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学医,为什么要选择学中医而不是西医?这3个关键点要明白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任何人都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虽然科技很发达,但是依然在健康领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关于人类健康的医学学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历年来高考的热门学科门类之一。

  但是,熟悉医学学科教育及发展的人都知道,学医是非常不容易的。

  单纯从时间上来讲,5年本科、3年硕士研究生、2年博士研究生是走上临床一线岗位最起码的时间,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还要进行为期至少2-3年的住院医师经历,然后再是走上主治医师岗位,逐步往上发展。

  

  因此,从学医开始到能够独立从事医疗技术工作,起码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10年的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长的,尤其是这10年是人生最美好的10年。

  很多人在学医的时候的确是打过退堂鼓的,毕竟耗不起这个时间的等待。但是,我想说的是,学医绝对也是值得的。

  无论是从社会地位上来看,还是从经济收入来讲,作为医师或者是其他医疗技术人员,都是很好的一个职业。

  不少家长都喜欢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医,不仅能够治病救人,还能够在今后赢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于己于人于家庭于社会都是很有用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医的辛苦是值得的,更是有回报的。

  

  但是学医不能盲目,更不能跟风,如果没有下定决心去学医,将来学习起来肯定是很被动的,也收获不了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下定决心要学医,在学中医和学西医两者之间也必须做一个抉择,这关系到今后的发展。

  在我看来,我认为如果下定决心要学医,首先要选择的是学中医而不是西医。为什么这样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现代医学是发源于西医,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西医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形成了既定的发展模式和治病模式,归结起来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果更直观更贴切一点,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一堆大检查,借助现代技术设备和检验技术判断病因,并对症治疗。

  

  但是,从现有医学发展来看,西医的发展已经到了天花板。从大型的CT设备到尖端的手术仪器,从放射治疗到精准医学,西医已经把现代科学技术最尖端的手段都用上了。

  即便是在当下的极端技术指引下,仍然有很多西医无法解决的病症,例如艾滋病等等。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西医发展的天花板已经达到了人类认知的极限了,再往前发展也是如此了。

  经常去西医院看病的人可能深有体会,到了西医院,无论是什么病,心电图、血常规、B超等一大堆检查都是常态,有的甚至动辄做核磁共振。医生开处方的时候,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可问的,基本上都是对着机器做出来的结果,然后在电脑里面选择相应的处方即可。

  有的人戏称,只要考个证,坐上了这个位置,都可以敲敲键盘去看病了。

  

  其实更为严峻的结果是,将来这样的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患者可以通过机器人来完成所需要的检查和诊断,然后再完成治疗等相关的过程。

  如果这一过程进展顺利,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医生其实可以不用了,只需要极少数护士,就可以完成整个就医的过程。

  这一过程就像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被大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一样,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你都没有感觉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此,单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西医的发展存在被替代的可能性。

  从本质上来讲,中医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注重整体性,是几千年中华优秀文化的智慧结晶。

  中医这门科学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反而愈加显得生机勃勃。从中医在抗击新冠的战役中就可以充分印证这一点。中医的介入,刚好起到了西医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让问题迎刃而解。

  就好比做菜一样,往往上等的食材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进行烹饪,这样才能让食物更美味。

  

  当西医发展到了天花板的时候,中医就显现出十足的生命力,人们必须要从几千年的人类智慧结晶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中医更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更有朝气和发展前景。与其去寻求突破不了的天花板,倒不如选择大有可为的广阔沃土。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