上弥补这些缺陷。布坎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论”。

  布坎南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深入具体的研究,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共决策失误。公共选择主要就是政府决策,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作为非市场决策有着不同于市场决策之处,如市场决策是以个人为决策主体,以私人物品为对象,并通过完全竞争的经济市场(即用货币选票来购买商品)来实现;而政府决策中,虽然单个选择者也是进行决策的单位,但是作出最终决策的通常是集体,而不是个人,以公共物品为决策对象,并通过有一定秩序的政治市场(即用选票来反映对某项政策的支持)来实现。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阿罗的不可能定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 而又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而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如现代代议制中通常使用少数服从多数规则,但经常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利益要求的漠视。(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获取决策信息总是存在诸多困难而且是需要支付一定成本的,不管是选民还是政治家,他们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因而大部分公共政策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作出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4)选民的“短见效应”。由于政策效果的复杂性,大多数选民难以预测其对未来的影响,因而只着眼于眼前的影响。而政治家为了谋求连任,就会主动迎合选民的短见,制定一些成本的付出滞后,或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的政策。(5)选民的“理性的无知”。由于选民作出决策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以收集有关候选人的信息等,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在权衡自己的成本—收益计算时,如果成本太大,选民将不去投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选民往往也会出于搭便车心理而寄希望别人去投票以使自己坐享其成。这被称为选民的“理性的无知”。而这将导致通过选票上台的政治家并不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其制定的政策充其量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

  第二,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所谓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是指政府机构执行政策的效率不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而这必然影响政策执行的结果,有可能使好的政策产生恶的结果,从而导致政府失败。

  在布坎南看来,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在于:(1)缺乏竞争性压力。由于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如不适当地扩大机构,增加工作人员,提高薪金和办公费用,造成大量浪费。(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从客观上看,由于政府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而且即使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精确,这有形或无形地促使政府部门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超出社会财富最优分配时所需的数量,因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相对于私人垄断情形,这种过量供给相当于公众支付给了某些特权阶层一种变相的集体补贴,集体补贴的成本最终是由纳税人承担的。(3)缺乏监督信息。从理论上讲,通过选票上台的政治家与政府官员的权力来之于人民的让渡,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备而失去效力,。监督机构为了执行监督职能,必须对被监督部门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但是向他们提供政府运行情况的正是被监督部门,由于前面所提到的垄断性,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因为被监督者的地位实际上可以使它们强制规定某些政策措施,从而使被监督者能够使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得以实施。

  第三,政府的扩张。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布坎南指出,由于政府官员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他们总是希望不断扩大机构规模,增加其层次,扩大其权力,以相应地提高其机构的级别和个人待遇。同时也使他们去制订更多的规章制度,增加自己的俸禄和享受,结果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福利减少;而且政府机构扩张直接导致财政赤字,当赤字压力过大时,便会迫使政府增加货币发行,诱发通货膨胀。近两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的政府迅速膨胀。

  对于政府机构为什么会出现自我膨胀,布坎南等人从五个方面加以解释:(1)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导致扩张;(2)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4)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5)财政幻觉导致扩张。公共选择理论还特别指出,官僚机构和立法部门都追求预算的最大化,他们与利益集团结成“铁三角”,导致政府预算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第四,政府的寻租活动。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寻租是指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租或租金则是指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那一部分。租金是超过社会成本的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需要吸引资源用于特定用途的一种分配上不必要的支付款项。

  现代社会中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寻租活动赖以存在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寻租活动会使政府决策和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布坎南认为,由于政府的各项经济决策往往以某种公共利益需要为解释而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特殊的利益集团为谋求政府保护,逃避市场竞争,实现高额垄断利润,往往进行各种“寻租活动”。而为了获得这种经济租金,政府官员会想方设法地去利用种种特权寻求租金,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创租”或“抽租问题”。寻租活动导致“政府失败”,因为它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扭曲,或者说它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寻租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并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只不过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进私人腰包。寻租也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官员的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寻租主要有三类:(1)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2)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3)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二、治理“政府失败”的政策主张

  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家虽然对西方国家现行的政治制度和安排进行了深入的批评,但他们并未对追求自我利益的理性个人在实现“公共利益”方面完全丧失信心。因此他们提出了治理“政府失败”的具体政策主张:

  第一,限制国家权力的增长。布坎南等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即国家权力总是追求更大的国家权力。要补救“政府失败”,首先就要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其基本方法有:

