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训」找到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事情,然后尽可能的它做到最好

  

  全民终身学习时代,各种知识、信息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我们接触新鲜事物、试图对其建立新的认知时,“培训”二字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无论是个人意愿还是组织期望,我们都以“参训者”的身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

  【谈 · 培训】专栏是由科洛培训组织策划的音频类节目,我们将围绕“培训”,通过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带领大家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培训”。

  【谈 · 培训】—— 听见,更多可能。

  本期内容速览

  2022年的春天即将过去,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所有人都再一次面临巨大的挑战,居家隔离时间一再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恰好处在迷茫、焦虑、困惑的阶段,不妨试一试去发现、去投入自己热爱的事;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在面对自身心理压力的同时,不知道该如何鼓舞团队,不妨试着暂时放下对细枝末节的关注,带领团队一同确定当前的目标,给予团队信心。

  本期我们邀请到严立老师,通过分享他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从一开始的焦虑、不知所措,到静下心研发课程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带给大家启发。

  

  嘉宾介绍

  本期嘉宾:严立

  严立老师在二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曾先后就职于国企、外企和初创企业等不同性质的商业组织,拥有丰富的工作与管理经验。在其十五年的外企生涯中,曾任惠普、戴尔大区销售经理、TNT分公司总经理、TNT中国区全国市场营销经理和TNT大中华区资深媒体关系与企业沟通经理。

  凭借第一手的工作经历,在销售、综合管理、沟通与传播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擅长在团队建设、跨部门沟通、执行力和流程优化方面的课程讲授、项目管理与咨询。

  授课风格充满激情、风趣幽默。能够分享丰富的相关案例并且非常善于提炼培训主题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帮助学员提升认识的同时,增强实战能力。

  点击收听完整音频

  31:46

  科洛: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我们的第二期节目。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严立老师,一位把“斜杠青年”四个字贯彻到底的企业管理培训师。做过外企高管、当过橄榄球赛事解说员、现在是企业管理培训师,听起来很简短的几个标签,但这个过程却非常的不简单。

  本期节目的录制初衷,是基于目前上海的疫情,在长时间居家隔离期间,我们借严立老师的经历,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聊一聊在家能做些什么。话不多说,欢迎严老师!您来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严立:我是一名企业管理培训师,目前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为国内众多企业提供我自己独特而又极具价值的企业团队管理培训服务。25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后在国企和三家外企有过17年的工作经历。期间去美国圣母大学攻读MBA,六年多前从一家跨国公司离职,开始了自己管理培训师的生涯。

  01

  《使命必达》,从阴差阳错至水到渠成

  严立:如果大家只听到这里,我相信会有很大的可能性觉得我的故事,似乎也只是芸芸众生中很普通的一段经历:本科毕业、打工、出国读书、回到外企从事中高阶管理岗位、然后出来做自由培训师。但我自己心中却非常清楚,那就是在这段貌似波澜不惊的履历背后,其实有很多阴差阳错和水到渠成。

  我先从第一个阴差阳错开始说起。18年前去美国读MBA前,我在惠普和戴尔两家当时一度如日中天的IT公司做了五年的销售经理。04年去圣母大学读MBA的时候期待满满。但是当时的我完全没想到这段求学经历在学术上其实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反而是在学校接触到的美式橄榄球完全打开了我人生轨道上的另一扇门。

  圣母大学是一所拥有180年历史,学术水平常年排在全美TOP20的顶尖私立大学。这所学校的校橄榄球队是一支十余次称霸全美高校橄榄球联赛的冠军队伍。在商学院学习期间,我很快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科目的教授都会用橄榄球这项运动来做案例,和商业背景下的很多现象做链接。一开始我还认为这种现象是圣母大学独特的橄榄球氛围造成的,因为学校所有人都以母校的这支球队为荣。但后来去美国的企业实习和同形形色色的美国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橄榄球绝非是圣母大学的专利,而是整个美国社会和文化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

  而这项运动背后承载的很多行为特点和管理要素和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众多挑战高度一致!所以当时就借助学校便利的条件深度研究了这项运动本身,也为自己现在所从事的事业埋下了一颗种子。

  从美国回来之后,我加入了一家欧洲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从西安分公司总经理开始,一步步做到华西区流程优化经理、中国区市场部高级经理,到最后负责大中华区企业传播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有机会比较深入的接触到培训的范畴。

  一开始当然是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管理培训,其中不乏在中欧商学院这样全国乃至全球顶尖商学院的脱产高阶管理系列课程,当然也参加过一些类似于喷火或者吞剑这样水平的所谓管理主题培训,当然在我眼中更像是行为艺术。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培训,自己参加多了就开始慢慢感受和思考企业培训到底应该怎么做。

  然后第二个阴差阳错就来了,当时我的老东家正好有一个内部培训师的培养计划,而我又因为当时工作内容的关系被纳入到这个培养计划当中。在接受公司内部高管和外部资深导师培养的过程中,慢慢开始自己负责一些公司内部培训框架下课程的传授。而每次课程后都能够得到参训同事们极高的肯定和评分。那我这个人喜欢琢磨,所以就开始动了点小心思,尝试有没有可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是橄榄球和自己的日常工作,也就是团队管理做一些结合。

  我刚才说了两个阴差阳错让我接触到了橄榄球和培训。那么水到渠成又在哪里呢?当年老东家中国区总部有一个很好的活动,叫做午餐分享会。每个月一次,每个部门轮流出一名同事利用午餐一个小时的时间,和总部其他部门同事们一起分享一下除自己本职工作之外任何主题。可以是美食、旅游、摄影、育儿、兴趣爱好等等。活动的初衷当然是拉近同事们彼此的关系,用一些轻松的话题在工作之余加深彼此的了解,更好的实现团队融合。轮到我的时候,我就又稍微琢磨了一下,用那一个小时和总部同事们分享了美式橄榄球这项极具乐趣的运动本身以及这项运动背后所承载的核心行为要素。结果取得了极其出色的效果。

  于是我就开始非常认真的思考一种可能,把橄榄球这项分工精细的团队运动作为表现形态或者叫载体,与团队管理过程中的很多挑战相结合,开一门课程,专门解决企业团队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问题。那后来长话短说就开发了自己第一门管理主题课程《使命必达》。

  科洛:说到《使命必达》,去年我本人有参与过这门课程,这门课需要在线下开展,通过互动、很轻微的肢体接触、游戏化的学习和体验过程,让大家能更好地体悟团队合作。可能很多朋友对于这个内容还是有点陌生的,严老师能否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门课程,以及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严立:《使命必达》是我自己开发的第一门体验式培训课程。之所以称为体验式培训,是因为这门课程本身是由理论学习、观点表达、分享交流和体验实操组成的非传统形态的培训过程。这门课依托美式橄榄球作为载体,看高竞争环境下那些成绩优异的冠军团队所体现出的核心行为要素和团队管理要素,并且强调同事们的亲身参与来加强学习效果,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自己快20年对于美式橄榄球的深度研究,我给这项运动下了一个定义,即美式橄榄球是一项个人能力为基础、团队配合做保障,集体抢地盘的游戏。这个定义虽然有点长,但其中的三部分,也就是个人能力、团队合作,集体求胜恰恰是今天商业环境下几乎所有企业团队都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也是为什么这门课程很容易在客户端引起强烈共鸣的主要原因。

  另外《使命必达》课程通过对于球队细节的深挖,把这项运动的七到八个核心行为要素和管理要素进行了清晰的呈现。包括对于团队共同目标的认知、相互信任、策略、分工、跨部门沟通、执行力、自我激励与团队激励,以及岗位领导力。这些主题在企业团队中的应用场景很多,和每一位团队伙伴又紧密相关。所以课程在客户那里很受欢迎。