  (1)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目前已知的选举制度中,多数投票法则并不是最佳的。因为它不考虑个人偏好的强度,因此,这种多数制实际上对政治权力的分配极不平均,只有利于积极性最高和组织最好的少数人。于是他们提出要借助于“需求显示法”来完善选举制度。因为“需求显示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使所有参与集体选择的个体都有充分的激励,说出他对某一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状况,从而使投票者得到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最大限度地接近投票者的实际偏好结构。因此它将大大提高制定集体决策的社会效率,它还必然会加强为使政治决定权力分散化而活动的力量。这两个因素最终会制止国家领域不断扩张的必然趋势。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包括:①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布坎南等人还提出了建立这种竞争机制的一些设想。例如,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来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使这些机构之间展开竞争而增进效率(城市供水系统、公交系统就可以采用这种办法)。②引进利润动机,即在政府机构内部建立激励机制,使政府官员树立利润观念。允许政府部门对节省成本的财政剩余具有某种自主处置权。③精简机构,即将一些公共服务移交给私人盈利性企业生产,官僚机构只提供公共物品,而不生产公共物品。④加强监督。例如可成立专家委员会定期审核官僚机构,掌握其成本和效率状况,决定公共机构负责人的升迁奖惩,决定预算资金的增减。为了防止专家委员会与官僚机构形成相同利害关系,专家委员会成员必须随机组成并经常调整。

  (3)进行宪制改革。在公共选择理论家们看来,要克服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避免政府失败,最关键的是要在宪制上做文章。布坎南认为,要改进政府—政治过程,首先必须改革规则,因此,“公共选择的观点直接导致人们注意和重视规则、宪法、宪法选择和对规则的选择 。”布坎南等人着重从立宪的角度分析政府政策制定的规则和约束经济和政治活动的规则或限制条件,即他们并不直接提出具体的建议供政策制定者选择,而是为立宪改革提供一种指导或规范建议,为政策制定提出一系列所需的规则和程序,从而使政策方案更合理,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

  第二,减少福利国家的浪费。公共选择理论和其他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以下述观点为基础,即最好的社会政策是不妨碍经济法则的作用,以及利用市场解决问题的政策,而不是硬要取消市场,或者哪怕是“限制”市场的政策。为此,布坎南提出了如下财政立宪理论:

  (1)财政立宪。布坎南提出要从立宪的角度说明什么样的财政体制是合理的。其基本观点是,财政体制的税收与支出两个方面应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公共支出中包括构成与规模的决策要在财政决策的日常运行过程中作出,而税收结构与水平的决策则要先于支出结构,在日常运行过程之前的立宪阶段作出,且一旦确定就应相对稳定,能够为今后的所有公共支出内容与数量筹资。

  (2)税制选择。布坎南认为,税制是国家财政制度的核心问题,它体现了个人和各阶层所承担的税收份额,一旦被选定则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他进而分析了公共选择对国家税收的影响。布坎南认为,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产生于在公共选择中所体现的经济根源。由于参与这一选择的人都知道所选择的结果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自己带来影响,而他们又并不能确知自己在未来所处的经济地位,于是他们便按自己的长远利益来选择一种自以为公正的税制,以在将来可能遇到经济地位降低的情况下减轻或免除赋税负担,而不惜在将来富裕的状况下交纳较多的税金;而间接税不过是人们为了利用它给市场价格带来的扭曲以抑制社会对于某些商品和服务的需要而选择的,这种作用总是指向一定的收入阶层的,是按照不能确定自己未来收入状况的个体所进行的理性选择。故合理的税收结构应该是包括通行税、累进税和间接税。

  (3)平衡预算。在预算原则上,布坎南强烈反对周期平衡与“充分就业盈余”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保持预算平衡,并且要以宪法的形式确保其实现。为保证预算平衡的实现,布坎南还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主张以宪法的形式要求:①总统每年提交预算草案给国会讨论审议;②国会所批评的预算不得超出收支平衡的限度;③如发现预算失误,赤字超过法定限额,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内自动削减支出,若出现节余,则用以偿付国债;④上述原则5年内实施完毕,每年削减赤字20%;⑤上述原则只有在国会两院以2/3票数通过,并经总统批准才能予以暂时放弃。

  (4)税收支出的限制。政府活动的支出依赖于赋税,因此,对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加以约束,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政府的行为框架,抑制政府的过度增长或机构膨胀。这种约束可以从政府预算的程序和预算的数量两个方面入手:前者要求在批准程序上注意保持收支平衡;后者要求政府收支增长直接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挂起钩来,并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内。

  (5)货币政策。公共选择论的货币政策主张以布坎南为代表,仍然是从立宪的角度提出的。他主张,货币供给要按规则确定而不是随意决定,要相对稳定而不是随机变动;货币供给要按与实际产出增长率大致相等的速度增加,并且要广泛宣布和有法律保障,这就是布坎南提出的货币供给规则。货币规则即使不能完全排除通货膨胀,也可使通货膨胀被预期到,使通货膨胀具有连续性而不是随意波动,使其危害可减轻到最低限度。另外,货币规则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有效防止通货膨胀。

  六、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2.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3.论述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七、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其实,考研专业课和考研英语作文一样,都是有模板可循的。

  一、有关政府改革考题的答题模板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众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答题“三段论”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第一,是什么,即以上材料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文章中反映了哪些行政管理的现象和理论。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怎么样,即针对以上的原因,今后应该怎么做。至于怎么做这个方面,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

  1.4 公共行政学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育明教育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育明教育订购!

  七、行政管理考研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育明教育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育明教育订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