  02

  《各尽其职》,回顾课程研发心路历程

  科洛: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在体验这门课程时,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当时我们所有参训者分成两组,模拟橄榄球比赛,我们组员普遍都比较年轻,平时工作中不太表达,但在我们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我们调整策略时,他们都参与进来了。这一点对我来说,作为一个leader,这门课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我们组织培训、组织团队活动,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员工的参与度。正好借这个机会再次对严老师表达一下感谢。

  那接着前面聊的,这门课因为开展形式是线下的,据我了解,2020年的疫情给您带来的影响其实挺大的,当时几乎所有线下的活动都暂停了,您在这期间,研发了第二门进阶课《DO YOUR JOB》,想问一下您在这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严立:您刚才提到两年前的疫情。让我想起了网上的那个老段子,说英文里二零二零年读成twenty-twenty,今年是二零二二年,也就是twenty-twenty too,谐音梗2020再来一遍。那我们先放下现在不谈,既然说到前年,我当然会想起自己第一门课程《使命必达》。

  在当时其实处在一个课量快速上升的阶段。也就是在2019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接触并且意识到我的这门课程能够带给他们团队的收获和价值,所以本来2020开年是打算大展身手的。但是忽然爆发的疫情让全社会一夜之间按下了暂停键。那线下培训毫无疑问是最受冲击的一部分。

  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从2020年的2月到5月整整四个月我的课量是零!直到那年六月才重新开始为客户线下授课。所以那四个月的煎熬真的是刻骨铭心。那怎么办?心灵鸡汤大家都喝过,什么你现在的生活是你五年前的选择。你今天的动作又决定你五年后的归属。可是真正当危机出现的时候,具体应该做什么可绝没有喝口鸡汤那么简单。

  那我做了什么呢?不瞒大家我一开始也很快做了线上课程的尝试,但是效果并不好。客户的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不说,自己也没什么经验,付费课量更是寥寥无几。那怎么办?我忽然想起了2020之前的两三年里客户培训《使命必达》之后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后面还有什么?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之前说了《使命必达》作为一门意识唤醒类的课程,在客户端的反响是非常积极的。大家参训之后对于自己和团队的关系、共同目标、沟通、执行和领导力等等主题会有深刻的认知和强烈的收获。

  所以几乎每次培训完都有客户领导或者HR同仁问我:严老师,《使命必达》真的特别棒,那您后面还有什么进阶课程吗?一开始一个两个客户这样问,我还没当回事。因为当时所有的精力都在《使命必达》的推广和交付上。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参加完《使命必达》之后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我就又陷入了思考。后面还能有什么?

  2020年疫情停下的四个月对我来说当然是现实课量和收入的损失,但是回头看那段日子更像是上天给的考验,甚至给的机会。所以认真思考和沉淀之后,我利用那四个月开始访谈客户与合作伙伴,倾听他们对于我课程的感受和期待,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开始动手设计我的第二门课程《DO YOUR JOB》,中文课名《各尽其职》。

  《DO YOUR JOB》仍然是以橄榄球为载体。但是明显区别于《使命必达》的是,它不再是一门意识类的课程,更多的偏重于工具类。或者用很多客户喜欢用的一句评价:更注重落地。那么《DO YOUR JOB》素材从哪里来的呢?课程的主要素材选自美国最著名的一部体育类管理纪录片,纪录片的名字就叫《DO YOUR JOB》。这部纪录片是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和HBO专业拍摄团队深度跟拍当年的橄榄球大联盟总冠军球队新英格兰爱国者教练员团队的一部佳作。当年跟拍的素材一共超过170个小时,最终高度浓缩精华成片42分钟。

  这部体育管理纪录片的素材角度可谓刁钻!它全程聚焦冠军队的教练员团队在夺冠赛季整个过程和决赛的几个关键时刻。通过对于教练员工作细节的清晰呈现,告诉观众球队成绩背后教练员的工作细节、决策依据和关键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于球员在场上的影响。

  我前面说了,我自己对于橄榄球的深度研究超过20年,这让我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有机会得到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的邀请,在前几年在PPTV聚力体育和阿里体育解说NFL的赛事直播。而这样的经历又让我能够迅速而深度的接触到包括《DO YOUR JOB》这样的佳作,并且有幸亲自参与影片的翻译工作。

  回想起来这一切是自己的努力,但也像是上天的安排。所以当两年前疫情来袭,自己不得不静下来的那四个月,我的第二门课就横空出世了。我当时发现《DO YOUR JOB》这部纪录片简直就是为我的客户量身打造的。冠军团队教练员的工作细节不就是今天很多企业团队管理层级所应该关注和提升的吗?

  所以四个月,对影片几十遍的研读,近千小时的反复琢磨,不断的提炼、修改和大量的管理素材的研究与关联,当疫情暂时褪去,我又可以面对客户的时候,他们的那个“后面还有什么”的问题就有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科洛:我觉得您刚刚这段分享,应该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上海现在可以说备受关注,几乎所有人都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人跟您当时一样,非常困扰、迷茫,很多事情由于客观因素无法开展。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不妨尝试跟严老师一样,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回馈自己,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时间,可能就会有收获。

  严立:对。今天在上海的朋友们,我想我不用展开,大家的痛是相同的。即便不是在上海的朋友们,在这个VUCA的时代,谁又敢说自己绝对不会遇到更突然、更严峻、更无解的情形呢?

  2019年的时候王兴的那句“这是过去十年最糟的一年,但很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当时如果觉得是互联网大佬的故作深沉,现在听上去真是无比正确,佩服佩服。那我们普通人可以做什么呢?我不是人生导师,没有资格给大家指点迷津,因为我同样也会感到无力、甚至愤怒。但是过去的经历至少教会我一件事情,那就是你如何对待疫情,你就是在如何对待人生。

  即便没有现在这波疫情防控,我们同样会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和挑战。我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这是我基于自身经验教训和感受的一点点收获:找到能让你安静和稳下来的事情,然后把它做到尽可能的最好。

  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过去在外企打工的时候,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我过去很喜欢这句话,因为那是我十余年外企生涯的高度总结。表现形态呢就是坐不住和静不下来。一天到晚好像也是忙忙叨叨,最后回头一看日子过得迷迷瞪瞪。

  那什么叫做能让你安静和稳下来的事情,对我而言就是能一屁股坐在电脑前研读、搜索、思考和精进。除了喝水、上洗手间,四个小时、六个小时、一天就这样过去。回头看除了必要的电话,竟然没有刷手机一次,那就是我的静下来。这个标准是不是适用大家,大家自行判断。但是如果一个小时站起来八次,看手机15次或者更多,那我基本可以肯定这是一段低效率的时光。

  所以未来要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是过去所有的阴差阳错和之后的水到渠成告诉我,静下来,找到一件能让我不碰手机的事情,我就有很大的可能看见机会的出现。

  03

  疫情当下,企业应该怎么去激励员工?

  科洛:那严老师,对您来说,有了上一次疫情期间,从一开始的焦虑到静下心研发课程的经验,面对这次疫情爆发,您有觉得应对自如一点吗?

  严立:这是肯定的。我对这次疫情防控有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每个人都有,这里我不展开。但是现实岂能尽如人意,那就顺势而为。

  所以这次上海封控期间,虽然有过情绪上的小波动,但是自己始终能够清楚的知道该做什么。而且基于过去两年多对于客户需求更深的理解,和更多客户与合作伙伴的信任,所以结合客户新的需求很快开发出了线上课程,并且已经成功的为多家企业服务。

  能不能和封控前的课量相提并论,当然不能。但是利用这次危机成功的开拓出了线上的课程形态,而且客户多次的采购和选用,也许有一天回头看又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所以过去听危机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的共存,现在真的相信这样的解读是完全正确的。

  科洛:其实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我们其实到现在居家办公一个多月时间,这一个月的时间对我们的考验非常大,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的去鼓励团队,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在经历一些心理斗争。当我们无法面对面沟通的时间越来越长,企业应该怎么去激励员工?

  严立:我用一个现实的案例来说明。我的一家老客户联合利华,在上海这波疫情爆发前的两年里曾经采用我的《使命必达》和《DYJ》课程累计超过20次,为各个团队的同事们鼓舞士气、明确目标、加强沟通和提升效率。

  疫情袭来,大家都被封闭在自己的小区,团队同事们没有办法像过去一样聚在一起工作、面对面沟通和正常的社交。团队自然就面临着成员相互之间联系频率下降、沟通效率变低和彼此关心减少的情况。这其实也很正常。大家居家办公,还要面临着疫情袭扰、生活的巨大压力和各种各样的具体挑战与困难。时间长了,团队领导发现这样会对团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于是找到我看看有没有办法能够帮助大家在目前的困境下自我激励、加强沟通、保持乐观和集体共赢。那我就和客户一起共创,结合团队的特点设计和开发了一门全新的在线课程,通过橄榄球这项激动人心的运动帮助大家看极端情况下的优秀的团队有哪些表现,这些表现和我们所处的现状有什么关联,而优秀的团队又是如何在甚至更极端的情形下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的。

  总而言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团队领袖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主动站出来,发挥真正领袖的作用。并且相信并且激发团队中的每一个小伙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秀的橄榄球队都是这样的团队,我们的企业团队其实道理也一样!

  04

  团队激励,始终是企业最大的挑战和需求

  科洛:其实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要坚定,才能鼓舞到团队。严老师,您服务过130多家企业客户,其中五百强企业超过40家,您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在您看来,好的企业在激励员工的时候一般会怎么做吗?团队激励在这些组织中占据的培训内容比重大概在多少?

  严立先生:所谓好的企业,这个概念相对比较宽泛。我把它具体到我最擅长的团队管理的范畴。因为好的企业都是由各个部门团队共同组成的,大家目标明确、相互信任、通力合作。所以在我看来企业激励员工的起点一定是共同目标的确立!

  这一点十分重要。是我自己课程的重点,也是很多优秀企业团队的显著特征。作为企业里各个团队的领袖,管理层在自己达成共识这一点上尤其关键。我不是只唱赞歌,现在很多企业内耗严重,你看他们的内部其实不乏优秀的人才,但是小目标不一致、想法有分歧甚至说一套做一套,这些现象在企业团队中比比皆是。

  所以与其每天关注下属工作的细枝末节,不如先统一思想,明确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然后才能激励和带领团队。这样的领导更真实,也更能让下属相信他们努力付出的意义。当然了具体的做法,因人而异,但是管理这件事情殊途同归,最后总是要回到共同目标、相互信任、策略沟通、高效执行和牺牲奉献这几个具体的动作上。

  而按照我过去几年服务上百家客户几百天课程的经验来看,团队激励始终是各个企业团队最重大的挑战和需求,也是综合类管理培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也期待着未来等疫情褪去,能够再次和企业团队的伙伴们一起《各尽其职》、《使命必达》!

  科洛:非常感谢严老师的分享。疫情是暂时的,疫情总会过去。希望我们今天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期待我们可以面对面聊天、握手、拥抱、给彼此一个微笑的时刻。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节目所有观点均为个人观点,不代表科洛立场,最终解释权归科洛所有。

  科洛培训(KEY LEARNING)成立于2020年,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园区。作为张江机器人谷先导区职工培训中心,科洛自成立以来,立足工业4.0环境下企业发展变革所需,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高级技工学校始终保持密切联系,旨在构建协作生态系统,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共同推动职业培训体系转型。

  举报/反馈